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浅析城市设计和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旻 《山西建筑》2011,37(13):7-9
从城市设计的历史和概念入手,介绍了现有较成熟的六种城市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和实例对现代城市设计的两个趋势进行了研究,即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发展城市以及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观念,最后指出了未来城市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设计可以通过物质形态设计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促进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与城市水文管理相整合,在设计对策、规划实施、项目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城市设计相关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发展,建设特色型、现代化的城市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工作来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借助城市特色的优势来完善城市的现代化设计,彰显城市形象,建设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化的城市新形象。可见,城市特色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就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设计主要由规划师和建筑师来设计完成。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规划师和建筑师由于其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这需要专门的城市设计师从其专业的角度来研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世玉 《城市建筑》2014,(23):41-41
城市设计主要由规划师和建筑师来设计完成。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规划师和建筑师由于其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这需要专门的城市设计师从其专业的角度来研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鲁 《山西建筑》2024,(5):29-32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凸显。在对中西方语境下城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之上,对城市设计与中国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进行进一步佐证。认为在中国语境下,中国城市的发展为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提供了机遇,而城市设计也在资源整合、空间提升等多个方面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反哺的作用,二者正处于互促式前进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7.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2006,(12):158-159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脉络的视角来探讨城市色彩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从城市空间结构脉络点、线、面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城市色彩设计,阐释了城市色彩设计的要点,探讨了城市色彩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晨 《城市规划》2003,27(3):58-62
在城市复兴 (UrbanRe generation)的理论框架下对有关城市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从基本的概念入手 ,对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设计的要素 ,国家城市设计框架 ,城市设计的评估与管理 ,城市设计与空间总体规划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与设计城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城市设计定义、方法的论述,指出在许多城市中出现的所谓城市设计活动其实是对城市设计工作的误解,不能将城市设计简单化,不能将城市设计这一科学性的工作变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借口。应使城市设计真正地起到改善城市空间质量,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荥  丁素红  林勇 《新建筑》2012,(1):100-102
绿色与可持续性建筑的本质在于平衡和协调室内、室外环境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急剧加大,传统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采光要求。因此,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已成为建筑设计中日益凸现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及高密度城市形态对天然采光的影响,提出适合重庆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高密度城市环境采光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新千年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后认为,中国城市设计除了吸收国际间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外,已经发展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设计专业内涵和社会实践方式,这就是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多层次、多向度和多方式的结合和融贯基于新千年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和实际案例,论文凝炼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四大趋势: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明确的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完善目标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最后指出:城市设计既不简单是城市规划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精致、雅致、宜居、乐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平凡建筑"与"伟岸建筑"、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的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3.
深圳城市设计运作的路径演变是一个与城市发展高度契合的演变过程。文章阐述了深圳城市设计工作从空间控制工具,转变为发展策略,到如今进入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时期,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空间的质量和细节品位的演进过程。城市设计让城市更加有趣和有活力,而不是将城市变成只能鸟瞰的图案或是生产和消费的机器,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或许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城市设计管理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德国汉堡组织的威廉斯堡国 际建筑展和港口新城的两个案例,本文对汉 堡近年来平衡经济增长和强化社会认同的多 重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了总结。文章首先阐释了 多元合作城市设计工作模式的内涵,同时指出 西方国家城市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群体 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满足多元人群差异 化需求的城市设计策略在地方政府的发展政 策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国际建筑展成为发掘地 方需求,推动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工具。威廉 斯堡在汉堡市政府支持下,通过一系列城市设 计项目与当地居民加强沟通,鼓励社区实现差 异化发展,重视培育居民对当地的认同感,提 升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港口新城则在以 前港口用地进行再开发的过程中,强调功能混 合和强化城市多样性的目标,提出了较为灵活 的城市设计原则,帮助人们在开发和施工过程 中不断改进,以确保城市开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长期 存在一个现象,即城市设计的实践与管理不 对等,其表现为长期粗放的城市设计管理模 式,为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诸多障碍。 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城市 设计精细化管理成为当前的热议话题,也是 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 外城市设计管理的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视 角、技术工具、成果指标、内容对接、体系运 作、法规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设计精 细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策划日渐成为城市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当下城市策划在城市设计工作开展中一直处于意识甚强而方法薄弱的状态。本文试图借鉴商业领域中的"情景规划"方法,将其应用于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策划工作阶段,并将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社会环境相类比;利用"情景规划"在团队工作中的均衡思考、博弈思考以及对环境预警信息的有效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城市策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应变性,从而为城市设计中城市策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肌理织补策略于一元片街区保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辉  陈敏 《山西建筑》2008,34(14):35-36
阐述了研究城市肌理的意义,以武汉市汉口一元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设计为依托,通过对街区图底关系的分析研究,归纳出贯穿于设计之中的衔接、整合、生长的思想,对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has promoted the active state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complex problems,the practical scope of urban design has gradually expanded.This paper took a design institution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y and sorted the trends in design project types and them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which pre-sented a partial and diverse state of evolution in urban design practice.Concept,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were extracted as the three main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urban design prac-tice development.The relative positions and relationship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design work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mapping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dimensions.This study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urban design in China and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managers,urban design practitioners,scholars of related disciplines,and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has promoted the active state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complex problems, the practical scope of urban design has gradually expanded. This paper took a design institution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y and sorted the trends in design project types and them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which presented a partial and diverse state of evolution in urban design practice. Concep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were extracted as the three main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urban design practice development. The relative positions and relationship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design work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mapping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is study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urban design in China and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managers, urban design practitioners, scholars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压缩了行道树生长的环境空间,阻碍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与循环,增加了行道树生长的难度。探究街道种植环境对行道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完善行道树种植设计与栽培管理技术,改善城市街道形象,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弹性的有效途径。利用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试验站,通过对移植后的银杏生长势的评估、叶性状参数的测定、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得出,行道树生长受硬质铺装等人工覆盖面的显著影响,生长量普遍降低了50%;渗透性铺装能有效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行道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和有效的降水补充通道,是道路建设和行道树栽植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移栽初期,采取提高土壤保水力和养分水平、增大树池体积的方式对银杏行道树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