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陈健  张延松  李永兵 《机械》2004,31(9):6-8
提出了一种在恒流点焊控制器基础上加入电极热膨胀位移控制规则的方法。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及其外围电路,建立了热膨胀的微机点焊控制系统,并使用屏蔽电路实现恒流控制与热膨胀控制的相互切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适应特性,能够实时的实现点焊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
曾志  张延松  张小云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5):1830-1832
电阻点焊是车身装配最主要的手段,焊点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基于电极位移提出了一种电阻点焊实时闭环控制方法,利用高精度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及其相关控制电路,建立了热膨胀位移采集系统。基于最优电极位移曲线,采用PID控制算法,通过实时改变可控硅导通角来控制焊接控制器的各周波的焊接电流,控制焊点质量。针对双相高强钢DP600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焊接质量,保证了焊点的拉剪强度,并能有效抑制飞溅。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束能量分布控制的异种金属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通用真空电子束焊机的基础上配置两对电子束偏转线圈、工控机、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功率放大器以及虚拟仪器软件,构建一个电子束能量分布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电子束扫描加热区域的能量密度分配进行离线编辑、计算和预测,并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的三维能量分布实时显示在工控机屏幕上.对铌钛异种合金采用不对称热输入的扫描加热方式进行焊接,获得了铌、钛熔化量相当,焊缝形状对称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4.
针对管板单面电阻点焊过程中接头变形对焊接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电极位移曲线分析了管板单面点焊的变形过程以及工艺参数对接头变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伺服.焊枪的可变电极力特性,研究了变电极力对管板单面点焊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压力和焊接能量的递增,变形量呈线性增大,而拉剪强度则先增后降;在焊接阶段或保持阶段减小电极压力,能够有效减小变形量,增加焊点拉剪强度,有助于提高单面点焊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1.5 mm厚CP780镀锌复相钢板进行电阻点焊,研究了其焊接电流窗口、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评估了点焊过程中电极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试验钢板电阻点焊的焊接电流窗口为6.0~8.0kA,最大和最小焊接电流下焊缝组织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热影响区组织则主要由马氏体和部分铁素体组成;最大和最小焊接电流下熔核区硬度高于热影响区,且热影响区均存在软化区;最大焊接电流点焊接头的最大剪切力和最大正拉力分别为21.80,10.56 Kn,比最小焊接电流下分别提高了51.8%,38.0%;在最大焊接电流下连续焊接2000点后,熔核直径仍均大于临界熔核直径,电极使用寿命超过2000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微型计算机电阻焊控制器软件设计的分析,介绍了控制器软件的总体流程,以及该系统软件的恒流控制、网压补偿、热量控制和系统故障诊断等各种功能模块,并对由软件控制完成的各种加热方式和每次加热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 r c建立含6处V型接头的管状电机支架模型,模拟研究了热输入对6处V型接头起弧端热循环以及焊缝区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越高,起弧端温度峰值越高,接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受热越均匀;热输入对焊缝前端和末端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对于焊缝中段,热输入越大,焊接残余应力越小,并且除了接头Ⅱ外,其他接头焊缝中段残余应力均表现为拉应力.  相似文献   

8.
飞溅是电阻点焊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缺陷,严重的飞溅会显著影响焊接质量.针对典型的异常工况,通过飞溅金属量化分析与飞溅骤停实验,发现电极位移信号突变量与飞溅金属总质量之间线性相关,且电极位移信号突变量与飞溅前后熔核厚度减少量基本一致,因此电极位移信号突变量可以表征飞溅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量化统计的点焊飞溅自适应控制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微型计算机电阻焊控制器软件设计的分析,介绍了控制器软件的总体流程,以及该系统软件的恒流控制、网压补偿、热量控制和系统故障诊断等各种功能模块,并对由软件控制的各种加热方式和每次加热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压焊热冲切器该产品是用于建筑施工的钢筋焊接及冲切检查装置。工作时,通过油泵驱动动压头对被乙炔加热的钢筋接头慢慢加压,使接头部位镦粗变形;然后再通过油泵驱动冲切装置,冲切刀在高压油缸的作用下产生高压冲出,切去热压焊镦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