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别采用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基于超标倍数法和改进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别对东辽河7个重点断面开展水质评价.通过遴选,确定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是东辽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处于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较多;综合这3种方法比较,单因子评价法表现为过保护,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更适用于低污染河道的水质评价,而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用劣Ⅴ类和黑臭水体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5年对西塬水库水质的COD、氨氮、总磷(TP)、总氮(TN)指标进行了全年每月一次的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库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塬水库全年6个测站点水质均属于劣ⅴ类水。经分析,氨氮污染指数不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全年COD、TP污染指数一直很高,TN污染指数在9至12月份暂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3月份与6月份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主要是由于COD在此月份指数较高,同时TP、TN污染指数在3月份交替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对潮州供水枢纽库区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潮州供水枢纽各断面水质状况符合实际,粪大肠菌群为主要超标因子.  相似文献   

4.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公园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8月对上海市12个公园中的13个湖泊水体进行了调查。对综合水质指数中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权重进行了改进与选择,根据调查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被调查水体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用评分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验证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湖泊中,仅有15.4%的公园湖泊综合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公园湖泊占53.8%,湖泊中TN和CODCr污染最严重,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简便易用,能全面反映水质状况,评价结果科学合理,适合在公园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是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水质评价方法,尤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完整地表达水体的综合水质信息,计算过程简单,既可进行定性评价,也可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选取代表性监测项目对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官厅水库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官厅水库水体现状,为改善水质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在北京市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中运用此类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对布尔哈通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布尔哈通河各断面水质状况符合实际,铵氮、高锰酸盐指数为主要超标因子;亮兵上、延吉水源、下嘎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安图、延吉断面水质超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相似文献   

7.
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石佛寺水库2009—2015年进口、出口处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为DO、BOD5、CODMN等7项水质监测污染指标,评价时段选择水库2009—2015年汛期与非汛期,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出口基本维持在Ⅲ类水质级别标准,总体来看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良好;但对单项污染指标指进行评价时发现,湿地水质主要存在的2种污染指标因子分别为TN和TP;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变化来看,湿地存在水质净化功能趋于饱和的问题以及需加强水生水生植物管护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标识指数法的原理,依据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2001-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总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7种主要评价因子,应用标识指数法评价了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的水质.结果表明:2005年水库水质为Ⅲ类,其余各年份水库水质均为Ⅱ类;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总体上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较好,但个别评价因子严重超标,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为主要污染因子,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怀柔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目前其水质评价主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该法以参评的某一项最差的水质类别作为该监测点的综合水质类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水质标识指数法是近年新提出的一种水质评价方法,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该法能直观反映水质类别、水质数据及功能区目标值等信息。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怀柔水库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该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可较好满足水环境管理人员的需求,建议今后采用该方法对怀柔水库水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见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 5项水质指标,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分别对2015—2018年阳澄湖、七浦塘及主要河网水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阳澄湖区整体水质由重污染转化为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水质类别已从劣V类转变为V类。七浦塘整体水质除总氮指标仍为V类外,其他4项指标均为Ⅱ、Ⅲ类水平。其他河网主要河流2018年相较2015年的水质类别均有改善,七浦塘调水引流工程对于提高阳澄湖区水体流动性,改善阳澄湖及周边河网水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于防洪、发电与航运需求,三峡水库在汛期维持145 m低水位运行,在非汛期抬升水位至175m维持高水位运行。水库运行期按水位变化分为:水位下降期(175~145 m)、低水位运行期(145 m)、水位上升期(145~175m)和高水位运行期(175 m)。基于2011-2018年三峡水库出库断面水质因子(DO、COD_(Mn)和NH_3—N)监测周报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Pi和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评价预测水质,研究三峡水库水位调度对出库断面水质的影响,探究水质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季节性水位调度对出库水质影响显著。水质因子(DO、COD_(Mn)、NH_3—N)浓度随水位运行期的改变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不同水位运行期水质因子浓度存在差异。高水位运行期DO浓度显著高于低水位运行期,COD_(Mn)和NH_3—N浓度小于低水位运行期;各运行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Pi均符合综合水质指标Ⅰ级标准,其中高水位运行期水质最好,低水位运行期水质最差; ARIMA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水质符合Ⅰ级标准。水库水文条件受季节性水位调度影响,水质与水位、流量和外源污染输入相关。评价结果有利于在高时间精度下掌握水质实情,进行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2020年汕头市4个主要入海河流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5个水质指标,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入海河流水质演变趋势及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汕头市入海河流关键污染因子为TN,练江流域以重度和...  相似文献   

1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一种既相对简单又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整体水平的方法。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2000—2010年湟水干流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的目标要求。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国标推荐的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水质类别)要差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最差的水质类别作为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和3项重点监测指标(总有机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近6 a的变化趋势。对比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3项指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人工监测数据,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初步探究了自动监测系统对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的预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徐六泾断面近6 a水环境质量较好,各指标数值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两种监测方式对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分别占比100%和84.2%,而对氨氮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仅占比42.1%。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两种方式的检测方法原理不同所引起的系统偏差。但通过单因子水质评价法进行评价时,两种方式的评价结果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自动监测系统根据响应机制能够直接反馈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情况。徐六泾水质自动监系统不仅为城市供水提供安全保障,更为保护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4种水质分析评价方法并结合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汤溪水库2014-2018年共5年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这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汤溪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且与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的结果趋于一致,但是不同的分析方法受影响因子干扰的程度不同,导致最终判定的水质类别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水库水质的综合分析评价需结合自身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富康  冯民权 《人民黄河》2022,(5):109-114+120
为改善汾河水体环境,合理制定水环境管理方案,根据2015—2019年汾河中游干流水质监测结果,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为基础,引入熵权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汾河中游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辨识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汾河中游水质具有波动性,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从2015年的4.14下降至2019年的2.35,表明水质整体呈好转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质监测断面可分为3类,太原段水质优于晋中段,自上游至下游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汾河中游水环境污染状况虽逐年好转,但水质仍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TN。  相似文献   

17.
在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研究过程中,水质评价是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能否获得真实反映水环境现状的评价结果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水质评价方法。选取单因子评价法、分级评价法、水质标识指数法等6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对滦河流域(承德地区)主要河流的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总磷等14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质标识指数法可较好地反映目标河流的综合水质类别、主要污染因子、与水体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等信息,结果客观符合实际,因此推荐在滦河流域水质评价中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收集2013—2020 年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水环境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水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11 个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的月尺度污染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罗汉闸和新沟闸污染较为严重;各断面的水质超标次数均增加,水体污染程度加重;TN 是汉江中下游各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TP、CODMn和NH3-N 水质污染自中游至下游沿程呈加重趋势,下游新沟闸断面污染最为严重。除受调水影响之外,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还受到水利枢纽、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贵州草海水质状况,分别于2016年1,4,7,10月对草海阳关山和草海中部各3个样点的11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并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监测区水质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水质的污染程度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①11项参数在2个区域均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中透明度(SD)和溶氧(DO)为冬季最优,悬浮物(SPM)在秋季最高,pH几乎均呈弱碱性(除秋季);TN,TP,NH4+-N,CODMn全年的水平分别为0.58~2.27,0.032~0.072,0.059~0.364,4.28~6.79 mg/L,Chl.a水平为5.62~9.95 mg/m3,其中TN在秋季最高,TP在秋冬季较高,CODMn和Chl.a在夏秋季较高。②TLI评价结果表明,阳关山和中部水体TLI值在秋季略超过50,为轻度污染状态,其他季节TLI值均为30~50,为中营养状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结果表明阳关山全年主要为Ⅱ—Ⅲ类水质,而中部较差,全年主要为Ⅱ— Ⅳ类水质,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是TN和CODMn,TP和NH4+-N全年为Ⅱ类水平。③PCA结果显示阳关山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包括离子、氮素、有机质、DO和Chl.a,而中部则包括Chl.a,NH4+-N,SD,EC,TP,DO,WT,SPM。总之,氮素和有机质是影响草海阳关山和中部水质的最主要因子和根本原因,控制外源性的氮和有机质输入是管理和改善草海水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于天晓  吕勤 《吉林水利》2011,(5):32-33,36
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布尔哈通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综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布尔哈通河各断面水质状况符合实际;亮兵上、延吉水源、下嘎断面、安图和延吉断面综合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