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紫砂壶的制作方式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灌浆壶、全模手工壶、半模手工壶、纯手工壶。  相似文献   

2.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地区代代相传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是潮州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外地人认识潮州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全国各地愈发重视民间手工艺文化的大环境下,潮州手拉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潮州人民的骄傲。潮州手拉壶之所以受此荣誉,与它超凡的手工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以潮州手拉壶"竹舞"为例,从其手工技艺与创作思路入手,探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手工陶艺的代表作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创新与传承.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紫砂壶以其丰富的造型设计、巧妙的手工技法、务实的实用主义造就了紫砂业的繁荣和文化延伸.当然最具影响力的前提就是设计理念与现代审美相契合,设计思路超越常规传统,从而创造出形式多样、卓尔不群的美壶尚品."古墩壶"则是借助紫砂壶传统造型,重新定位设计,展现紫砂壶古风雅韵之美.本文便主要围绕"古墩壶"的艺术之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期,是潮州枫溪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是最原始轱辘制陶技法。本文通过对潮州手拉朱泥壶的特色制法,并简要阐述手拉壶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潮州手拉壶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手工文化技艺,它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潮州手拉壶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除了对其形态进行独特的塑形外,还要对其赋予文化上的意义。这种文化赋义,往往通过对其进行命名来完成。因为在对一件潮州手拉壶作品进行命名时,创作者一般都对其创作理念进行完整考究,才最终确定其名称。简而言之,这个命名的过程,是对一件潮州手拉壶作品的创作理念进行梳理、升华和提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行业通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与融合,几代制壶艺人的竭力发展,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悠悠历史长河中一张绚丽的名片,紫砂行业发展到如今,已经不单单是单纯的壶艺了,还是融汇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的手工技巧的结晶,其中结合了雕刻、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这样一来,就将传统制壶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宜兴紫砂壶打造成了一件艺术品,也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学军 《佛山陶瓷》2015,25(2):52+55
好的紫砂壶是长期的手工积累,是熟能生巧,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好的紫砂壶才能让人们心甘情愿掏出钱来收藏。而《六角莲子壶》就是这样的一把好壶。  相似文献   

8.
范友良 《江苏陶瓷》2013,(5):33-33,36
宜兴紫砂茗壶手工成型的各种工艺手法中,以捏塑装饰为工艺手法的花塑器独具一格。捏塑装饰是在紫砂壶的壶身上进行捏、雕、琢,常见的有以梅花、梅干、竹叶、葡萄藤、瓜果、松鼠等图案装饰壶身。捏塑装饰的紫砂壶器,除外形特征美观以外,其装饰图案的肌理质感、茗壶的注水功能、安全牢固、触觉舒适等方面也值得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手拉原石朱泥壶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与宜兴紫砂壶成型的模制法完全不同,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与手工壶的主要区别为:手工壶:壶身外观,颗粒分布不均匀,比较粗;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无添加成份。手拉原石朱泥壶:壶身外观,不论粗细,分布很均匀;壶内有螺状条纹纹理;添加高岭土成份;硬度高,声音尖锐。手拉原石朱泥壶:成形过程需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塑造技艺的运动空间。成型时手指和手臂相对的捏、压、按、挤,促使坯体绞转多姿。而塑造运动之快或慢、沿弧  相似文献   

10.
文人壶是指有文人参与制作的壶器,这是紫砂壶独有的魅力所在。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等文人的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了壶迷们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本篇以"逸竹壶"为例,探寻紫砂文人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朱泥壶造型变化多端种类繁复,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整体美学设计要义不外有二:一是实用,二是比例恰当。以其色彩丰富、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湛唯美的手工工艺赢得了盛誉,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其独特的优良品德:医生要有医德、老师要有师德、所能,做壶和玩壶者要讲求壶德,这就是行业上的规范道德、良好的壶德是做壶、玩壶的前提条件。什么是壶德?综合壶友之言,结合个人的见解,壶德就是守法、勤学;踏实、诚信;礼让、谦虚;大度、包容;壶的品质是建立在良好的壶德为基础。您看,做壶师傅把自己的壶德、风格都融会在作品上了,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艺术是极具文化感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其所体现的不仅是茶道文化的精神,更包含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寿桃壶》是一件甜美、精湛的花器紫砂壶作品,在关注此壶艺术特色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的文化寓意,以此才能全面感受到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壶型有限,壶艺无限。壶艺的一大组成部分便是制壶者独特的匠心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通过"饮水思源壶"的鉴赏,从壶型选择、造型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浅要探讨制壶者如何在基础的壶型中,结合我国浑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挖掘出独特的匠心,使紫砂壶器超越外在的形制限制,体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华颖壶》壶身极为饱满,壶钮若点睛之笔,特别显眼,截盖设计,口盖子母线齐整融合,整款壶显得极为规整。壶流精致修长,耳形把对称严谨,整款壶端庄雅致,比例协调,看似素面素心,体现出陶艺家深厚的功力和娴熟的技艺,是一款自用、收藏的好壶。细细品味此壶您会发觉简单造型中却又感到饱满形象于其中,精湛的做工,带给你不一样的情感意境。  相似文献   

16.
周莉 《江苏陶瓷》2014,(4):52-52
圆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它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壶型都有圆的踪影。人们通常对圆壶形状的基本要求是圆、稳、匀、正,甚至要达到肌理丰盈的地步。实际上,圆壶是不可能达到珠圆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圆壶是多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形进行重叠、变化或映衬的,以此构成壶体的圆润之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紫砂壶行业的日益发展,紫砂壶行业作为中国手工制陶业的杰出代表之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喝茶器皿的选择,古色古香、端庄典雅。随着人们对于紫砂壶品质的追求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器皿的选择也有着更高的审美要求,除了普通的壶型、色泽,功能性以及收藏价值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挑选一把好壶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使紫砂壶既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又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顾勤 《陶瓷工程》2011,(12):56-56
开壶,其实并非很多人所说的"只需要抓把茶叶煮上10分钟即可",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紫砂壶的开壶和养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壶,其实并非很多人所说的"只需要抓把茶叶煮上10分钟即可",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紫砂壶的开壶和养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新桥壶》壶嘴从壶身胥出,从下往上越来越细,壶把细腻、精致、大方,使圆润的壶体神气十足,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完美的视觉享受。壶身采用色泥绘制,凸显气韵。肩上带一环,盖口一环,盖中间再一环,如水波荡漾,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此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亦利于提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