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按照雏鸡的生产发育特点及其对营养成分、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可分为O~6周龄幼雏期,7~14周龄中雏期,15~20周龄大雏期.一般把中雏、大雏称为育成鸡. 1.幼雏期的饲养管理 (1)幼雏的生理特点①代谢旺盛、增重很快.雏鸡2周龄体质量(体重,下同)约为初生体质量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时达到15倍.以后随着鸡龄增大,体质量增加速度逐渐减低.②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弱.幼雏消化道短,而且缺少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食物能力也低.  相似文献   

2.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能力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并且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因此,育雏时尤其要特别加  相似文献   

4.
初生的雏鸡机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病原的抵抗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较弱.因此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1.育雏鸡舍准备 育雏鸡舍应选择保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入雏前10~15d将饲养用具(料槽、饮水器)及鸡舍清扫干净.鸡舍用水冲刷一遍,待干后用1%~2%的火碱溶液喷洒消毒,然后用3%~5%来苏尔消毒,空舍7~14d.饲养用具要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此项工作做得好,就能尽可能地杀灭禽舍、器具残留下来的病毒和细菌.  相似文献   

5.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严重者,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鸡群的啄癖现象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引起啄癖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啄癖是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等.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在饲养密度大或笼养情况下更易发生.轻者羽毛被啄,重者可发生啄伤出血,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等.  相似文献   

7.
育雏是高产蛋鸡的饲养基础,育雏的好坏决定养鸡业的成功与失败.如何使鸡的优良遗传性能发挥得最好,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育雏的关键又取决于幼雏期的饲养管理,因此幼雏阶段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锌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动植物缺锌后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紊乱,并由此产生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相反,锌量过多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1.锌缺乏和过量对畜禽的影响(1)锌缺乏对畜禽的影响动物机体锌营养不足可引起动物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停滞、皮肤不全角化、骨骼发育异常、繁殖机能障碍、免疫器官重量明显减轻、T细胞功能下降、抗体产生能力降低等。  相似文献   

9.
育雏是高产蛋鸡的饲养基础,育雏的好坏决定养鸡业的成功与失败。如何使鸡的优良遗传性能发挥得最好,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育雏的关键又取决于幼雏期的饲养管理,因此幼雏阶段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雏鸡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的鸡。此阶段雏鸡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和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要求严格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育雏期间出现一点疏忽和漏洞,就会影响到鸡群各阶段的健康生长,成年鸡群的产蛋率和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鸡群的健康状况。下面就育雏的前期准备及饲养管理中一些应注意的事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鸡的人工采精和授精技术归纳为采精前的准备、按摩采精、精液收集保存、精液稀释方法、输精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掌握以上几个基本技术要点,严格按操作流程正确操作,才能完成好鸡的人工采精授精技术的全面应用。1.采精前的准备(1)公鸡的选择公鸡选择分别在6~8周龄、17~18周龄、20~24周龄时选留。到24周龄时,公母比例应在1∶25~1∶30之间。26~65周龄的公鸡最适合种用。选留健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打喷嚏.8~12周龄幼鸡最常发病,产蛋鸡也可发病.秋冬寒冷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业是为各种产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国民经济的重要子系统,马克思曾将其表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它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犊牛的新生期,特别是由初产母牛和高产母牛所产之犊,相对来说,其机体的反应机能较低,这就容易导致犊牛和母牛发生新陈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猎豹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对猎豹奔跑过程中主要骨骼的运动过程进行标定,建立了单腿骨骼的机构模型;并测定各关节转角的变化规律,结合肌肉在前后肢骨肌系统内的附着位置,力臂变化特点,构建较为完善的骨肌坐标系统;最后,利用转角变化规律,驱动所构建骨肌坐标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构建骨肌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得出猎豹高速奔跑时相关的运动特性,为生物力性能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提高育雏成活率和育雏质量,是我们饲养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多年来饲养雏鸡的经验:一是要做好育雏房舍的清洗消毒工作;二是务必切断疫疾病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三是固定专人,严格做好育雏期的保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专属性的特点,已成为类固醇临床测定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了LC-MS/MS在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类固醇激素的诊断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肉鸡猝死综合症是肉鸡的一种常见病,常发生于生长特快、体况良好的幼龄肉鸡,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随着肉鸡饲养业的发展,由该病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1.临床症状该病多发于8~21日龄的雏鸡,死亡率在0.5%~1%.病程短,发病前没有任何异常.发病鸡以肌肉丰满,体质量(体重,下同)多超出日龄相应群体的标准体质量.发病前的采食、活动、饮水、呼吸等均正常.有的猝死鸡只发病前比正常鸡只表现安静,对饲料采食量略低.常常在饲养员进舍喂料时,个别鸡只突然失控,翅膀急剧扇动或离地跳起15 cm左右,从发病到死亡持续时间约1 min左右,死后一般为两脚朝天呈仰卧或腹卧姿势,颈部扭曲、肌肉痉挛.有的鸡只发作时有狂叫或尖叫声.  相似文献   

19.
对猎豹的奔跑机构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及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已有数据,对猎豹的前后肢建立了机构模型,对其奔跑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描述其趾端运动轨迹;结合骨骼肌肉的位置参数与已构建的运动学模型,对猎豹的骨肌坐标系统进行建模,对肌肉肌群的长度变化进行计算;进行骨肌坐标系统的运动仿真,并利用肌肉力计算模型,求解了猎豹前后肢各关节的力矩变化。基于已有解剖学数据对哺乳动物的高速运动特性从仿生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为高速奔跑机构仿生机理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数据支持,对猎豹高速奔跑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充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健壮的鸡苗、适宜的温湿度、新鲜的空气、合适的密度、良好的饲喂管理制度、严格的防疫管理、安静的养殖环境,是养好雏鸡,提升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温度、通风、卫生等因素对雏鸡育成的成活率影响最大。从多个方面就良种肉鸡育雏期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