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基于可成长理念的学前儿童家具设计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朱云  刘秀  肖潭 《包装工程》2015,36(16):61-64,81
目的研究可成长式的学前儿童家具设计。方法借助儿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知识,分析了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提出了学前儿童家具的一些设计原则,即安全舒适、简单易用、组合变换、益智趣味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和阐述了可拆卸调节设计和组合模块化等可成长设计方法及其具体运用思路。结论将可成长理念应用到学前儿童家具设计是一种应对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有效方法,它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而且还能促进其心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汝军  杨凯凌 《包装工程》2011,32(16):151-154
以城市家具设计人本、高技、仿生的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原则、简洁原则、图底关系原理以及"整体论"学说、"力"感因素、异质同构原理,从人与家具、环境的角度,论述了格式塔心理学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人的参与体验,使设计作品与使用者在心理空间和生理角度上"完形"共生,创作出现代、时尚的城市家具作品。  相似文献   

3.
杨亚萍  彭文利  徐娟芬 《包装工程》2022,43(4):128-134, 168
目的 将学龄前儿童家具的用户需求、使用场合,结合家具本身,对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的要点加以梳理和构建。使孩子在日常玩耍的过程中,自然借助家具游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法分析游戏性家具和儿童健康成长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儿童游戏结合的必要性。结论 从人(用户)-物(家具)-环境(使用场合)3个方面指出并论证了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的关注点,探索家具的可玩性。提出了基于游戏性的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新思路,既要满足直接用户孩子玩伴的需求,也要满足间接用户实用性的希望,同时考虑家具的具体使用场合,真正达到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初衷。在产品设计创意的切入点上为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者提供帮助,促进儿童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审美心理的阿尔瓦·阿尔托家具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琛  杜军  任淑静 《包装工程》2017,38(16):16-20
目的从审美心理角度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家具设计理念进行探讨。方法将审美心理学导入阿尔托家具设计,结合实例从审美心理的认知过程、美的存在形式等基本概念,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结论阿尔托家具设计遵循情感和人性化,强调人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所形成的舒适、趣味等主体性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美学,并希望对现阶段中国设计面临的审美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静  王婷 《包装工程》2020,41(12):157-161
目的从视觉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学前儿童家具的设计方法,丰富学前儿童家具产品的设计思维,为设计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具提供指导方向。方法立意视觉思维的基本原理,基于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其视觉与思维的关联性,并简述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结合具体设计案例来剖析现有学前儿童家具设计中,视觉思维的体现以及对学前儿童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总结综述研究成果。结论将视觉思维原理引入学前儿童家具设计领域,突破以往的分析角度,以新的视角分析学前儿童家具设计的系列设计方法,从这一角度有利于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氛围及场景情境,不仅能满足学前儿童对家具的使用需求,还能有助于培养其视觉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生活态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儿童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儿童发展的心理学为依据,针对学前儿童的交互界面设计应用展开论述,指出过往设计的不足的同时,分析总结其设计应包括:交互界面设计和内容应具备与学前儿童行为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界面内容可情景代入和角色扮演、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的交互界面认知、对于学前儿童不同性别的交互应用、使用过程中具备与同伴、父母互动能力等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7.
环境心理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身心障碍者的心理特征和生活行为模式,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的心理影响,由此在无障碍家具设计的各个细节中进行干预和帮助,以期给予身心障碍者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胡蝶  李佳宝 《上海包装》2023,(2):168-170
办公家具因其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和环保性。文章从该设计需求出发,创新性地将生态心理学引入设计学领域中,从理论上阐述其应用的设计意义,再结合部分设计案例分析得出该理论在办公家具设计中的具备可行性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从而为现代办公家具设计注入新鲜的设计灵感和提供发展方向,满足现阶段社会对该类产品的设计需求,促进现代办公家具设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振  郝婷 《包装工程》2021,42(4):267-269, 291
目的 探究儿童家具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功能化设计路径及发展.方法 首先聚焦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对儿童独立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探讨儿童群体的主要表现特征,以及在此影响之下的儿童家具设计思路与趋势.然后从趣味性、安全性和益智性等视角深入分析,总结儿童家具在涂鸦功能、组合功能、游戏功能和仿生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思路与策略.最后结合这些特点与功能分析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探索更高层次的设计方向与应用实践.结论 儿童群体是当前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存在,该群体的家具设计同样需要更加多样的尝试与探索,以趣味、安全、益智等为前提开展功能化设计能够为儿童群体创造出更加安全、实用的家具,使儿童在观念、思维和能力方面获得综合性提升,助力儿童的未来成长.  相似文献   

10.
儿童家具的延展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旗  尹欢 《包装工程》2013,34(18):17-20
以当前市场上的儿童家具无法满足学龄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现状为启示,将“延展性”理念融入到儿童家具的设计中。论述了儿童家具延展性设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儿童家具结构延展、功能延展、材质延展3 个方面的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帮助设计师在制约环境中进行创新,设计出能够陪伴儿童从幼年走向学龄时期的可成长型家具。  相似文献   

11.
高小勇  赵瑞峰 《包装工程》2022,43(12):174-182, 198
目的 基于“五感”体验设计理论,探析适用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家具设计思路,针对当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缩小版成人式家具”的单一设计现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方法 基于“五感”体验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诉求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实验和数据分析,探析学龄前儿童感官偏好,厘清设计关键。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应通过引入“五感”体验设计理论,从家具形态构建、材质倾向、色彩偏好、气息特征、味觉感知转换等角度出发,形成以五感体验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来优化学龄前儿童家具的用户体验与益智功能。结论 “五感”感知是人类与外界环境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媒介,借助基于感官感知启发、体验与创造的“五感”体验理论,可以丰富儿童家具的产品设计理论,拓展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邱杰  胡康  陈丰 《包装工程》2022,43(18):112-121
目的 当前儿童合作行为主动发生及持续发生率较低,通过产品设计促进儿童合作行为养成。方法 通过观察、深入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分别对儿童、教师和家长进行需求调研,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总结出学龄前儿童合作行为养成难点并提出解决策略;对行为养成相关产品进行市场调研,产生设计定位,结合机制元素和组建元素调研排序结果,进行游戏化设计实现;通过八角行为分析法框架对产品信息架构进行分析及优化,进而进行产品UI界面设计和学龄前儿童课堂交互机器人设计。结果 构建了基于DMC的游戏化设计流程,完成了学龄前儿童合作行为养成系统游戏化设计,得到被测试者认可。结论 将设计方案进行用户测试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优化方案,验证了基于DMC的游戏化设计流程在学龄前儿童合作行为养成系统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能满足幼儿认知及其情绪发展需求的数字游戏界面设计策略。方法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梳理了幼儿认知和情绪发展的特点;并从幼儿教育的视角归纳了符号化、透明化、生活化的界面设计原则。结论建立了发展心理学视角的幼儿数字游戏界面设计策略,即扁平化设计提升了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拟物化设计培养了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情感化设计增强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邵慧 《包装工程》2017,38(22):66-70
目的设计一款产品对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进行监测并对家长进行反馈。方法通过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的特点及其睡眠监测产品设计的现状,阐述学龄前儿童睡眠监测产品科学设计的必要性,采用互联网+儿童睡眠监测仪器的方式拉近家长与小孩的生活距离,提出对学龄前儿童睡眠监测产品设计原则及方向的分析,设计监测学龄前儿童睡眠的产品。结论为日后的儿童睡眠辅助产品找到新的设计方向,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改善家长与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质量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5.
张祺 《包装工程》2024,(6):371-374
目的 探讨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家具设计方法,更好地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使儿童家具更好地为儿童群体服务。方法 分析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结合身心特征分析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来探讨儿童家具设计的策略。结论 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功能需求、造型需求和色彩需求,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家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张茹平  孙炜  张瑞秋  邓婷 《包装工程》2018,39(22):200-204
目的 构建主题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及其评价的系统模型,强调儿童家具年龄、性别的针对性设计,规范儿童家具设计生产。方法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体系,以时间维为主线,初步分析研究实际案例,旨在从“森林王子”的主题出发,参考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的霍尔三维结构理论,跟踪该系列儿童家具从产品定位、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图、效果图、模型(样品)制作的完整系统设计过程,并结合对市面热销儿童家具品牌的调研,提炼出适用于主题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研发的一般性方法。结论 优化主题儿童家具系统设计流程,形成相适应的霍尔三维结构的定向模型。有助于及时校验,发现阶段问题和减少设计重复工作,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有效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魏娜 《包装工程》2017,38(2):231-233
目的探究幼儿园家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方法以幼儿园家具设计的实用性、舒适性、趣味性原则为基础,从造型、色彩、细节、选材、功能等方面论述幼儿园家具设计的方法。结论设计幼儿园家具时必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园的学习、生活需求,打造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家具形式。  相似文献   

18.
魏国 《包装工程》2024,(8):488-494
目的 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理,制定出创新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重点关注脑科学理论以解析儿童的认知特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深入理解儿童脑部的发育规律,借鉴脑图谱所揭示的认知特性,以制定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前沿策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推动益智产品设计的创新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炜 《包装工程》2019,40(10):294-296
目的基于儿童的行为特征探索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的全新设计理念及策略。方法分析儿童家具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结合儿童家具情趣化设计目标,总结其中内在的教化意义目标、中层的感受层面的目标、外在形式层面的目标,并从这一基础进行延伸,探析情境化、人性化、仿生、趣味和模块等设计方向,就其中的一些相关设计实例进行列举与分析,探讨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的现实趋势及全新策略。结论儿童家具设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物质功能外,还要关注儿童心理情感的需求,将一些能与儿童产生共鸣的文化题材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进行设计实践,促进儿童构建良好性格与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乐观的人格,勇于迎接未来不可预见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