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炼焦煤的工艺性质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变质程度接近但工艺性质存在差异的炼焦煤成焦光学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变质程度接近的炼焦煤,其工艺性质对焦炭光学组织影响较大.对于黏结指数高且胶质体含量丰富的炼焦煤,易使焦炭光学组织向各向异性程度高的方向转变;对于黏结指数较低且胶质体含量少的炼焦煤,其焦炭光学组织的各向同性结构和惰性结构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40 kg试验焦炉对炼焦煤中最佳活惰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11种不同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和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抗碎强度分析,确定了基于炼焦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活性权函数方程,根据其活性权函数对各炼焦煤的活惰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可知,焦炭抗碎强度M40最大时所对应的活惰比为2.17,为优化配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皓 《中州煤炭》2016,(3):126-128
通过对榆林低变质煤和其他炼焦煤基本性质的分析,将低变质煤配入炼焦煤炼焦,研究了低变质煤的配入量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变质煤配入量的增加,焦炭的各项性能均在降低,在低变质煤配入量为12%时,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能达到冶金焦三级标准的要求。综合各项性能指标,认为低变质煤的配入量为10%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贺建忠 《山西煤炭》2006,26(4):53-55
通过优化配煤,开发与扩大炼焦煤种,从而可降低炼焦成本,改善焦炭质量,延长焦炉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焦煤,实现炼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40kg捣固小焦炉配煤试验研究与生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少主焦煤的情况下,为寻找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比,降低炼焦生产成本,依据炼焦配煤研究理论,通过采用40 kg捣固小焦炉,以气煤、1/3焦煤、瘦煤为原料煤进行了配煤试验研究,成功试验出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质量比:众维精煤25%、音西原煤15%、新兴原煤40%、榆树沟原煤20%。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此配煤比生产的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达到79.9%,耐磨强度M10达到8.0%,焦炭热反应性CRI为50%,反应后强度CSR为42%,吨全焦配煤成本下降143.26元,降幅达15.06%。  相似文献   

6.
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几年关于影响焦炭热性能因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原料煤性质、炼焦工艺、矿物质、焦炭显微组分以及焦炭气孔结构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指出在优质炼焦煤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优化配煤、改善炼焦工艺、合理分配焦炭显微组分、降低矿物质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是炼焦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针对淮南望峰岗和其它地区的几种1/3焦煤进行的20 kg小焦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望峰岗精煤可显著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降低反应性,热态性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熄焦方式对焦炭的冷态强度、热态强度以及生产焦炉的工艺特点均有影响,为了更好地指导40 kg试验焦炉的生产,需对比分析水熄焦、干熄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炼焦煤和1种生产配合煤,利用40 kg级实验焦炉炼制焦炭,分别采用蒸汽熄焦与水熄焦方式对40 kg焦炉炼制的焦炭进行冷却,检测熄焦后焦炭的工业分析、机械强度及热性质等性能指标,对比分析2种熄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并研究2种熄焦方式下焦炭与生产干熄焦的焦炭质量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水熄焦,蒸汽熄焦的焦炭水分较稳定(小于1%)、成焦率有所提升,改善了焦炭质量,其中1/3焦煤冷强度的改善最为明显,气煤与1/3焦煤的热性质改善最为明显,肥煤的成焦率提升最大;蒸汽熄焦与生产干熄焦的焦炭质量指标更接近,机械强度M 40一致、M 10数据高出2.5个百分点,热性质CRI数据高出8.1个百分点、CSR低出10.4个百分点。焦化企业可参照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40 kg实验焦炉熄焦工艺及调整生产与试验焦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铁维博  汪琦  张松 《煤质技术》2020,35(2):47-51
基于胶质层指数为炼焦煤黏结成焦性中的重要参数以及炼焦煤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胶质层指数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指导配煤、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稳定焦炭质量。对有关人工测量、半自动测量、全自动测量胶质层指数的原理及相应的设备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设备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测量胶质层指数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采用全自动检测可代替传统法检测,其检测过程规范以及所得的胶质层指数检测结果具有可信度。胶质层指数与焦炭质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胶质体性质的更深层次探究对于配煤炼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针对胶质体的调控将会成为优化配煤的新途径并可有效控制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变化,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给炼焦煤带来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分析了炼焦煤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走势及其与焦炭的价格比,指出炼焦煤市场主要取决于焦炭市场,受客观因素制约炼焦煤市场将在近两来内保持紧张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子宗  徐军  李硕  宋楠 《煤炭学报》2012,37(7):1195-1200
利用自主研发的煤粉改性剂对非炼焦煤进行改性后配煤炼焦,可以达到有效利用非炼焦煤的目的。通过40 kg焦炉试验研究表明:直接加入4%的无烟煤和6%的长焰煤后,焦炭质量变差,然而,加入煤粉改性剂对其改性后炼焦,焦炭质量改善;当煤粉改性剂量低于或高于配合煤质量的0.08%时,焦炭质量改善幅度较小;当煤粉改性剂量达到0.08%时,焦炭质量改善明显,其 M 40 提高5.94%, M 10 降低7.12%,CRI降低4.61%,CSR提高11.42%,接近原配合煤的炼焦指标,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瘦煤和1/2中黏煤在传统炼焦配煤中的比例,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改质沥青及酚渣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配比的改质沥青和酚渣分别进行40 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煤中改质沥青配比的增加,焦炭的块度减小、干基全焦率Kd降低、粉焦率增加、灰分Ad降低,而焦炭硫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配入质量分数1%的改质沥青时,焦炭的抗碎强度M4 0达到最大,比空白试验提高0.9%,配入质量分数1%~3%的改质沥青时,耐磨强度M10比空白试验低0.2%~0.3%;配入质量分数4%的改质沥青,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都达到最佳,分别比空白试验降低7.9%和升高15.7%;酚渣的配入大幅降低了焦炭的冷强度,其不适宜作为黏结剂用于配煤炼焦。  相似文献   

13.
林蔚  冯妍卉 《煤炭学报》2014,39(Z2):513-518
为进一步提高焦炉的生产操作,需要更精准的理论模型与数据,针对焦炉炭化室内煤/焦床层的焦化传热过程,考虑煤结焦过程中的收缩情况,建立相应的耦合数理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求解。考虑焦饼收缩的模拟提高了计算精度,所得煤/焦饼温度变化、结焦时间17.97 h,收缩量3.15 mm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进一步分析了操作参数和设计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水分含量降低、燃烧室温度升高和炭化室宽度减小,结焦时间缩短,有利于单炭化室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煤水分含量的降低、燃烧室温度降低和炭化室宽度增加,焦饼收缩量增加,有利于推焦作业。焦饼的收缩量更大程度受到煤焦收缩系数的第2收缩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学文  张红蔚 《矿冶》2002,11(3):80-82
根据焦化厂工艺要求 ,采用和利时公司的MACS控制系统 ,对焦炉、风机、粗苯、硫酸铵等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设备进行了改造。整个系统由 4个控制站和 4个操作站组成 ,分别完成 4个工艺过程的信号采集、变换、控制运算和控制输出 ,并通过数据总线与操作站进行数据通信 ,实现了对焦化生产过程的集中监视操作与分散控制。焦炉集气管压力是焦炉正常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参数 ,其受风机出口压力、外供煤气压力、煤气发生量等多种参数影响较大 ,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实现精度高、反应快的要求。在软件组态上采用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器 ,在偏差较小时采用PID控制 ,在偏差较大 (大于 15 0Pa)时采用模糊控制以尽快减少偏差。一年来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保证了焦化生产的正常进行 ,提高了产品质量 ,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挥发分和粘结指数,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焦炭的强度。模型采用开滦集团单种煤及其配合的混煤和相应焦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混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保证焦炭的质量,检验配煤的合理性,以达到合理指导配煤炼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烟煤接触变质带的煤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舟 《煤炭学报》1994,19(5):465-477
近年来对山东省范围内受岩浆侵入的石炭二叠纪煤田(如淄博、黄河北、巨野、膝县等)接触变质带的研究,获得如下进展:(1)提出烟煤接触变质带的分带模式,即分为焦岩混、天然焦、煤焦混和高变煤4个带;根据结构把天然焦分为致密、砾状、柱状和砂(粒)状4种;又根据成分把砾状焦分为3种。(2)讨论了天然焦在显微结构、反射率、显微硬度和X线衍射等诸方面的特点。(3)有重点地讨论了高变煤的某些微观特点。(4)初步提出一个以煤岩方法为主兼顾其他手段(如地球物理测井、煤化学等)的综合划分煤和天然焦界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炼焦耗热量、稳定焦炭质量、扩大炼焦煤资源和降低炼焦污染,太钢焦化厂利用干熄焦发电后中压蒸气,采用多管式煤调湿技术进行入炉煤水分控制,实施多项技术改进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采用1/3焦煤、肥煤及焦煤为原料,对其显微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40 kg小焦炉模拟捣固炼焦,检测以1/3焦煤为主的不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利用多项式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入炉煤的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镜质组(T)的增加,对耐磨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均质镜质组(C1)、基质镜质组(C2)及惰质组(I)的增加,耐磨强度出现最低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T、C1、C2、Ⅰ组分对M40及M10的回归方程,方程表明,Ⅰ组分对M10的影响明显,而C1组分对M40产生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进口焦煤煤质特性与结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质量检测、煤的岩相分析、2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对澳大利亚诺维茨进口焦煤和峰景进口焦煤的煤质特性及结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种进口焦煤均为低灰、低硫、煤质稳定的单一煤层煤,配煤炼焦有利于焦炭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针对炼焦行业亟待解决的降低成本、提高焦炭质量的问题,提出了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焦炭质量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在分析了影响焦炭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配合煤煤质和焦炭质量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合理的焦炭质量指标及表示方法,建立了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焦炭质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