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网架不断完善,主变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对主变接地中性点的运行监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使用人工监控已经不再满足调度人员日常的工作要求,而开发主变中性点智能诊断监控模块可以有效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减少调度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失误.为解决电力系统中某220 kV变电站可能出现无中性点接地问题,并且避免再次出现220 kV变电站无中性点接地运行,研究了如何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遥信功能对主变中性点地刀位置变化进行监视,并且对中性点地刀位置变化与该站正常方式需配置的中性点地刀数量进行比较,若出现异常变化时,则触发智能告警条件.调度员可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掌握电网设备接地系统情况,后续可及时跟进处理,确保该站的220 kV或110 kV供电片区不会出现无中性点接地,防止该片区电网在短路时出现无零序阻抗以及片区供电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区电网发生220kV主变事故造成运行主变超载的问题,设计了自动转电及切负荷系统,该系统具备智能事故辨识、自动生成转电及切负荷方案、高效遥控执行等功能,实现了全自动迅速消除主变超载的目标,保障了设备及电网安全,对高负载率的220kV变电站采用主变并列运行方式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顾伟  任雷  刘刚  李丰伟 《机电工程》2012,29(9):1108-1110
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事故的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帮助调度员正确快速地处理电网事故,从主变故障、母线故障、线路故障3个方面出发,以宁波电网典型事故为例开展了典型事故处理方案的分析,其中,主变故障又分为两台主变运行和3台主变运行,母线故障又分为220 kV变电站的220 kV双母线、110 kV双母线、35 kV分段母线及110 kV变电站的110 kV母线故障4种情况,线路故障又分为造成失电和未造成失电两种情况;在对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得到了相应的处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根据变电站不同的运行方式及事故后的现象来分析并得到的事故处理方案,可对日常的电网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压电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对中压电网的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与低电阻接地方式,并根据变电站和电网特点提供一些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5.
马超 《机电信息》2011,(30):40-41
详细分析了南京供电公司220kV苏庄变电站在220kVⅢ段母线新上间隔施工及验收时220kV母线地刀无法正常操作的原因,并从运行人员的角度提出在今后的变电站远景规划中母线地刀逻辑闭锁回路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中主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介绍了220kV主变倒换中性点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裴星宇 《机电信息》2014,(33):35-3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500kV变电站降压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下,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可能超过三相短路电流,甚至超过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现主要论述。T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对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限制的原理,结合500kV国安站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工程,对中性点小电抗阻值选择、中性点绝缘电压水平校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国内相对规模较小型油田群,海外大型油田群的电气负荷总量可达数百兆瓦,陆地电网选用两路230 kV冗余海底电缆给油田群变电站提供初级电力,且230 kV开关柜采用双母线四分段,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海上次级供电采用69 kV海缆,交流系统中性点工作接地形式为直接接地和低阻接地,保护接地全部采用接地电缆构成的接地网来实现可靠接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地区电网220 kV主变故障自动转供电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其应用范围及局限性,然后对该系统的自动转供电流程进行了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电网系统,有助于提高地区电力调控中心运行人员驾驭电网的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0.
长钢集团公司220kV电力系统中的主变压器(型号:SFPSZ9—90000/2201为三相三绕组有载谓压式;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均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感性电流以补偿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流变小.达到自然熄弧、消除故障的目的。但在多年实跋运行中,发现使用消弧线圈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2 000 t印染污水资源化成套设备"为例,从需求背景、系统方案、控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反渗透膜的印染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该成套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目前通过建设"杭州湾新区印染污水资源化示范园"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介绍了以AT89S51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通用、低成本的烤烟温湿度控制器。阐述了该控制器的原理及整体结构,论述了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案;并且该控制器能有效控制烤烟过程,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postulates of the thermal dynamics and simulation of friction and wear of tribocontacts are considered. Practical problems are considered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urpose friction machines to estimation of the friction heat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and thermoimpulse friction. The example of braking devices and clutches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al dynamics method and friction and wear simulation for prediction of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bodevices at the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14.
对曲柄连杆式砌块成形机振动装置连杆受力和振动功率进行分析,指出其与连杆刚度和支座刚度的关系,说明如何选择最优的连杆和支座刚度,使连杆受力和振动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
轮胎稳态运动学与六分力预报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轮胎运动学描述和六分力预报理论。滚动接触是汽车轮胎力学、轮轨动力学的核心问题,由于涉及刚体转动与有限变形,滚动接触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描述与求解非常困难。用拉格朗日—欧拉混合描述法分析大变形滚动接触结构的速度场、加速度场和接触变形。以车轮定位角为卡尔丹角,用拉格朗日描述,得到了包含刚体转动和弹性变形的轮胎速度场。而接触区域的变形和受力用欧拉描述,通过欧拉网格和拉格朗日网格的信息传递,完成滚动结构动力学分析。所提出的理论可以退化到Fiala模型,并可以从理论上解释子午线轮胎的伪侧偏和伪侧倾现象。基于所建立的运动学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建立轮胎六分力预报方法。针对某轿车子午线轮胎,分析轮胎接地面滑移速度、接地面积、接地压力、侧向剪力分布等随着侧偏角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该轮胎侧偏力和回正力矩随着胎面刚度和摩擦因数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轮胎侧偏刚度和回正刚度主要受结构刚度控制,而峰值侧偏力和峰值回正力矩主要受摩擦因数控制。将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和试验,探讨带束层结构对大规格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直接从轮胎设计预报轮胎六分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会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春 《一重技术》2003,(2):108-109
从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鉴定工作的组织原则以及工作程序,说明高校会计档案的鉴定方法,从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和善后处理两个方面说明会计销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SIS系统的结构入手,分析了影响SIS系统安全性的原因,从SIS系统的选型、逻辑设计、日常维护三方面,提出了提高SIS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以竹叶为原料制备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微型化学实验。用85%的丙酮作溶剂从竹叶中浸提得到鲜绿色的叶绿素溶液,经蒸发浓缩回收溶剂,可得糊状叶绿素。叶绿素经皂化、萃取、酸化及置换可制得难溶于水的叶绿素衍生物-叶绿素铜酸、叶绿素铁酸或叶绿素锌酸。纯化后的各种叶绿素衍生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制得水溶性的叶绿酸盐-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铁钠盐或叶绿素锌钠盐。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测试方案,工艺流程合理,实验现象明显,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9.
介绍蓄电池及空气滤清器的作用及其使用、保养和更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对重车调车机多个驱动单元之间的不同间距对驱动小齿轮与齿条啮合力以及重车调车机运动平稳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ADAMS软件对重车调车机运动过程中小齿轮与齿条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为重车调车机驱动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