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河下游高村至孙口河段因经常出现过流能力明显小于其上下游河段的驼峰现象而被称之为驼峰河段。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驼峰河段不同于其上下游河段特殊的边界条件,探讨驼峰河段特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属于冲淤交替变化的临界河段;2黄河下游河底高程抬升幅度最大的河段在高村附近,比降最小的河段在孙口—艾山附近;31974—2002年滩唇高程在驼峰河段增加最多,驼峰河段平滩河宽远小于上游河段平滩河宽,驼峰河段平滩断面面积也较小。  相似文献   

2.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蓄水拦沙作用,下游河段将发生冲刷调整.冲刷调整的沿程发展将给防洪、航运、取水等带来影响.本文依据宜昌至杨家脑河段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蓄水后的冲刷纵向和横向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至杨家脑河段冲刷遵循枢纽下游河段冲刷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冲刷自上面下逐渐发展;该河段内单一的顺直河段较弯曲分汊的河段稳定,即冲刷主要集中在河段内的弯曲分汊段;目前受来水条件的限制,宜昌河段冲刷已趋于平衡,而宜都河段目前处于剧烈冲刷期,枝江河段尚未达到剧烈冲刷阶段;未来宜昌河段仍会有一定的冲刷,但是幅度不大,宜都河段将会继续冲刷,逐渐达到冲淤平衡,而枝江河段逐渐进入剧烈冲刷阶段.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牌河段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重要河段,亦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碍航河段。河段内防洪护岸、浅滩碍航问题突出,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本文通过定、动床模型试验,对界牌河段综合治理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研究,推荐枯水双槽整治方案作为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通过三口洪道与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相连,形成了复杂的江湖关系,同时,三峡工程的运用,改变了荆江河段的水沙过程。对三口口门上、下游河段而言,沿程的水沙条件并不一致,导致河床演变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为此,以三口口门为界,将荆江划分为4个河段,分别统计2002—2017年各河段水沙特征,计算各河段冲淤量及年均冲刷强度,采用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计算方法,得到各河段平滩水深、河宽及面积。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四河段的平滩河宽总体变化很小;除枝城—松滋口河段外,平滩水深持续增加,河床有继续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12):31-34
赵口—黑岗口河段一直以其河势变化复杂而成为黄河下游最难治理的游荡型河段之一。通过总结该河段不同时段河势演变过程,在系统分析主流变迁过程和断面冲淤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靠河情况。河段内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主要集中在1986年以后,但该河段主流仍没有很好地受到工程控制。为进一步控制主流,近期首先应解决赵口—三官庙河段的流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耗率的黄河下游河型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下游21a实测水文数据,逐年计算了其中6个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分析了各河段的演化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弯曲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小于游荡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过渡型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介于弯曲河段和游荡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之间;花-夹和夹-高游荡型河段21a的单位水流功率变化幅度较大,说明这两个河段的游荡特性至今没有得到改善,远离相对平衡状态;高-孙和孙-艾过渡型河段的单位水流功率逐渐下降,且自90年代中期以来变化幅度不大,其游荡特性已逐渐消失,越来越趋近于相对平衡状态;艾-泺和泺-利弯曲型河段21a的单位水流功率围绕着其平均值变化幅度越来越小,趋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安增美 《人民黄河》1993,(3):35-36,43
1 黄河下游凌汛概况 黄河下游河道是一条上宽下窄的地上河,全长700多公里。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3℃以上。封冻时间一般上河段比下河段晚10天左右,而开河时间则上河段比下河段早20天左右。这就使得上河段淌凌往往受阻,宣泄不畅,大量的冰水集蓄在上段宽浅的河槽内。开河期上河段的冰水一齐涌向尚未解冻的窄而多弯的下河段,从而容易形成冰塞、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使得坝下游宜枝河段发生显著冲刷,河道过流能力也相应调整。宜枝河段(包括宜昌及宜都两河段)断面形态复杂,且过流能力沿程差异较大,河段平均的平滩流量更能反映其综合过流能力。采用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宜昌及宜都河段2002—2013年各年汛后的平滩流量,分析了河床冲淤变化对河段平滩流量的影响,同时还建立了两河段平滩流量与前5 a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当河段冲刷时,平滩流量增大,反之则减小;宜昌河段平滩流量与水流强度相关性系数较低,为0.64,而在宜都河段为0.94,表明宜都河段对上游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较宜昌河段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凌汛年年发生,多次引起河道决口导致洪水灾害.为了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选取不同河型段中的代表性河道断面,来研究其河道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上剖析其内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岸组成物质的极大不同决定了各个断面的演变特性及其所在河段的河型差别.以基岩河岸为主的磴口河段的河道最为稳定;以泥质河岸为特征的头道拐断面所在的顺直河段次之;以泥质砂质二元河岸结构为主的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流段很不稳定;而以砂质河岸为主的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最不稳定.河道的演变势必引起其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调整,在黄河内蒙古河段,随着流量的变化其水力几何形态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影响水深和流速来实现的.巴彦高勒断面是上述调整中表现最明显的断面,因此,它所在的河段也是容易决口的河段.三湖河口所在河段的一系列凹岸的强烈冲刷引起河道大幅度摆动,从而也是河道决口的潜在河段.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流治理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和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段.对辫状河段要加强整个河段的河岸防护,对弯曲河段以工程防护手段侧重遏制其凹岸的坍塌后退.  相似文献   

10.
黄河黑山峡河段位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尾部,地处甘肃、宁夏两省(区)交界地带,峡谷全长七十一公里。黑山峡河段是黄河龙青段开发条件较优的河段之一,在整个龙青段的发开规划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该河段唯一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8):28-30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的来水条件发生变化,游荡型河段河势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部分河段主流流路与规划流路出入较大,河道整治工程送溜能力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在理论探讨直河段河长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多年直河段河长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直河段河长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不同控制几率下直河段河长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孙贵洲  刘常春 《人民长江》2009,40(22):11-13
界牌河段是长江中游防洪的重要河段,亦是长江中游碍航最严重的浅滩河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为解决该段防洪与通航的矛盾,确定了界牌河段综合治理目标,开展了以航道整治为主的界牌河段治理规划设计及系列试验研究工作。综述了界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控制完善4个阶段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并简要分析评估了工程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界牌河段下阶段河道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飞  张卫军  周俊 《人民长江》2008,39(14):21-22
荆江河段是长江流域防洪的重点.受三峡清水下泄的影响,荆江河段河势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的情况,加强对崩岸的研究和预测,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对荆江河段进行了河势踏勘.通过河势踏勘对荆江流域各河段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预防和治理荆江河段的崩岸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贾利 《治淮》1998,(7):26-27
一、监测概况 从1994年6月开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实施省界监测,监测的河段有25条主要跨省河流共28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个,鲁苏河段10个,苏皖河段1个,皖苏河段3个,监测项目有COD_(mn)、NH_3-N、NO_2-N、挥发酚、氰化物、Cu、Pb、Zn、Cr、DO、PH、水温,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1997年对部分省界河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省界河段有30条跨省河流共32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黄河下游按河道特性可分为游荡性河段、过渡性河段、弯曲性河段及河口段。从山东省的东明县高村至阳谷县陶城埠为过渡性河段。该河段为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长达165公里。河流束范于两岸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陵江汇流比和寸滩站流量有重要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重庆河段冲淤特点与蓄水前基本一致,具有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特点。试验性蓄水以来河段冲淤特性发生变化,汛后蓄水期和汛前消落期河段有冲有淤,总体发生淤积。汛期河道有冲有淤,淤积有所减轻,甚至发生冲刷。河道采砂对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江马鞍山河段河道演变及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鞍山河段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其演变过程较为复杂,整治难度较大。分析了该河段的河势特点及历史、近期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河段已实施的整治工程分析了工程的整治效果。并指出了目前马鞍山河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治措施及建群状丁坝来调整水流的整治思路。为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荆江沙市河段是长江的重要河段,分析荆江沙市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荆江沙市河段的历史和近期受三峡工程运用影响的演变分析认为,多年来,沙市河段受来水来沙变化、水利工程以及交通设施建设等影响,总体河势稳定,但河段内局部河势有所调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清水下泄、含沙量大幅减少,沙市河段河床出现较强冲刷,深泓下切,且这一趋势将会长期持续,直至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0年以来枝江河段实测资料,对港区河段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三峡水库蓄水后河段水沙条件变化特征,预估河段演变趋势.其结果表明,河段河床变形将以纵向冲刷为主,由此可能造成该河段及上游枯水位下降,受洪水出现几率减小及河床边界稳定性的影响,分汊段主支异位的可能性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港区码头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辽河系指太子河入浑河汇流口三岔河起,至河口止的一段河流。该河段水深较大,且受感潮影响,水流形态较为复杂。本文以大辽河鲍家至赏军河段为例,分析该河段水力特性,对比跨河建筑物修建前后河段水力特性的变化,分析跨河建筑物的修建对该河段行洪安全的影响,为今后类似河段跨河建筑物修建及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