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磁性修饰,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模板)、α-甲基丙烯酸(单体)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6∶3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质量的2. 5%、温度70℃、反应时间8 h。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附性能。选择性吸附试验结果显示,磁性印迹聚合物对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吸附量分别为1. 34、1. 45、1. 12、1. 50、1. 72 mg/g;磁性非印迹聚合物对上述5种物质的吸附量分别为0. 79、0. 60、0. 75、0. 68、0. 73 mg/g。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比非印迹聚合物有更好的选择吸附性。通过实际样品分析试验可知,合成的磁性印迹聚合物对食用油中塑化剂的吸附性优于市面上的商品柱,可用于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类塑化剂检测的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2.
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氨基化磁性纳米颗粒为核,以马尿酸(H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核壳型马尿酸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HA-MMIPs)。通过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动力学吸附、等温吸附、比较HA-MMIP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对HA的吸附等实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MMIPs对HA具有较好的吸附量和印迹效率,在吸附HA上表现出对HSA的明显优势。HA五轮吸附洗脱的循环实验表明,HA-MMIPs具有很好的重复再利用能力。这项研究证明HA-MMIPs对马尿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离与吸附能力,对于尿毒症患者体内马尿酸分子的分离与吸附可能存在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了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扩散过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朗缪尔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可达0.995 6;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其相关系数可达0.999 2.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为分段的直线,说明吸附过程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 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容量较高,可达83.08 mg/g;结合过程很快,在非极性环境中80 min可达吸附平衡.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吸附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吸附分离液体中的林可霉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杉醇与2-VP在氯仿中形成了稳定的1∶2主客体配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对紫杉醇呈现出高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和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9.89 mg/L和5.66 mg/g。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  相似文献   

6.
以酞酸二丁酯(DBP)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作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红外、热重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对聚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水相中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红外结果表明硅胶表面存在对模板分子具有识别功能的官能团;热重分析证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测定计算印迹膜厚度;静态吸附实验说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是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磁性颗粒的表面制备的复合材料,既具有分子印迹技术特异性识别的特点,又具有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快速分离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样品处理等领域。本文总结了目前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工业上分离提纯天然维生素E的效率,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维生素E(V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VE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和微结构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分析印迹聚合物对VE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吸附效果,对VE的吸附量达到了38.12 mg/g。采用Langmuir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的拟合实验数据;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VE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VE的工业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为了捕获目标分子而设计的具有特异空穴的合成聚合物.借助于分子识别原理,分子印迹技术可作为检测各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工具,例如液相色谱、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等.在讨论β-环糊精强化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测定水环境中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状况,特别强调了作为选择性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从复杂基质中对于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萃取.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去除液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辅助模板分子,二氧化硅改性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SiO2)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热引发聚合法制备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单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且能对两种目标物质同时进行吸附的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并对其具体吸附性、选择性及再生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模板分子DNOP的引入对DEHP的吸附性能起到优化促进作用;D-MIPs对于10种不同浓度DEHP的单位吸附量为0.49~6.16 mg/g,其单位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均优于其单模板印迹聚合物(DEHP-MIPs);两种模板分子均与所选单体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协同作用;D-MIPs在30 min前可达到最佳吸附平衡状态;第5次的吸附容量为第1次的84.02%,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静态吸附过程拟合表明,聚合物体系更加符合单层特异性吸附的Langmuir吸附模型,D-MIPs与DEHP-MIPs对目标分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FT-IR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官能团表征证实聚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引入Cu2+的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多元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重金属存在条件下沉积物(生物膜)吸附阿特拉津( atrazine,AT)的复合污染规律,通过编程研究筛选优化沉积物吸附AT多元回归吸附模型(atrazine-multiple regression adsorption model,ATMRAM),以定性变量的方式将共存的Cu2(外因)引入模型中,建立包含Cu2+影响的沉积物吸附ATCu2+-MRAM.经分析发现,Cu2的存在会抑制A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且Cu2+质量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Cu2+质量浓度为75 mg/L时的抑制程度比15 mg/L时的抑制程度提高1倍以上;Cu2+对沉积物组分(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吸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会使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减弱8.75%~19.40%.  相似文献   

12.
原水性质对纳滤去除三嗪类除草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原水性质(water matrix)对纳滤去除三嗪类除草剂的影响,以某市河水及管网水配制的5mg/L的农药溶液为对象,研究了4种纳滤膜(DESAL51HL、UTC-20、UTC60)对其中阿特拉津和西玛津的截留率及水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蒸馏水而言,河水及管网水能提高纳滤对农药的截留率,并降低水通量.对于河水和管网水引起相似的截留率提高和水通量减少,其机制设想为由于离子在膜表面或孔径内的吸附,导致了膜有效孔径的堵塞或变小,从而使更多的除草剂分子在通过膜的过程中被截留.河水和管网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存在对纳滤膜截留有机物能力的影响较小.在选用的4种膜中,UTC-20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对COD、硝酸盐等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并保持较高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13.
电催化氧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降解阿特拉津的新型有效方法,以Sb掺杂钛基Sn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阿特拉津废水进行降解,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阿特拉津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200 A/m2、阿特拉津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pH值为6.97、反应30 min后,阿特拉津去除率达100%,此时能耗仅为6.67×10-2kWh/g.阿特拉津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主要为脱烷基、脱氯-羟基化、烷基氧化等反应,伴随着阿特拉津的降解,生成OHA、DAA、ANE等一系列中间产物.电催化氧化方法可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14.
AMF对美人蕉修复水体除草剂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特拉津在水体中的残留对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威胁,植物修复是针对环境中阿特拉津的有效原位修复方法.采用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美人蕉植物修复阿特拉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30 d后,美人蕉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美人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达(22.1±4.6)%;丛枝菌根真菌缓解了阿特拉津对美人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在阿特拉津胁迫下美人蕉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菌根效应在美人蕉的生长上作用显著,并且在阿特拉津质量浓度为5 mg·L~(-1)时,菌根效应达到最大值;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美人蕉对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减小阿特拉津的半衰期,并且提高美人蕉植物修复阿特拉津的适用质量浓度范围.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美人蕉是阿特拉津污染修复的理想选择,本研究为阿特拉津水体污染原位修复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中含有过多二价阳离子如钙离子等而使水质硬度较高的问题,使用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较高吸附能力的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然后用其做为硬水软化剂,对人工配置的浓度为3mmol/L的人工硬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对人工硬水中所含钙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对钙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8mg/g,随着树脂用量的逐渐增加,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率不断增大,最大吸附率可达76.2%以上.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可给硬水软化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药莠去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莠去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合理处理莠去津废水及限量生产莠去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used as adsorbent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moval of 1,3-benzenediol (BDO) from water by the supercritical water (SCW) technique. FTIR,XPS,SEM and dispersion stability test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C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NTs surfaces were slightly activated and strongly etched in supercritical water system.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CW-treated C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aw CNTs. The adsorbed amounts for treated CNTs and raw CNTs samples at the sa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60 mg/L were ca. 16.42 and 7.30 mg/g,respectively. The BDO adsorption of treated CNTs was due to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t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better than Langmuir one. The loaded adsorbent could be efficiently desorbed and regenerated by SCW technique. Therefore,SCW is a promis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iq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CNTs.  相似文献   

18.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550℃焙烧态水滑石(n(Mg2+)/n(Al3+)=3)对ClO4-的吸附效果最好,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焙烧态水滑石对溶液的pH值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较宽的pH范围均可广泛应用。但是在强酸条件下水滑石会发生溶解;强碱条件下OH-会与ClO4-形成吸附竞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合成的有机吸附膜富集净化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依据有机吸附膜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物理吸附的过程,在大量测试数据基础上建立高效有机吸附膜吸附饮用水中氯仿的数学模型,并用统计方法求取了模型中的参数.应用此模型研究了萃取时间、水样中氯仿的本底质量浓度和高效有机吸附膜厚度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有机吸附膜对模拟饮用水中氯仿的吸附实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高效有机吸附膜吸附氯仿的过程,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液态水对煤吸附甲烷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液态水对煤吸附甲烷影响的机理,进行了不同煤级干燥煤样、平衡水煤样和注水煤样等温吸附实验,基于分子间作用力对液态水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用维里方程拟合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来验证.结果表明,煤基质的润湿程度是液态水影响煤吸附甲烷的主要因素.干燥煤样中煤与甲烷分子间作用力远大于甲烷分子间作用力,第二维里系数较低,吸附能力强;平衡水煤样中煤与水分子氢键能高于范德华力,气态水分子竞争吸附,第二维里系数偏高,煤基质吸附能力弱;注水煤样中煤与甲烷分子之间长程作用力和甲烷与水分子之间短程作用力之和较小,与甲烷分子间作用力相当,第二维里系数最高,煤基质吸附能力很低.煤级增高,煤基质表面极性及其润湿程度降低,第二维里系数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