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7至18世纪,在欧洲及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情调和仿效中国艺术的热潮,谓之"中国风"。文中考察了俄罗斯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中出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历史背景;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圣彼得堡及其郊区部分建筑艺术的中国风格;比较了俄罗斯建筑中的中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并分析研究了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丰富了中俄建筑艺术、文化、美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俄中俄两国文化合作方面的友好联系。  相似文献   

2.
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城市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索,指出这些城市在远东的发展是与当时俄罗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联的。这一政策是“东正教、专制制度、民族主义三位一体”思想的体现。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远东的城市建设实践与俄罗斯建筑的文脉关系。指出俄侨在继承俄罗斯建筑传统并以新的城市建设思想来丰富这一传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城市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索,指出这些城市在远东的发展是与当时俄罗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联的。这一政策是“东正教、专制制度、民族主义三位一体”思想的体现。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远东的城市建设实践与俄罗斯建筑的文脉关系。指出俄侨在继承俄罗斯建筑传统并以新的城市建设思想来丰富这一传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查研究莫斯科、列宁格勒市(即圣彼得堡)的服装市场后对俄罗斯服装市场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对“中国服装如何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新艺术”建筑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风靡于本世纪初的“新艺术”风格,是哈尔滨建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风格类型之一。通过西欧,俄罗斯,哈尔滨“新艺术”的比较,研究探讨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特征与类型,并由此得出对新建筑美创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1992年9月3日至18日,我院院长袁奎荣教授,雷文高高级工程师(兼翻译)、杨国清、梁锦文副教授及总公司教育局朱子荣一行5人,应俄罗斯科学院矿床地质所、圣彼得堡大学地质系和伊尔库茨克工学院地质系的邀请,赴俄罗斯考察和讲学。 访问期间,袁奎荣教授在俄斯科学院矿床地质所及圣彼得堡大学地质系,分别作了《隐  相似文献   

7.
笔者不久前赴俄罗斯进行了一次艺术考察,从绘画、雕塑、建筑、服饰等艺术元素中汲取有益的、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精华,对于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创作和艺术教育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信誉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玉祥 《饰》2007,(4):15-16
笔者不久前赴俄罗斯进行了一次艺术考察,从绘画、雕塑、建筑、服饰等艺术元素中汲取有益的、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精华,对于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创作和艺术教育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信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美的分析——建筑美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什么是美引申出建筑美的内涵,和建筑美的规律、功能、特征等几个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最后总结建筑美学的人文艺术底蕴是构建城市建筑和谐之美的源泉,建筑美学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斗拱结构在现代文明中的符号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拱作为中国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建筑构件,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由承重结构向装饰结构的转变;斗拱作为一种装饰构件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充分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斗拱逐渐成为一种建筑文化符号,在表现中华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还揭示了我们古老民族的美学思想及传统文脉.只有深入地探究斗拱的深层文化,追求它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从深层次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斗拱结构在现代文明中的创新,从而促进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涌泉寺在寺院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较大的空间体量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观的深刻感受,体现了福建山地佛教建筑中高度自觉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空间处理技巧,是传统佛寺建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派古民居建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徽派古民居建筑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 ,都与皖南山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 ,并注入了徽州居民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徽派古民居建筑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追求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商而兼士 ,贾而好儒”的独特人文景观 ,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介绍水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强调水彩中水与色彩的调合关系,以及与时间的合理控制才能充分体现建筑水彩画的艺术表现.伴随时代的发展,水彩艺术也应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巧,为建筑水彩艺术的语言表现带来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5.
徽州建筑彩画是徽州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与建筑巧妙结合而融为一体,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徽州传统古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对象。文章以徽州黟县古民居彩画装饰艺术为对象,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黟县彩画的形成背景、艺术特征及多元的文化交融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下徽州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的认识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仅因为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富含民族特色的雕刻和绘画.雕刻和绘画是我国古建筑装饰装修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建筑作品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古建筑雕刻技术和绘画作品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在建筑艺术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不同装饰风格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在各个时代所具有的内涵和寓意.绚丽多彩的建筑绘画和雕刻作品是中国传统建筑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为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构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当代建筑结构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结构支撑”,越来越重视结构形态的表现性,结构表现成为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的重要方法。结构表现着重发掘建筑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寻找结构和艺术的结合点,变抽象的结构概念为生动的建筑语言。文中重点探讨了结构表现的概念和内涵、基础和灵魂,指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交融构成了当代结构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结构表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尝试归纳了一些有关结构表现的设计思路,以促进设计师对结构表现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且是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写照.从传统建筑文化形态、艺术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中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因为只有拥有了艺术气质的建筑,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比西方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来了解中国建筑中是怎样表达艺术情感的,并且以龙纹样为典型代表,来说明建筑装饰这类艺术表达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所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