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张謇"女子有学邦家之隆"的女性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具体内涵,分析了张謇女性教育思想重生存技能培养和重道德教育的特点,指出了张謇女性教育观中的差别化教学、价值观教育、工学结合理念等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陈列馆的形式,完整、准确、清晰地展示张謇职教思想瑰宝,使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动力源泉,既与张謇在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地位相契合,又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相适应。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的陈列以张謇职教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展示为主线,以构筑张謇职教思想研究新高地、打造高职特色文化新品牌、夯实创业创新创优教育新基地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张謇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女子有学邦家之隆”、“普及教育以生计为先”等思想超越了同时代的女子教育思想。他要求学生“技能、知识、道德三者无所缺憾”,强调道德的实践性、办学的世界观念,在教学上采取技能培训与工业生产、商业销售紧密结合的形式,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謇大力兴办女学,注重对女子进行德行教育、启智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独立自主的新型女性,这些都反映了张謇对女子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的认可和期待。反观当代中国社会部分女大学生价值观呈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享乐主义、学习无用论、回归家庭等观点盛行的现状,提出张謇女性教育观对当代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所起到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行并进”是张謇重要的职业教育理念.理清张謇“知行并进”思想的理论渊源,弄清其内涵,揭示其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对于传承和弘扬张謇职教理念、推动现代职教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謇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张謇早期现代化的诸多实践中。创办实业,解决民众的生计问题;创办教育,开发民智培养人格;创办慈善,关怀弱势群体生存发展;企业经营,实行人性化管理等,其来源于传统文化民本主义的思想精华,出生于农家子弟的社会基础和江海地方文化的感染。张謇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许多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謇先生所题撰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校训,既反映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他们面对时代变迁所特有的解读理念和应对方式。因此,要全面理解和弘扬张謇先生所题撰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校训,必须深刻把握其时代内涵,深入领会其所闪耀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职教思想深刻而丰富,具体表现为:以强国、启智、要需为本的办学思想,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培养范式,以人格养成为首的育人理念,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的发展路径.张謇的职教思想对现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南通济良所为例,探讨张謇对于特殊人群的帮教实践及其所体现的帮教思想的具体内容,同时结合阐释张謇帮教思想与教育思想及慈善思想的联系,结合当代南通司法部门对特殊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挖掘张謇对特殊人群的帮教思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从而真正领悟张謇帮教思想,并进一步将其渗透到日后的帮教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国传统文化间有密切的联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张謇先生曾独立或合作创办了几十所学校,形成了独特的近代教育思想体系,其中,"军国民教育"思想开我国国防教育之先河.张謇先生强调全民国防教育要从儿童抓起,而且要贯穿于在校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张謇在他所创办的学校中充分实践了"军国民教育"思想,如师范教育以"兵式为主"等.这种思想和实践在当时"造福一方,影响全国",对我国当代学校国防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屠岸先生的诗歌股子里面透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幽兰般的气息,这不仅表现在他对诗歌文体的自觉,孜孜不倦的探求格律,还反映在他诗歌中表现出的中国哲学独特的"天人合一"感人观物的基本观照方式。对古典文化的承传应源于其良好的童蒙时代的古典诗歌文化教育以及现代诗人普遍的古典文化的"模子"情节。  相似文献   

13.
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中,既有一抹现代色彩,如他笔下的部分爱情故事已"稍稍涉于自由";又有浓重的传统风致,如主张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仪式化,认为女性应慎守矜持、含蓄、温婉的性情之美,强调男女双方都不为苟且之事等。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折射出民国初年"老新党"建构现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审美化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中国的传统设计又根植在中国的传统审美化之中,当今的科技时代,中国的现代设计意识又受到中国传统审美化的深深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实地考察,充分掌握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杨尚昆同志陵园的建筑选址、总体规划、环境、设计作了逐步分类研究,特别根据古代堪舆思想,从现场形法,观砂、察水、点穴、立向、绿化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正确看待古人的选址艺术,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借鉴古代堪舆学等理念,为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6.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隐逸风格的作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救国、强国之策,他认为知识分子是民族地灵魂,解决当时的教育、读书人的问题,是救国的根本。他反对黑暗的私塾教育,提倡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教育观念;反对八股式的为文方式,主张写实的国语教学;反对机械照搬西方教育,主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些教育思想体现在废名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废名—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儒家匡世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一涵的宪政思想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宪政文化,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历史的因素来看,他身经新旧两个时代,而作为舶来品的"宪政"正风行神州,从自身因素来看,其学贯中西,深喑西方政治思想,此外,严复、胡适等人也影响了其宪政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李瑞环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和合思想是这些著作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之一。其作者对和合思想的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李瑞环的和合思想源于对历史的反思,源于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发掘,源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这一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城市社区面临着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公民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中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