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IT架构是以存储为中心的IT架构。不管是结构性数据还是非结构性数据,都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物理需求、性能需求及容量需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IBM软件定义存储相对于其他厂商的软件定义存储发布,IBM的软件定义存储,更多侧重于在IT演进过程中,如何提高各种工作负载的存储资源部署使用效率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时代,随着IT从传统的IT架构管理向IT服务交付转变,用户在存储技术的选择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工作负载的资源部署、管理效率。IBM的软件定义存储的重点放在"开放、灵活、高效",消除了IT演进过程中可能消除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IT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有大量的重要数据需要有效管理、保存,无论是大型数据中心,还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数据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SAN存储架构,由于其本身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快速数据访问等独特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采纳。在全球IT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存储行业一支独秀,成为灰暗天空中的唯一亮点。 然而,SAN存储架构的价格之高始终成为存储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用存储领域的开路者,3PAR公司早在1999年5月就敏锐观看到了新型IT架构方式的出现:公用计算。今天,公用计算可以让IT组织通过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来提供服务化软件和服务化硬件。在公用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IT基础设施的云化势不可挡。华为基于对云的深刻理解,通过硬件架构的革新,改变了计算和存储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云计算是IT基础设施交付和应用模式的一次革命。云计算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等IT资源的虚拟化和动态可扩展,使IT系统具备了灵活、可靠的业务交付能力;其按需定制、快速部署等特性,不仅降低了企业IT投入,还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设私有云或租用公有云的方式,实现IT架构的云化。可以说,IT市场已经毫无保留地向云解决方案商敞开了胸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信息化》2011,(19):69-69
近一年多来,IT业界在开放的架构和开放的生态系统将是推动云计算发展的关键动力上达成共识后,不少IT厂商和企业用户就把目光投向了英特尔公司,这一方面是因为英特尔已借助开放架构和开放生态系统的优势成就了在服务器、存储和以太网等与云计算载体——数据中心密切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它于2010年10月正式发布的2015云愿景的感召。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存储架构僵化过时、不能有效地管理爆炸性的数据增长等问题。同时,现有架构也不具备云计算所必需的多租户和可扩展特性。而作为关键的设计要素之一,多租户特性能够支持不同用户的数据整合,并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或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惠普全新融合存储架构将横向扩展的存储软件与融合服务器和存储的硬件平台相集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访问的方式。通过横跨整个架构的全新管理工具,能够加速IT服务的交付。  相似文献   

8.
朱康林 《计算机科学》2016,43(Z6):571-576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涌现,传统SAN存储在扩展性等方面暴露出不足之处。虽然依照传统存储的思路构建了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架构,但是在数据量大幅增加、云计算和互联网应用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公安专科类学校需要一套新的具有高性能、易扩展、易管理等特性的存储架构。vSAN通过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能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性能也得到不断提升,其产品发展进程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以硬件为主的存储架构演进;随着数据镜像复制、虚拟机双机热备、容灾等高级功能的推出,其完全突破了传统IT架构,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IT管理、数据管理等都将面临变革。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内首个成功部署并上线运行VMware vSAN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的单位,它在VMware vSAN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对于其他用户的分布式存储实践和VMware公司的产品改进都具有很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息化》2010,(11):76-76
近日,旨在提高网络、应用及存储IT架构性能的Riverbed科技公司和国内最大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正式达成合作伙伴协议。神州数码将成为Riverbed中国区增值分销商(VAD),为国内企业客户提供Riverbed颇具竞争力的IT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张贝贝 《软件世界》2013,(11):64-64
随着云计算、移动和社交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数据中心的角色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企业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更简易的IT架构与更可控的运维成本。单独的软件与硬件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全部需求,上至集成系统,下至芯片、存储,IT架构的软硬件融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厂商需要帮助用户针对IT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简单方便地构建云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1.
IT 存储需求是以一种跳跃方式增长的。这种跳跃的幅度每年提高52%。而存储能力和存储需求之间的盖异,必需要靠不断更新的技术来填补,不仅是增加物理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创建新的存储架构来进行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2.
郝鹏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10):U001-U001
对行业用户以及企业而言,数据越来越重要,所占空间越来越大,IT架构越来越复杂。不同厂商的硬件、软件产品组成了复杂的异构IT平台,IT系统管理员面临的挑战愈加巨大。 就存储领域而言,随着存储网络化和集中化的发展,一个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不同存储设备间的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使存储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如何才能使存储管理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13.
灵犀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33):i005-i006
什么才是企业IT系统的核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答案应该是——存储。由于信息价值的不断攀升,作为信息载体的存储系统正在日渐成为整个企业IT架构的核心,它的性能、可用性、可靠性、管理性会直接对企业运行造成重要影响。目前企业在进行IT系统的长远规划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把存储系统作为规划的起点和重点,其它相关设施均基于存储系统向外辐射,以实现IT与业务的融合。因此,存储也正在从一项技术逐渐转变为企业IT管理的战略核心。本期《存储》栏目也许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今天,IT基础设施的云化势不可挡。华为基于对云的深刻理解,通过硬件架构的革新,改变了计算和存储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与网络》2010,(22):16-16
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IT设备的“绿色属性”已成为企业部署IT架构、采购IT产品时重要指标,低能耗、高效率、可回收等绿色要素亦成为了IT设备厂商进行产品设计时优先考虑的方面。华硕RS520-E6是华硕电脑面向企业用户推出一款高存储服务器产品,该产品吸收业界最新绿色服务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尽管有些人认为存储区域网络(SAN)与网络连接存储(NAS)体系的融合是一种硬性的组合,但这两种技术的融合正在积极发展。为了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两种技术。大家普遍认为,IT 存储需求以一种跳跃式的速度增长。实际上,有报告显示 IT 存储能力现住正以每年52%的速度提高。要使存储能力跟上存储需求的步伐,意味着不仅要不断增加新的物理硬件,还要创建新的架构来管理这些硬件设施。在当前的 IT 预算已经被大幅削减的情况下,这种双重需求通常是很要命的。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脱离直接连结存储(DAS)模式。这种昂贵的存储模式需要给每个单独的服务器增加硬盘,但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企业的IT部门对于企业内部运行的各种云计算程序已经无法进行全面的跟踪了,这将导致企业的IT安全架构变得不再安全。云计算是指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被分散在企业内网以外的整个互联网中的各个平台上,这可以极大的节省企业的IT资源需求并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当今数据中心的重点在于节约能源、节省运营成本、降低配线区占地面积及降低停机时间。数据中心面临着与日俱增的IT需求、成本压力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架构,存储网络管理员、IT设施和数据中心管理员急于寻求性能卓越的解决方案,以便直面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每一家电信企业都面临着大量数据如何集中存储和备份的问题。采取以往各网管系统分别建设、存储的方法,不能有效保障数据的存储安全,而且无法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应用,这对于业务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电信企业搭建统一化存储架构,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作为国内领先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华胜天成在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网管系统存储备份中心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强大整合能力,在对客户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一套具备高可用性、高稳定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大数据在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和政府机构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挑战。无论是庞大的数据量,还是多样化的数据类型,都为企业的IT架构和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不断涌现的存储需求新挑战,我们该如何把握存储的未来发展方向呢?随着物联网、社交化、BYOD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不仅对存储的性能及容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还需具备快速的数据检索与分析能力来随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况且,海量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还引发了传统IT架构的变革,如那些音视频、文档、图片等非结构化文件的导入访问需要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方案;还有海量信息的分析处理取决于高速的数据计算资源。因此,由多台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