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郭红娜  张永春 《广州化工》2013,(13):124-126
考察了低浓度甲烷在不同种类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发现活性炭类吸附剂对甲烷的吸附性能较好。以椰壳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高温热处理、氨水改性及金属改性对活性炭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对活性炭进行高温热处理、氨水处理后其甲烷吸附性能降低,金属改性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视金属的种类而定。  相似文献   

2.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经硝酸活化再采用NaCl或NaBr溶液化学浸渍改性制备燃煤烟气脱汞吸附剂。通过N_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并且采用模拟烟气在管道喷射装置内考察汞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椰壳活性炭相比,经硝酸活化后的椰壳活性炭汞吸附能力得到提高;而采用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脱汞效果最好。在管道喷射实验装置内,经过1 mol/L 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在模拟烟气温度120℃,碳汞质量比8 000,停留时间2 s条件下,脱汞率达到92.7%。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脱汞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以椰壳活性炭(YAC)为原料,通过NH4Br溶液浸渍改性,制备了溴素改性椰壳活性炭脱汞吸附剂(YAC-Br)。在固定床实验台上开展了YAC和YAC-Br的汞脱除实验,主要研究了入口汞(Hg0)浓度对YAC-Br脱汞性能的影响,并结合BET、SEM、XRF等表征手段分析了YAC-Br的脱汞原理。在0.3MW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对YAC-Br进行了烟气管道喷射吸附剂脱汞(ACI)实验,验证了其在实际燃煤烟气中对汞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不会破坏椰壳活性炭原有的孔隙结构和微孔容积,而会使活性炭表面更加平整;化学改性后活性炭表面Br负载量提高,成为Hg0的主要活性吸附位。固定床实验结果说明:改性后椰壳活性炭的初始汞吸附效率和单位累积汞吸附量分别提高了6.02倍和21.8倍,吸附效率随汞浓度增大而降低。0.3MW燃煤循环流化床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椰壳活性炭对元素汞和氧化汞均有很好的脱除作用,脱汞效率随着吸附剂喷射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喷射量为0.7kg/h时,脱汞效率可达到76.38%。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溶液中椰壳活性炭对喹诺酮药物加替沙星(GTFX)的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加替沙星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ΔH=-1.7374kJ/mol,说明活性炭对GTFX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ΔH<20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其吸附主要是熵驱动。对椰壳活性炭进行了硝酸及氨水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活性炭对GTFX的缓释性能,结果显示,与椰壳活性炭相比,经硝酸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缓释性能有较大的提升,而经氨水改性的活性炭缓释性能有所下降,3种不同活性炭对GTFX的缓释均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模式。  相似文献   

5.
《炭素》2017,(3)
本文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盐酸改性活性炭,考察了不同条件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对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和IR对改性前后椰壳活性炭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盐酸浓度为4mol/L时,改性椰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率可达93.82%,其比表面积为1117.035906m~2.g,较改性前显著增大;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表面粗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增加了表面官能团的数量,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苯酚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刘荫  张永春 《化工进展》2013,32(11):2773
我国对食品级二氧化碳要求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乙烷的脱除是难点。文章首先考察了市售的不同吸附剂,包括Y型、X型、A型等分子筛类,椰壳和煤基活性炭以及吸附树脂等吸附剂对CO2中微量C2H6的吸附效果,之后考察了不同浓度盐酸酸改性与氢氧化钠碱改性、双氧水氧化改性、氨水还原改性等改性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微孔和适量中孔结构的活性炭更有益于二氧化碳中微量乙烷的吸附;浓度为1%的盐酸溶液浸渍活性炭3 h后,能增强其对CO2中微量C2H6的吸附能力;浓度3%、浸渍时间6 h为氢氧化钠碱溶液改性活性炭的最佳条件;弱氧化剂双氧水改性能略微提高活性炭对二氧化碳中乙烷的吸附能力,弱还原剂氨水改性对吸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活性炭载体对CuCl2-La(NO3)3/AC吸附剂吸附乙烯性能的影响。通过XRD表征表明,CuCl在4种活性炭上均呈高度分散状态。对吸附剂的比表面、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和微孔孔容大小决定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大小。活性炭的平均孔径越小,微孔孔容越大,对乙烯的吸附量越大,乙烯,乙烷分离因数越大。以上海椰壳炭为载体的吸附剂因为具有最小的平均孔径和最大的微孔孔容,因此,对乙烯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得到微孔发达的椰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肌酐的吸附性能。以850℃活化所得微孔率最高的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及肌酐初始质量浓度对肌酐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制备所得4种椰壳活性炭对肌酐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微孔率越高,吸附量越大;37℃下,椰壳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 h,平衡吸附量达到97.88 mg/g;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肌酐吸附;平衡吸附量随肌酐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刘冕  张文娟  胡石林 《当代化工》2021,50(4):836-839
旨在有效去除氦气中存在的甲烷和氮气杂质组分,通过对活性炭77 K下N2吸附脱附等温线测试,比较不同活性炭的结构性能,选择性能较优的活性炭AC-1吸附材料,测试了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对甲烷和氮气的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活性炭AC-1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甲烷和氮气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时活性炭AC-1的吸附量有明显的差异;活性炭AC-1经改性后,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增大,孔径分布得到优化,对甲烷与氮气的吸附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搅拌混合和超声波震荡改性方法,制备了石墨烯分散液改性活性炭;通过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碘吸附值等参数表征,考察了改性处理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改性前后椰壳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震荡改性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增加了25.14%,平均孔径下降,对甲醛的吸附量增加了13.60%,吸附速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改性活性炭去除水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以饮用水中所含的致癌污染物二甲基亚硝胺(NDMA)为对象,选用木质素和椰壳两种商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NDMA,探索其吸附原理。通过低温氮气吸脱附技术、红外光谱、Boehm滴定和NDMA吸附等温线测绘,研究了惰性条件下高温改性过程中温度对活性炭孔结构、表面性能以及NDMA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水溶液中NDMA吸附性能远远高于分子筛,微孔有利于NDMA吸附;其吸附性能不但与孔结构相关,还受表面化学性质所制约。未改性处理时,由于水分子的竞争吸附,大多吸附位被水分子占据,同时NDMA以亚硝胺极性端被吸附,吸附量较小;改性处理后由于极性官能团的减少,活性炭疏水性增强,水分子吸附减少,NDMA多以甲基非极性端被吸附于微孔内,吸附量成倍增加。此外表面的醛或者酮结构也有利于NDMA吸附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粘接》2023,(8):126-129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改性活性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吸附时间变化,在0~15 min吸附量快速上升,15 min后吸附量增速逐渐放缓。体系温度和吸附剂质量浓度的变化,会明显影响吸附量和吸附率。25℃时,吸附剂质量浓度达到170 mg/L,吸附率变化接近不变,为较优吸附方案。利用最优吸附条件,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提高了19%,其吸附率提高24%。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改性活性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相比改性前有明显改善,改性活性炭在净化环境水源中四环素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硝基苯酚毒性大,难于生物降解,是化工、农药和染料等行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采用木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活性炭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考察不同活性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经济效益,吸附强度和吸附量顺序为:椰壳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选择煤质活性炭吸附对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得到椰壳活性炭,以850℃活化得到微孔率最高的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其对肌酐的体外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肌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及pH值对肌酐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率高的(71.0%)椰壳活性炭对肌酐吸附性能良好;30min内吸附量迅速升至57.8mg/g,7h时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76.4mg/g;在30~70℃温度范围内,肌酐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酸性环境有利于肌酐的吸附,pH值为2时吸附量达到最大,为123.55mg/g。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11):2722-2727
以活性炭材料作为吸附剂,通过变压技术吸附SO_2。通过BET和XPS表征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的物化性质,讨论了常压和变压条件下活性炭孔结构对SO_2吸附量的影响,发现在吸附压力0.1~0.2 MPa、吸附出口SO_2浓度不超过50 mg/m3条件下,介孔结构的活性炭材料的SO_2吸附量是常压条件下的1.79~2.79倍。考察了不同压力、不同入口SO_2浓度和含水蒸气条件对改性活性炭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变压吸附-真空脱附循环实验结果显示,改性活性炭对SO_2的变压吸附量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KOH改性椰壳活性炭(AC)作为吸附剂,调变KOH和AC的质量比(KOH/AC,以下简称碱碳比)和活化温度制备一系列改性吸附剂,通过动态吸附法评价其脱除微量乙烷的性能,并与AC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KOH和吸附剂的最佳碱碳比为0. 5,最佳活化温度为80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KOH改性AC吸附剂的乙烷穿透吸附量达到482. 1μg/g,高于AC的169. 6μg/g。表征结果显示,与AC相比,KOH改性AC表面的氧含量更高,并增加了吸附剂的微孔数量,微孔比率从75. 3%增加到了83. 9%,并有适量的介孔,该结构有利于对乙烷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以木炭、活性炭、柚子皮为原料,分别通过研磨、负载Fe/Al/Na的改性处理制备了改性吸附剂,并使用该吸附剂对焦化废水进行静态吸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负载Fe/Al/Na于3种不同的吸附材料上,FeCl3改性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对COD的吸附率高达73.98%。然后,进一步探讨了用FeCl3改性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最佳吸附剂质量浓度以及最佳吸附时间。在吸附剂质量浓度为8g/L、吸附时间为3h的条件下,FeCl3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率高达90.24%、吸附量92.50mg/g。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4):703-707
采用微波辐照与氧化剂浸泡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通过BET、SEM、FTIR对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氧化改性均能丰富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活性炭改性后表面O—H、C—O、CO等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微波与K2Cr2O7浸泡共同改性样品的增加最为明显。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改性后,SO2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微波与K2Cr2O7浸泡共同改性效果最佳,在60℃、烟气流量0.4 L/min时吸附量为33.31 mg/g;在烟气流量0.41 L/min之间,活性炭的吸附量随烟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在601 L/min之间,活性炭的吸附量随烟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在60120℃,随着温度升高,活性炭的初始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均减小。  相似文献   

19.
文摘     
20 0 2 0 0 9活性炭的改性及对乙烯的吸附性 [刊 ,中 ]/李德伏 ,曾 海 ,王金渠 ,张 艳 / /石油化工 ,2 0 0 1,30 (9) :6 77为回收高密聚乙烯装置尾气中的烃类组分 ,经过试验 ,筛选出对烃类有良好选择吸附性能的活性炭吸附剂 ,为进一步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采用不同方法改性 ,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乙烯性能有显著提高 ,乙烯的平衡吸附量由 3.4 5mmol/ g提高至 5 .5mmol/ g ,混合气通过吸附剂床层时乙烯的穿透时间由 2 6min延长至 4 2min。图 7表 2参 62 0 0 2 0 0 10B4C改性酚醛树脂对石墨材料高温粘接性能的影响 [刊 ,…  相似文献   

20.
为使养猪废水中的氮磷等以植物营养液的形式得以资源化利用,并有效去除其中重金属污染物,对木质、煤质、杏壳和椰壳4种活性炭进行柠檬酸改性,并考察对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Cr(VI)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4种改性活性炭中椰壳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率最高。在常温、p H为4、吸附6 h、0.6 g的改性椰壳活性炭处理质量浓度50mg/L的Cr(VI)溶液,吸附率为100%,是原椰壳活性炭对Cr(VI)吸附率的2.3倍。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容量7.933 mg/g,是原活性炭5.9倍;且改性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优化吸附条件下,改性椰壳活性炭对实际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吸附Cr(VI)去除率提高近50个百分点,达到了6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