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9,(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脑氧饱和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室即刻和初始复苏治疗6 h后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指标,重症心脏超声指标,器官功能指标,Sepsis生物标志物指标,液体复苏治疗6 h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灌注指数、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瞬时脑充血反应率(transient hyperemic response ratio,THRR)]以及脑氧饱和度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53±13)岁,28 d死亡率为43%。死亡组的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P=0. 007)、入室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P=0. 026)以及高峰APACHEⅡ评分(P<0. 001)均高于存活组。初始复苏治疗6 h后,死亡组的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P=0. 047),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 CO_2)则高于存活组(P=0. 044)。死亡组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者(THRR<1. 09)多于存活组(P=0. 025),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均值低于存活组(P=0. 031)且rSO_2均值<60%者多于存活组(P=0. 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峰APACHEⅡ评分(OR=1. 099,95%CI:1. 009~1. 196,P=0. 030)、液体复苏治疗6 h后的Pcv-aCO_2(OR=1. 320,95%CI:1. 001~1. 742,P=0. 050)、THRR<1. 09 (OR=4. 952,95%CI:1. 130~21. 70,P=0. 034)和rSO_2均值<60%(OR=4. 817,95%CI:1. 392~16. 663,P=0. 013)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高,脑血流动力学和rSO_2指标中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THRR<1. 09)与rSO_2均值<60%是28 d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9):117-119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24)和对照组(n=192)。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有24例(11.1%)患者发生并发症。(1)并发症组男性患者比例、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疾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中出血量(OR=1.11,95%CI:1.08-1.35,P=0.01)和手术时间(OR=1.10,95%CI:1.07-1.34,P=0.02)是鼻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可以增加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上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鼻内窥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9):108-111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目的分析24 h尿钠排泄与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患者诊室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达标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门诊RH数据库,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R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检测患者24 h尿钠,记录患者同期诊室血压、HBPM水平及临床用药情况,以所有患者24 h尿钠水平四分位数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尿钠、低-中尿钠、中-高尿钠及高尿钠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H血压达标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02例RH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107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59. 87±16. 30)岁。24 h尿钠平均水平为(198. 92±96. 59) mmol,年轻患者及体质量指数高者尿钠水平更高(P均<0. 001)。随尿钠升高,降压药物的服用种类显著增多(P=0. 001),早晨及上午的HBPM达标率低(P=0. 040,0. 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钠水平与诊室血压(OR=2. 356,95%CI:1. 004~5. 533,P=0. 049),HBPM早晨血压(OR=2. 408,95%CI:1. 026~5. 650,P=0. 030)及HBPM上午血压(OR=2. 299,95%CI:1. 031~5. 129,P=0. 033)达标状态独立相关,而与下午及夜间HBPM血压达标状态无显著相关(P均>0. 05)。结论 24 h尿钠是RH患者诊室血压及HBPM早晨及上午血压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限制钠盐摄入对减少RH患者血压波动、促进血压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433-440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全文数据库,纳入自建库始至2018年11月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关键词为:"中医药治疗"AND"乳腺癌癌前病变OR巨乳症OR乳晕湿疹OR乳腺囊性增生病OR乳管内乳头状瘤OR乳腺纤维腺瘤OR乳腺腺瘤",采用Review Manger 5. 3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4 731例乳腺癌癌前病变患者。所纳入文献质量评分为1~7分。Meta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临床总体有效率[OR=0. 21,95%CI(0. 17,0. 25),P <0. 000 01]、复发率[OR=4. 87,95%CI(3. 66,6. 47),P <0. 000 01]、不良反应率[OR=4. 75,95%CI(2. 84,7. 94),P <0. 000 01]、乳房肿胀率[MD=0. 98,95%CI(0. 49,1. 48),P=0. 000 01]、乳房疼痛情况[MD=2. 84,95%CI(1. 38,4. 30),P=0. 000 1]、乳房皮肤红肿情况[MD=1. 77,95%CI(0. 81,2. 73),P=0. 0003]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OR=-18. 43,95%CI(-20. 39,-16. 48),P <0. 000 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疗效较好,在治愈率及总体有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复发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77-78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和干预时机,以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6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12例,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最多(50. 8%,31/61),其次为肝脏手术(16. 4%,10/61)和胃部手术(14. 8%,9/61)。56例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其中创面渗血和/或创面小动脉活动性出血24例(42. 9%,24/56),吻合口出血11例(19. 6%,11/56)。出血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止血(65. 6%,40/61),成功率为87. 5%;其次采取介入栓塞止血(24. 6%,15/61),成功率为26.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成功止血55例、死亡5例,1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腹腔大手术后出血机率更高,手术止血效果可能优于介入栓塞止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2):39-4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1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量表,在入院48 h后评价认知功能,依据认知诊断标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结果: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组52例(53.6%),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45例(46.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额叶梗死[OR=52.4,95%CI(5.45,386.74)]增加认知损害发生风险,颞叶梗死[OR=43.7,95%CI(6.37,438.55)]增加认知损害发生风险,丘脑梗死[(OR=36.2,95%CI(7.29,366.17)]增加认知损害发生风险;小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损害风险比非小脑梗死降低82%[(OR=0.18,95%CI(0.07,0.85)],脑干梗死患者发生认知损害风险比非脑干梗死降低78%[(OR=0.22,95%CI(0.04,0.76)];两组顶叶、枕叶、基底节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46.4%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损害;其中额叶、颞叶、丘脑梗死增加认知损害的发生风险,顶叶、枕叶、基底节梗死与认知损害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2):57-60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结合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评分系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预试验期和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患者均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术后入住ICU,进行MODS评分,且于入住后第1、3、5天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运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ODS评分分值对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且分析肿瘤术后MODS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低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肿瘤术后患者的病情越重;并且,随着MODS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但是,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受MODS的影响较大,使得低分区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高峰期预测值显著低于实际值;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指数为:PI=1.679×并发MODS+0.854×APACHEⅡ评分+1.079×MODS评分。结论:应用APACHEⅡ及MODS评分综合评估系统对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可以使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6):77-79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了解其与常规护理在抢救重症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按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入院前以及救治后APACHEⅡ评分结果、住院时间、救治所耗费的时间、患者住院死亡例数、抢救中死亡例数、抢救所花费的治疗费用。结果: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处理后,两组患者救治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救治后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所花费抢救费用更低(P<0.0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时,缩短时间是关键。急诊护理路径通过争取抢救的每一分每一秒,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获得最好的救治,故取得了非常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利欣预处理对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ASAⅡ-Ⅲ级,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甘利欣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甘利欣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内加甘利欣2.5 mg.kg-1静脉泵泵入,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泵入,均在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切皮前20 min内泵完。于术前、术后1、3 d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各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同时观察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3 d甘利欣组QTd和QTc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预处理可减轻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异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目的观察腹盆部手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疼痛管理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全麻下腹盆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模式。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静息及活动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及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减少[(0. 0372±0. 0137)μg/(kg·h)比(0. 0498±0. 0447)μg/(kg·h),t=-2. 190,P=0. 030;(7. 4±6. 7)次比(11. 1±10. 6)次,t=-2. 257,P=0. 027],术后24 h内的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VAS评分≤3分者比例均更高(97. 0%比85. 5%,χ2=3. 938,P=0. 047; 68. 7%比47. 3%,χ2=5. 710,P=0. 017),肠道排气率更高(26. 9%比5. 5%,χ2=9. 717,P=0. 002),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腹盆部手术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可能有助于术后疼痛管理,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
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围术期输血与术后近远期结局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关于输血和心脏术后结局关系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所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项回顾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总样本量88 808例,其中输血组42 991例,未输血组45 817例。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各心脏术后结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OR=2.39,95% CI:1.71~3.34,P<0.000 01),1年死亡率(OR=3.08,95% CI:2.18~4.35,P<0.000 01),5年死亡率(OR=1.90,95% CI:1.42~2.56,P<0.0001),缺血事件(OR=2.23,95% CI:1.71~2.90,P<0.000 01),感染(OR=2.18,95% CI:1.74~2.75,P<0.000 01)。结论 围术期输血与心脏手术后近远期死亡率和缺血事件、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何旭  李国明  肖声平 《矿产勘查》2010,(8):33-35,3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脂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两者结合对危重症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入急诊监护室(emergent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48例危重症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后第1个24h的APACHEⅡ评分进行分组:分值大于或等于20分的危重病患者共21例为Ⅰ组;分值大于或等于10分但小于20分的另27例为Ⅱ组。随访2周,48例中15例死亡,为死亡组;33例存活,为生存组。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患者APACHEⅡ分值较Ⅱ组高(P〈0.01),Ⅰ组TC和HDL-C水平比Ⅱ组低(P〈0.05或P〈0.01)。死亡组APACHEⅡ分值较生存组高(P〈0.01),而HDL-C水平则较生存组低(P〈0.05)。血清TC和HDL-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脂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危重症患者在急性期易出现低脂血症。入院后24h内血脂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性指标,并有助于指导危重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45例,测定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记录其发生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非致死性卒中(缺血性及出血性)、非计划再次血管重建。分析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645例患者中共有68例(10.54%)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者[41.42(28.73,57.07)ng/L比35.66(22.84,48.22)ng/L,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紧张素Ⅱ为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18,95%CI:1.004~1.032,P=0.012)。结论血浆血管张素Ⅱ水平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院内不良预后相关,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盆腹腔开放性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 min A、B 2组患者分别采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泵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的HR、SBP、DBP、SpO2及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有无躁动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23.0±15.2)min,B组为(125.0±1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A组患者的SBP、DBP、HR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2组患者的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躁动(1-3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术毕前30 min静脉微量注射泵泵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减轻高血压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6)
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是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类型。本文结合《第3版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大数据、精准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治疗、重症血液净化等热点,深入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以上热点问题,以推动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研究并把先进理念落到临床工作实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 TREM-1)、D-二聚体在Sepsi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前瞻性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检测患者诊断Sepsis后第1、3、7天的SAA、s TREM-1、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结果,将诊断Sepsis后28 d内死亡患者作为研究组(死亡组),存活患者作为对照组(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8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Sepsis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8. 17±9. 94)岁。死亡组30例,生存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死亡组与生存组在诊断Sepsis后第1、3、7天SAA、s TREM-1、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诊断Sepsis后第1天,SAA (P=0. 004)、s TREM-1 (P=0. 025)、CRP (P=0. 005)、PCT (P=0. 016)均为预测Sepsi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SAA、s TREM-1水平在第1、3、7天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 05),而D-二聚体仅在第3天和第7天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 05)。ROC曲线发现,SAA第1、3、7天的曲线下面积均最大(分别为0. 878、0. 916、0. 954),s TREM-1第3天和第7天(0. 907、0. 929)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CRP (0. 897、0. 927)和PCT(0. 892、0. 890),SAA+s TREM-1+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第1、3、7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18、0. 974、0. 984。结论 SAA、s TREM-1和D-二聚体的动态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Sepsis的预后指标,且优于CRP、PCT等传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上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个体化镇痛、心理护理、呼吸训练、中医疗法、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4-72h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术后24、48h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并对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72h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4-72h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术后24、48h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减少(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同时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