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概括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对饮用水处理后的效果,最后提出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最常用技术之一。上海某水厂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运行了4年,活性炭滤池的运行经历了吸附、生物活性炭和换炭3个阶段。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提高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锰的去除率,改善出厂水的色度、嗅味和致突变性等多项水质指标,全面提高水质。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冬季对氨氮的去除率降低,原水的CODMn过高时出厂水CODMn仍会超过3 mg/L的标准;另外运行中要严格控制生物繁殖,防止微生物流出。此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会增加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活性炭更换周期为3年半,以更换2/3的活性炭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源水质恶化两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利用臭氧和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常规水处理系统中建立生物处理站,以及用臭氧及生物活性炭技术来去除溶解有机物,并对在80万m3/d饮用水生产线上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第三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20×104m3/d,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从初期运行出水水质来看,改造效果较好,主要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总结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调试运行经验,对类似水质达标改造工程的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实施水专项前后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与研究现状,并将该技术凝练为臭氧投加优化控制、活性炭吸附池结构与工艺选择、活性炭选择、更换与再生、溴酸盐控制技术和生物风险预防与控制技术五类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最后提出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臭氧-生物活性炭与单独活性炭工艺处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明确是否应在活性炭前投加臭氧,比较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和单独活性炭(GAC)过滤对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效果以及两套系统对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作用.研究发现,O3-BAC对CODMn、UV254和TOC的平均去除率比GAC分别高10.3%、11.1%、7.1%,对AOC的去除率>80%,出水AOC浓度为25.9~46.4μg乙酸碳/L,属生物稳定性水质;单独GAC柱对AOC的去除率在40%左右,出水AOC浓度为85.8~117.6μg乙酸碳/L,有时不能满足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要求.可见在活性炭前投加臭氧,可以强化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增强活性炭滤池的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实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在水源水质持续恶化形势下,从水质毒理性和饮用水的安全性方面考虑,传统常规给水工艺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新饮用水水质标准,针对水源污染的有关特征,作者介绍了强化混凝、生物预处理和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技术深度处理在给水方面的应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为给水工艺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为深度处理单元的强化生物脱碳脱氮及回用工艺处理煤化工综合废水,对工艺流程、主要参数、工程调试和运行情况以及处理效果作了介绍。该工艺对高COD、高氨氮的含油难降解煤化工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某两座水厂的深度处理工程总建设规模达100×10^4m^3/d,设计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介绍了主要工艺单元的设计参数、设备及处理效果。为避免活性炭在滤池反冲洗时流失,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翻板滤池的工艺形式。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深度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出水水质,出厂水106个项目均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10.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国内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实践,指出了该顶技术在应用中体现出的优越性并提出了此项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提高此项技术应用水平的一些措施。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将会受到重视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同时也对信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特征,构建了臭氧预氧化/改性粘土/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并用于处理常州科教城的景观河水。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50 L/h、预氧化的臭氧投量为1.2 mg/L、改性粘土投量为1.2 g/L、臭氧—生物活性炭段的臭氧投量为2 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浊度为29~38 NTU、CODMn为6~9 mg/L、TN为3.47~3.60 mg/L、TP为0.21~0.25 mg/L、藻类为(3~10)×108个/L时,该工艺对浊度、CODMn、TN、TP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5%、77.7%、81.9%、95.4%和99.2%,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3.
滦河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滦河源水水质,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8%,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2.3%,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51.6%,对分子质量为1~5ku有机物的去除率〉60%,对分子质量〈1ku和分子质量〉5ku的有机物去除率〉30%。  相似文献   

14.
组合工艺流程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成的八种工艺流程对深圳水库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皆达到了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规定的一类水司88项水质标准的合格率。通过对各流程出水南的全面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在各种工艺流程中,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及前质、臭氧化副产物等,提高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AOC浓度,提高了生物稳定性,进而增加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但是在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饮用水安全性的因素,例如出水的细菌数问题以及生成的新化学物质毒性问题。随着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更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病微生物将会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如何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仍将是今后生物活性炭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概述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氧化工艺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降解机理、发展及应用;分析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国内外应用的典型案例,以及介绍该工艺在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以及中水回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微型动物泄露风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提高供水安全性,国内一些水厂采用前置下向流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将砂滤池作为水厂处理系统最后水质控制处理单元。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前置下向流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充分发挥加氯灭活与砂滤拦截的协同作用,有效控制微型动物的泄露风险,确保供水水质的生物安全性。从生产运行控制的角度对前置下向流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水主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处理该种水质达标的理想深度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以黄浦江水为原水的上海市奉贤第一水厂的工艺流程与设计情况,并重点分析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布置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期为同类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代荣 《城镇供水》2011,(2):85-88
针对杭州市水源水质状况和饮用水质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已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改造水厂进行生产运行研究,对常规处理水厂的技术改造方向进行探索研究,并对尚处过渡阶段的常规处理水厂采取强化常规工艺和应用应急投加设施保障出厂水质,以提高杭州主城区整体出厂水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出水水质的生物稳定性,明确是否应在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前设置预氧化工艺,比较了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与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AOC的变化规律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仅为31.8%,出厂水中高浓度的AOC造成了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高锰酸钾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为67.7%,AOC浓度降至121μg//L,提高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臭氧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为48.3%,低于单独活性炭工艺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低于高锰酸钾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的.可见,在生物活性炭前设置高锰酸钾预氧化单元,更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及保障水质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