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由分布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大量自组传感节点组成,节点具有数据感知、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能力,节点间以无线多跳的无中心方式连接,网络拓扑动态可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论述了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设计了变电站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的结构,讨论了路由协议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电力管廊无线组网存在盲区、不稳定和带宽不够用等问题,分析了电力管廊可重构无线自组网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电力管廊的可重构无线自组网构建方法.针对电力故障和巡检移动体动态,调整了无线自组网结构.电力管廊的可重构无线自组网通过无线自组网重构算法检测电力故障点,激活其局部无线自组网,优化选择最佳的重构路径.通过新组...  相似文献   

3.
几种典型Ad hoc路由协议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由算法是无线自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由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文章以无线自组网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研究了DSDV,DSR,AODV和OLSR四种典型的路由协议,采用定性比较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静止节点在不同规模和负载流量场景下,路由协议的分组投递率、时延、吞吐率以及路由控制开销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4种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估,为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电力系统通信提供了路由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电力系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自组网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成本较低,通信速率较高的优势,完全可以作为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案.文章以无线自组网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无线自组网的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和筛选,对节点数据结构进行了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电力系统通信模型,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信号强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精度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通过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的实验,研究了改进的定位算法.使用CC2430无线模块作为节点收发装置,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进行定位系统的开发和改进算法的测试.由于无线信号强度误差的复杂性,采取逐阶改进的方法,通过各阶段的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并改进定位算法.在搭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上测试的结果表明,改进的定位算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定位精度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大量微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用于从监测环境收集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研究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适应的战场目标识别算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身特点和战场目标所辐射的声频率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声目标识别算法.利用小波包对声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并特征提取,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分类器作最后的识别.最后实现了对该声目标识别算法的仿真.试验证明该声目标识别方法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重载货物列车危险状态进行在线监测的新网络——无线链状网,并在无线自组网的通信协议基础上,提出适用无线链状网的MAC协议,并利用有色PETRI网对其进行了模型抽象、化简和性能分析。实验证明该MAC协议在无线链状网络通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的无线抄表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一种基于 ZigBee 的无线抄表系统,该系统由 ZigBee 自组网、GPRS 网和集抄中心3部分组成.ZigBee自组网可分为数据采集器、数据中转器和集中器 3 部分;以CC2430 模块为核心,设计了由CC2430、传感器、天线、电源和功率放大器 5 个模块组成的ZigBee 节点硬件.集中器采用 ARM 微处理器为主处理器,为实现 ZigBee 网的数据远程传递,采用了 GPRS 模块.集中器的软件主要实现对所有 ZigBee 节点和集抄中心进行监听.所设计的 ZigBee 无线抄表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苏汉  逢宗海 《电气开关》2011,49(4):71-73,76
剖析了多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明确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并指出随着电力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崭露头脚.提出了变电站无线自组网方案,根据变电站具体情况和对目前主流的路由控制和MAC协议的分析,选择了适合变电站自组网的路由算法和MAC协议.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自组网在电力监控中的应用动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当今无线局域网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无线传感自组网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将无线传感自组网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体系结构,并介绍了最新的无线传感自组网在电力监控中的应用动态。  相似文献   

11.
自组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颜俊  刘沛  苗世洪 《电网技术》2005,29(17):53-5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无线通信已成为可能.文章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方案,分析了变电站自组网的性能和组成.自组网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和动态拓扑的特点,文章结合自组网及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的特点,分析了变电站自组网的信道访问及路由机制,并提出了一种变电站自组网的网络协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多温共配的需求,提高信息化程度,监测冷链配送中温湿度信息。以NRF2401无线通信模块为核心,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WSN)的多温共配冷链信息采集系统。系统包括了采集温湿度的传感器节点,组织网络和汇集数据的协调器节点,以及实时监测与数据上传的车载监测终端。对该系统进行了冷链环境测试、传感器节点功耗测试以及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工作稳定,通信可靠,传感器节点待机功耗为0.28 mA,可以满足多温共配冷链温湿度信息采集与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配电网监测通信组网尚无成熟的模式。黄山市配电网监测所采用的无线通信自组网无需固定的基础设施,是通过路由/终端器节点多跳(multi hop)方式组成一种分布式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具有星型和网状的多跳级联拓扑结构,非常适合城市地理环境,适应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配电网节点数量的增减。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电缆通道通信网络缺失、故障或受攻击等应急情况下的环境信息监测需求,研发了一种基于WiFi和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通信的低成本移动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上位机和由球形机器人移动节点组成的无线监测网络。移动节点以STM32系列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集成摄像头模块和温湿度模块实现现场信息采集,集成WiFi通信模块采用无线自组网按需平面距离向量路由协议(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ODV)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信息传输,集成3个UWB通信模块实现移动节点的测距和队列跟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电缆通道环境的稳定实时监测,移动传感队列跟随误差不超过20 cm,监测视频平均传输延时不超过150 ms。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线网在电力系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了无线自组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NDIS(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中间驱动程序实现电力系统中的无线自组网软件平台架构,介绍了基于Passthru的程序框架、最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及程序模块的实现原理,并讨论了网络平台的特性,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力设施作为重要的民生设施,对其工作电流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了由多个电流采集节点以及一个集合无线通信技术的主控模块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对配电网电流的监测。其中电流采集节点利用电流互感器采集节点处的电流信号,并通过ZigBee技术将采集结果发送到中央处理单元的协调器单元,经中央处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采用GPRS技术将数据发送至配网主站服务器,同时采用GSM方式将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比如配网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设计开发了相应模块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程序,测试结果表明,研发的电流监测系统最小可测电流为200 mA,动态范围达24 dB。  相似文献   

17.
智能楼宇中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智能楼宇环境,设计并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电力线载波网络和以太网接入的混合网络。文中的混合网络中,无线传感网络在频域和空域上分割子网,并在每个子网的接入节点进行了分布式判决。电力线载波网络将各个无线传感网进行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入节点将信息采集并发送至Internet。本设计在保留了无线传感网优点的前提下,利用了现有电力网络布线设施,并且满足远程监控要求,同时解决了无线传感网随着节点数目增多而信号连通性急剧下降的问题。使得智能楼宇环境中组建大型无线传感网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energy-efficient on-chip design for wireless body area sensor networks focused towards pervasive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The network adopts a master–slave architecture, where the body-worn slave nodes periodically send sensor readings to a central master node. Unlike traditional peer-to-pe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nodes in this wireless body area sensor networks are not deployed in an ad hoc fashion. The network is centrally managed and all communications are single-hop. A cluster algorithm is also presented so that all slave nodes are within the transmission range of the master nodes. It pretends that all slave nodes can shar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over the internet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sign on system-on-chip platform has been simulated for some experiments and implemented. Compared to published and industrially used schemes,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proposed design is over 30 and 99% lower in the simulation and platform implementa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