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本文首次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全面地揭示了锤杆动态应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应力危险区的概念,探明了最大拉压应力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应力波理论成功地分析了拉压应力形成机理,为锤杆的正确设计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梁轨非线性互制作用下连续梁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静动力荷载下结构响应,预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的疲劳寿命,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与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原理,以昌景黄铁路某(40+64+40)m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桥梁、支座、底座板、道床板、扣件和钢轨等构件及结构层间非线性约束的连续梁-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的一体化空间分析模型,研究列车静活载作用下桥梁、道床板、底座板及钢轨的动力响应特性与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分析连续梁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温度荷载作用下钢轨最大压应力位于连续梁两端,最大拉应力位于桥梁跨中;竖向荷载作用下钢轨最大拉应力位于连续梁桥墩,最大压应力位于桥梁跨中;制动荷载作用下钢轨拉、压应力极值均位于桥梁桥墩;钢轨纵向力由温度荷载控制,最大应力为143.1 MPa,满足规范要求;列车动载作用下,简支梁和连续梁上钢轨最大拉、压应力相当,道床板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连续梁跨中限位凹槽附近,其板底拉应力大于板顶,底座板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连续梁主墩附近,且板顶和板底的拉、压应力基本相同;列车动载作用下,钢轨最易破坏处寿命约27.1 a,道床板和底...  相似文献   

3.
通过走行线特大桥大体积混凝土桥墩的施工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日照作用下混凝土热环境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受日照太阳辐射的影响,混凝土外表面的温度变化比桥墩内部的温度变化快,出现温度的滞后性,当温度差达到最大值时并没有出现最大拉应力,在日照作用下桥墩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最大拉应力、压应力及温差值较大区段从8:00-17:00,压应力随着日照时间和方位角不同而呈现抛物线变化,最大拉应力递减效应较压应力变化较小,拉应力对桥墩外表面裂纹影响效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力测定和爆破试验,对厚壁螺旋管进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光管成型加工成螺旋管后,虽然爆破强度不会下降,但其应力分布变得复杂,既存在拉应力又存在压应力,且方向也不一致。最大应力发生在螺旋管的根部,为拉应力。与光管比,螺旋管中的应力分布明显劣化,最大应力是成型前的8倍多。最后指出螺旋管的允许工作压力应综合考虑爆破强度、应力状态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5.
对管状奥氏体/铁素体异种焊接连头进行数学模型化,采用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坡口形状,线膨胀系数及熔合区存在的马氏体层对热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60°角坡口有较好的热应力分布状态;马氏体层内以压应力和较低的拉应力为主,最大拉应力分布在焊缝上。  相似文献   

6.
拉压屈服强度不同材料厚壁圆筒的自增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莫尔屈服准则对承受内压的拉压屈服强度不同材料的厚壁圆筒进行了自增强分析,得到了依赖于材料拉压比的厚壁圆筒弹性与塑性区中的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分布及合成应力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拉压屈服强度的不同对结构的自增强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材料具有拉压强度不同的观点,本文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7.
转管武器作为一类工作原理特殊的高射频自动武器,其机芯要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保证可靠闭锁,因此其工作状态恶劣.为检验机芯的强度,找到机芯强度最薄弱的部位,针对某转管武器的机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 nsys,建立了机芯应力分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机芯在膛压最大时的应力分布云图.从所得到的应力云图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出现在闭锁凸榫与机芯体部的过渡部位,虽然最大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但多次射击可能会在这里发生疲劳破坏.最大应力出现在闭锁凸榫根部,符合机芯应力的分布规律,说明所用的仿真方法是正确的,采用该方法可以用来对转管武器机芯的强度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8.
针对节理裂隙断续切割且稀疏分布的工程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弹性断裂分析理论研究.首先,基于能量等效原则,推导了裂隙岩体材料在压剪和拉剪作用下的各向异性本构方程.其次,同时计及远场应力及裂隙面上的压力和剪切力,给出了压剪作用下裂隙尖端区域的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并考虑材料单元的有限性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修正.最后,基于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推导了裂隙岩体单元的压剪断裂判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连杆结构进行应力分析,获得了连杆结构在拉压工况下的应力强度分布, 结果表明:该连杆在受拉压两种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连杆小头孔的内表面上,拉压工况下其值分别为15.1 MPa和161.0MPa。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蒙特卡罗法来分析连杆结构的可靠性,经过分析获得了连杆 结构在置信度为95%的情形下,初值极限状态Z<0(Z=σs-σmax,其中σmax为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应力, σs 为材料的屈服强度)的概率平均值为2.62% ,即说明连杆的可靠度为97.38%,以及获得了该连杆结构的载荷分布 柱状图和屈服极限抽样过程图,通过分析可知:该连杆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下承式桁架拱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昭北干下承式桁架拱渡槽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分析了两种工况下桁架拱结构的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及上、下横系梁各杆件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桁架拱结构位移和挠度较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各杆件均处于压应力或拉应力状态,且最大拉、压应力都小于混凝土容许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丹江口库区的地质构造,考虑断裂破碎带和岩石力学参数随埋深变化,建立计算模型,反演分析了库区的初始地应力场,结果表明:1)库区地应力的临界深度在1km埋深附近;2)水平方向两个主应力,在埋深750m范围内X轴方向为主压应力,随埋深由13MPa增至23MPa,Y轴方向为主拉应力,随埋深由12MPa减至0,埋深750m以下两个坐标轴方向均为主压应力且随埋深增加;3)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在埋深10km范围内随埋深基本呈线性增加,大约10km深处急剧减小,20km以外基本消失,岩体处于静水压力状态.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门溪水库拱坝结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浙江省门溪水库拱坝坝体内部结构应力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等效应力法对坝体和坝基(坝肩)接触部位应力进行复核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等效应力法由于消除了坝体和坝基(坝肩)接触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计算得到的坝体最大主拉和主压应力均在规范容许范围之内,可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拱桥拱脚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通过拱脚节点的整体、局部和与系梁交接的截面应力云图,分析得出拱脚节点除在截面变化的局部区域有较大拉应力,其余以受压为主,内部应力分布均匀,结构构造设计合理;通过应力迹线分析,得出系梁刚度的加大更适合拱脚节点的受力;为了避免局部破坏,建议在设计中应注意拉力过大区域的抗裂设计,如加设钢筋网或铺设钢板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板坯的加热过程,建立铸坯的热弹塑性模型,研究不同装炉温度条件下铸坯热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冷装和400℃装炉的铸坯,表面和心部分别受到压应力和拉应力作用,热应力随加热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600,800℃热装铸坯入炉后,表面所受拉应力迅速转变成压应力,峰值最高达37 MPa,心部所受压应力迅速转变为拉应力;出炉之前,热装和冷装铸坯内外的热应力都趋于零。  相似文献   

15.
当偏心垂直荷载作用在短柱的截面核心以外时,诸如砖工和素混凝土等抗拉性能极差的材料的短柱截面上将产生压应力重新分布,以平衡外荷载并使截面上没有拉应力出现。在本文中,我们推导出了计算此种压应力重分布的公式,包括截面有对称轴或无对称轴,以及合力作用点不在对称轴上等各种情况,并以例题来说明本文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椭圆封头不连续应力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椭圆封头近似椭圆壳的真正几何形状,分析计算 了椭圆封头的不连续应力.对于标准椭圆封头,其近似椭圆壳的总应力在过渡区 的内壁存在最大的经向拉应力σiφmax,但同时存在周向 压应力;过渡区的外壁存在最大周向压应力σoθmax, 但同时存在经向拉应力;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在过渡区的内壁存在最大值σir3max.无论是σiφmax、σoθmax还是σir3max,其值均随厚径比的增 大而减小,其位置均随厚径比的减小而越靠近封头的联接边缘.与将椭圆封头的 近似椭圆壳作为椭圆壳处理的计算结果相比,封头近似椭圆壳的σiφmax、σoθmax、σir3max均较小,且差异随厚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厚径比为0.04时,误差可达10%左 右;封头近似椭圆壳最大应力的位置一般更靠近联接边缘.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高速切削对航空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三维斜角切削有限元模型对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不同切削速度和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具有重要影响,而切削深度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影响较小; 已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沿深度方向由拉应力逐渐过渡到压应力; 3个主方向的残余应力值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切削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 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层的厚度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18.
Studyontherockfailureprocessfromcrackinitiation ,propagationtocoalescenceisveryim portanttounderstandthefracturemechanismofbrittlerockunderuniaxialcompression .Manyre searcherstackledthisproblematthemacrostru cturelevel.HoriiandNemat Nasser[1,2 ] investiga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