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角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地角螺栓断裂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材质40Cr钢调质处理不当,致使钢的显微组织中存在有沿晶界呈网状分布的铁素体相,晶界严重弱化,造成地角螺栓在拧紧时从应力集中的栓杆与螺帽圆角处沿晶脆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装配现场发生的几起高强度螺栓断裂失效事故,采用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认为螺栓失效的原因有:(1)螺纹成形时产生裂纹,螺栓因之而脆断;(2)杆部与头部交接处表面脱碳、使局部强度降低而断裂;(3)装配时扭矩过大,螺栓明显缩颈而断裂;(4)原材料中心存在裂纹。  相似文献   

3.
王春芬  陈兴冲 《工程力学》2001,(A01):881-886
结合铁路混凝土桥梁挡碴墙上U型螺栓的病害现场调查,在理论分析和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分析了螺栓破断原因,指出了现行设计和工务养护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U型螺栓的破断主要与连接状况恶化引起的超载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螺栓断裂的SE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高强度螺栓断口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冶炼或浇注时,钢液内混入了耐火材料碎块,其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引起局域性的晶界脆化,从而导致螺栓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5.
陈桥  姜健  蔡文玉  陈伟  叶继红 《工程力学》2024,(2):56-70+159
高强螺栓广泛应用于钢结构节点连接,火灾高温会影响其基本材性和断裂行为,从而影响螺栓节点抗火性能甚至整体结构抗倒塌性能。基于10.9级高强螺栓火灾全过程(升温段、降温段、火灾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结合有限元模拟,对不同温度历程和应力三轴度对应的螺栓SMCS断裂模型进行校准,并与螺栓材性试验和T-stub节点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对T-stub节点火灾全过程断裂行为进行参数分析,研究损伤准则和温度历程对节点失效模式和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校准的SMCS模型能够有效、准确地预测螺栓和节点在火灾全过程和高应力三轴度(0.3~1.2)下的受拉断裂行为,适用预测误差在12%以内;拉伸温度和峰值温度是影响高强螺栓抗断能力的主要因素,螺栓抗断能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不同温度历程下T-stub节点可能发生翼缘板屈服断裂、翼缘板和螺栓同时屈服断裂、螺栓屈服断裂三种失效模式,且节点的变形能力(延性系数)与失效模式有关,确定钢板母材和螺栓的断裂模型是准确预测节点失效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汽车用U型螺栓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汽车用U型螺栓制成后在搬动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位于U型螺栓感应加热的锻打弯曲部位。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微观观察以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U型螺栓锻打弯曲部位感应加热温度过高导致局部过烧,使其在锻打应力的作用下沿晶开裂形成热裂纹;冷却后该裂纹在搬动过程中的低应力作用下扩展导致螺栓最终脆断。  相似文献   

7.
PHC预应力钢筋的焊后应力松弛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断裂的预应力钢筋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金相检验及显微硬度测定。结果表明,钢筋的断裂属于焊后应力松弛断裂,裂源为焊点的马氏体转变裂纹。焊后的蒸汽养护加热促使裂纹扩展而造成脆断。  相似文献   

8.
从位错层次评述了断裂和环境断裂微裂纹的形核过程,对于金属材料,任何断裂过程(韧断,本质脆断,氢脆,应力腐蚀,液体金属脆)均以位错发射,运动为先导,只有局部塑性应变发展到临界条件,应力集中使局部应力等原子键合力时才出现微裂的形核,环境(氢,腐蚀介质,液体金属)通过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引起应力脆断。不同环境促进位错发射,运动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9.
初步分析了核电站抗震支撑螺栓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并提出了核电站抗震支撑螺栓应对应力腐蚀开裂的预防措施.抗震支撑螺栓的应力腐蚀开裂主要是由于螺栓本身受力及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脆断现象.通过抗震支撑螺栓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初步分析,希望为核电站进一步对抗震支撑螺栓定期的检查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了核电站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落锤试验,对经TIG熔修和未经TIG熔修的440MPa级、590MPa级船体用钢焊接接头的低温脆断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TIG熔修对不同钢种、不同形式接头的低温性能有着不尽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中440MPa级船体钢T型接头经熔修处理后,其低温脆断抗力得到了十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