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是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环节.流动单元识别是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分析流动单元的概念和识别流程.研究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提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并给出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2.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使人们对比较好储集层所在区域以及空间分布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为油气开发、油气勘探等提供一些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了解决华池油田YT井区延9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储层进行小层划分和韵律特征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均质系数的一些定性解释研究;通过对级差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等表征参数研究表明,该地区的Y91+2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卫城81断块沙四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层非均质性既受古地理背景、地层格架、沉积相带、断裂作用的宏观控制,也受岩石类型(岩相)、成岩作用、空隙结构等微观性质的影响.首先应用扬沉作用及优势相编图法的原理编制出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各编图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然后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研究地区目的层段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最后,改进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石油能源的采出程度,明确双河油田江河区V下油组剩余石油能源分布,并进一步认识储层的非均质性,本文采用了FZI划分方法、聚类分析和数学的综合判别方法,对取心井段的样品点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对双河油田江河地区V下油组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为该油田的剩余石油能源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5.
滑坡易发性预测可以有效预测潜在滑坡的空间位置,是滑坡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的基础。由于斜坡单元依据真实地形地貌划分和具有明确的地质特征意义,更多的学者尝试利用斜坡单元进行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但是,如何高效准确地划分斜坡单元并考虑其内部环境因子的非均质性是制约斜坡单元应用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本文以江西省崇义县为例,首先,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和山体阴影图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多尺度分割(MSS)方法划分斜坡单元,并结合试错法和研究区域历史滑坡形态特征确定MSS方法的最优参数组合。然后,基于斜坡单元提取高程、坡度、剖面曲率等环境因子,分别导入支持向量机(SVM)和逻辑回归(LR)模型,构建Slope-SVM/LR易发性预测模型。通过变化值和标准差表征斜坡单元内部环境因子的非均质性,进而构建Variant Slope-SVM/LR易发性预测模型。最后,采用ROC曲线和频率比精度分析上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1)当尺度、形状特征权重和紧致度权重参数分别取20、0.8和0.8时,研究区域斜坡单元的划分效果最好;2)Slope-SVM、Variant slope-SVM、Slope-LR和Variant slope-LR模型的ROC精度分别为0.812、0.876、0.818和0.839,相应的频率比精度分别为0.780、0.866、0.792和0.865, 说明Variant slope-SVM/LR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Slope-SVM/LR模型。因此,MSS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准确地自动划分斜坡单元,考虑斜坡单元内部环境因子的非均质性可以提高易发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非均质参数的定量计算,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盘古梁及周边地区的Y9、Y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得出工区内在以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Y9、Y10储层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7.
水流优势通道研究在二、三次采油中,对于注采井间连通性、水淹程度、层内、层间非均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七中东八道湾组油藏为一套砂砾岩加泥岩的沉积储集层,注水开发后,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异常,各井组采出程度不均,为了识别八道湾组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从油藏动静态入手,采用井间示踪剂研究方法,定性描述井间去水方向和速度,定量反演井间水流优势通道物性参数,给出平面、纵向优势通道发育方向和层位,对油田生产开发提供明确指导,最后根据井层通道类型调剖原则,提出调剖强度和用量设计,为油田后续调整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米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时间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 ,开展沉积微相分析 ,研究储层结构特征和储层的宏观连通关系。然后分析储层成岩作用和非均质特征 ,划分出成岩储集相和岩石物理相。细分储层渗流屏障类型和研究其分布规律 ,确定流动单元 ,最后建立流动单元分布模型。研究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含油储层可细分为 4类流动单元 ,它既表征出了液体流动特征 (快慢、方向、部位 ) ,又为井位调整 ,生产动态控制及挖潜等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上稠油油藏挖潜受到不连续薄隔挡层、沉积微界面和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采出程度不高。基于此原因,开展了稠油油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在连通砂体间的流动单元和连通砂体内的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7种流动单元影响主控因素;结合以数学手段为主的储层参数分析方法和以地质研究为主的储层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宏观储层参数和微观储层参数的定量影响,划分了4类稠油油藏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且流动单元等级越高,采油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井间储层参数分形预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形最适合于描述非均质性储层这类极不规则的自然现象。利用分形方法建立储层参数的非均质模型(孔隙度和渗透率),通过对克拉玛依三采试验区克下组储层的实际应用,定量准确反映油藏的非均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