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的身价正在一天天高起来。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国情咨文中称,为使美国经济戒掉石油"瘾",要加大对乙醇汽油、氢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3 月初,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能源政策绿皮书, 也强调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目前,国外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实施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21世纪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中国也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将逐步改善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总结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天然气水合物、沼气资源、水能、乙醇汽油、氢能和核能共10种能源资源进行了概述,分析其资源量、开发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等,并建议中国石油公司积极开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向国际一流的能源公司发展。  相似文献   

3.
《油田节能》2004,15(1):56-56
CCTV.com3月17日消息(财经报道)为改变我国能源以煤、油为主、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面。以加快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车用乙醇汽油、核能发展的能源替代战略正在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本刊速递     
2050年生物燃料在运输燃料的比例将上升至27% 5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士表示,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对运输燃料的需求突飞猛进,到2050年,30亿吨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生物燃料将替代5500万吨到7500万吨石油。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2):111
<正>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刊》报道芬兰奈斯特石油公司(Neste Oil)位于荷兰鹿特丹的80万吨/年可再生柴油装置2011年12月19日正式投人运行。这套装置采用满足欧盟可再生能源要求的植物油和植物油炼制副产品、废弃油脂和动物脂肪为原料来生产可再  相似文献   

6.
刘再励 《石油商技》2007,25(3):74-77
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是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的含氧化合物,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对发展乙醇汽油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车用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的性质相比有较大差别,其储运也存在较大的特殊性。本文阐述了乙醇汽油的原料接卸、油罐存储、油品调合以及成品销售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着重介绍了乙醇汽油调合的几种工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882万吨,同比增长1.2%;产量约3533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9%。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速推进,西北、华北地区引领大型可再生氢基地示范工程规划建设。目前,我国已规划超过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其中建成运营项目达到36个,合计可再生氢产能约5.6万吨/年。以规模化工业应用推动供应链建设,将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  相似文献   

8.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3):25-25
6月10~11日,2009年第五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一致认为,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并驾齐驱的局面;到本世纪末,我国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彻底改变目前以石油、煤炭等化石类能源为主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与能源有关的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我国能源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为能源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作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国外测井技术》2005,20(2):79-80
3月1日,山东省发改委向民营企业济南联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发了“年产100万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高清洁高标号汽油项目”的建设证,这是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山东省向民营企业签发的第一张进入能源领域的“牌照”。据了解,这也是国务院2月24日意见发布后,我国第一个向民营企业签发的进入能源领域建设的“牌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必将是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能源服务也应是多样化的。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基本只能以电力或热力作为能源服务的形式,只有生物质是唯一可以转换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因此,生物质资源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显得尤为突出,尤为珍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美国能源信息署最近指出,美国到2012年的乙醇消耗量将增长到135亿加仑(510亿公升)的水平,而其2006年的消费量还只有56亿加仑。这一增长数字也远远超出了美国2005年提出的能源政策法案所预测的75亿加仑的目标。这一增长水平主要是由于总体上超出预期的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8月6日正式发布,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更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相结合、规模开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豫以上。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组织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200个绿色能源县、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建设,创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同时,还将积极推进地热能、海洋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在前些年,人们对车用乙醇汽油还知之甚少,近几年来,“车用乙醇汽油”这个名词则是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了。早些时候,曾有一篇新闻以《中原汽车也喝酒》为标题,报道了车用乙醇汽油最初在河南的试点情况。根据国家《变性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五”发展专项规划》,至2005年底,我国的河南、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五省全境和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省的部分地区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车用无铅汽油。规划中所需燃料乙醇102万吨,按1:9(体积比)的比例加入汽油中,车用乙醇汽油的产量将达1020万吨。我国目前每年的汽油产量在45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至2005年底,车用乙醇汽油将占全国汽油总量的1/4。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在新能源更多地强调能源独立,减少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针对乙醇燃料、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均提出了详细的政策目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仍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的限定,即2013年10%、2025年25%的配额比例,这意味着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的启动。  相似文献   

16.
8月17日获悉:吉林、辽宁两省推广使用乙醇汽油4年来,乙醇汽油总销量达到1000万吨,减少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万吨。这种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和汽油组分油按1:9比例调配制成的。  相似文献   

17.
广告目录     
贵刊刊登的这篇文章,介绍了车用乙醇汽油生产及应用情况。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矛盾,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解决农作物的深加工,调动农民生产农作物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其优点是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含氧量高;缺点是热值低,能耗增加。从优缺点综合来看,利大于弊。更主要的是乙醇是以农作物为主要原料,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在全国推广应用,一年就可节约油品几十万吨,甚至几百万吨。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周刊》2018年12月17日刊芬兰耐思特石油公司(Neste)表示,将在新加坡加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产能建设。目前,全球市场对于城市交通、空中运输以及聚合物和化学品中的低碳产品需求不断增长。Neste将投资16亿美元,到2022年将其位于新加坡的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产能提升至130万吨/年,将其全球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产能提升至450万吨/年,主要包括清洁柴油、航空燃料以及各种生物化学燃料。目前,Neste可再生产品的产能为27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9.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7,27(4):53-53,5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按照近期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推行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变性乙醇是车用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我国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始于2000年,由于其具有节油、环保和促进农业发展三大优势,被我国决策部门列为具有战略地位的重点项目。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乙醇汽油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汽油、天然气等目前的主流车用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弱势,尤其是生产成本决定了乙醇汽油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章对影响乙醇汽油生产的若干经济问题及技术因素作了探讨,指出了乙醇汽油工业健康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说明了要获得可以接受的乙醇汽油价格需要政府、生产企业及消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