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鹤壁六矿二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间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递减的趋势。在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储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鹤壁六矿二_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同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造减的趋势。在影响二_1煤层厚度变化的诸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 地质条件及其对采煤工艺的影响 鹤壁矿务局四矿(简称"四矿")现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二1煤层.二1煤层平均煤厚为6.5m,煤厚变异系数为15.18%,可采指数km=1,属稳定煤层,二1煤层中下部有一层厚0.2~0.4m的夹矸,岩性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煤层倾角为5~35°,一般倾角12~21°.  相似文献   

4.
超化井田煤厚变化的构造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作用是控制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中生代以来三期挤压应力场作用导致煤层厚度展布的分带性和方向性;重力作用下的长期流变促使煤层展布具有南厚北薄的总体趋势;小型不协调褶皱和断裂构造,是造成煤厚局部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左权高家庄煤矿煤层气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左权县高家庄煤矿煤层气普查区内3#和15#煤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煤层特征和煤级变化特征,并对煤储层含气性及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含煤地层地质条件简单,可采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3、15#为贫煤~无烟煤,变质程度高,煤的变质程度自上而下随煤层层位的降低逐渐增大,煤层生气量大,煤的吸附能力较强;煤层含气量、渗透率等主要储层参数值较高,煤层含气饱和度接近饱和。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2号煤层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层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号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9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大,但层位稳定,在现代开采技术条件下应属大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顶板K4灰岩厚度不稳定、相变大,须注意小于0.5 m厚度顶板范围及相变部位的顶板管理;9号煤层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底鼓,对综采机械化生产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9号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9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大 ,但层位稳定 ,在现代开采技术条件下应属大部可采煤层 ;9号煤层顶板K4灰岩厚度不稳定、相变大 ,须注意小于 0 .5m厚度顶板范围及相变部位的顶板管理 ;9号煤层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 ,遇水易膨胀底鼓 ,对综采机械化生产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_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_2号煤层厚度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厚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1 地质条件及其对采煤工艺的影响鹤壁矿务局四矿 (简称“四矿”)现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二1煤层 .二1煤层平均煤厚为6 5m ,煤厚变异系数为 1 5 1 8% ,可采指数km =1 ,属稳定煤层 ,二1煤层中下部有一层厚 0 2~0 4m的夹矸 ,岩性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 ,煤层倾角为 5~ 35°,一般倾角 1 2~ 2 1°.二1煤层开采瓦斯涌出量为 2 1~ 38m3/t,为高瓦斯矿井 .该煤层松软的较多 ,其硬度系数 f<1 .2 ,且小断层发育 ,易片帮 .开采此种煤层时 ,四矿近几年主要采用分层开采 (综采、高档、炮采 )和放顶煤等采煤工艺 .其单产约为 1 4~ 3万…  相似文献   

11.
论煤炭地下气化对煤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煤层埋藏深度、厚度、倾斜度、围岩等地质条件对井工法和地下气化法开采的影响,阐述了煤炭地下气化较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和数学地质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显德旺井田山西组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煤厚变化原因,为矿井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层开采过程中,在煤层顶、底板岩层一定的条件下,煤层的倾角和埋深对地表变形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平缓或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开采对上覆构筑物基础变形的影响,依据特定构筑物对倾斜变形、水平变形和基础沉降最大值的容许要求,提出安全煤柱(移动角γ、β)的保护范围,为构筑物安全运行和煤矿合理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的概念,从不同构造尺度上总结了若干基本类型,讨论了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巨厚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义煤集团千秋煤矿有冲击倾向巨厚煤层冲击现象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该矿的生产实践,提出了适合该条件的冲击危险预测方法及相应解危措施,并进一步提出解危措施效果检验方法以及以上工作失败、冲击地压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义煤千秋矿巨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的安全开采体系,成功地进行了巨厚煤层的综放开采,从而为有冲击倾向巨厚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常村煤矿开采煤层为"三软"特厚煤层,井田范围内村庄较多.为了合理回采村庄下煤柱、提高资源采出率,需要掌握该地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参数.在该矿"三软"特厚煤层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地表沉陷进行现场观测,获得了大量的地表沉陷观测资料.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常村煤矿"三软"特厚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相比,"三软"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具有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偏小、影响范围大、下沉系数大等特点,地表沉陷呈现塌陷坑及台阶裂缝形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新寨隧道地质勘测得到的煤系地层煤与瓦斯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对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借鉴国内外揭煤施工的各种方法,设计了综合揭煤措施,对高瓦斯隧道煤系地层进行安全施工。可为类似条件下揭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煤矿不具备常规条件下十槽煤底分层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证明了回采上分层时顶板冒落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 ,初步探明了留与不留煤皮假顶情况下 ,回采下分层时顶板岩层二次失稳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 ,为类似条件下开采底分层制定合理的回采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淮北煤田QS井田二叠纪孢子花粉煤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淮北煤田Qs井田二叠纪孢子花粉的研究,总结出本区二叠纪孢粉组合特征,揭示了孢粉含量在煤层中从下而上逐渐增多的分布规律,为研究煤层对比和孢粉组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志祥 《宁夏工程技术》2012,11(1):61-64,67
红四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编号煤层12层,通过对该区视电阻率(三侧向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伽马曲线的形态及组合规律的分析,并综合对比了该井田的煤岩层可知,5-1煤层上部中粗砂岩砂体、9-1煤层顶板的石灰岩在测井曲线上的特殊特征可分别作为5煤层和9煤层的主要判别依据,同时5煤层至8煤层的组合特征在本区也是唯一的.红四井田测井曲线的实例对比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可有效地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及层位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