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下滑翔机水动力性能分析及滑翔姿态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无人运载器,具有低阻力、长航程、长续航力特点,其独特的设计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速度不同攻角情况下水下滑翔机的阻力、升力及对于浮心的俯仰力矩,对其周围流场水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流场的流动结构研究了受力随滑翔姿态变化的规律。从做功的角度提出了滑翔姿态的优化目标函数,得出水下滑翔机模型高效滑翔姿态角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滚石运动的手段存在设备布设复杂、获取数据单一等不足,在计算时普遍采用滚石轨迹随机分布的计算方法进行模糊化处理,精度较低。为快速准确获取滚石运动特征参数,提出利用惯性导航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惯性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滚石试样运动速度及运动姿态进行解算,将解算结果与高速摄像机拍摄图像进行比较,验证了惯性导航技术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采用惯性导航技术,可快速准确获取滚石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角速度等特征参数,并能够进一步解算滚石运动姿态及能量变化;(2)碰撞姿态对滚石碰撞过程具有明显影响,碰撞姿态将决定滚石后续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及冲击能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盾构接收施工是在盾构即将贯通前进行盾构姿态调整、接收端头地层加固、接收托架安装、洞门止水安装等准备工作,随后将盾构机缓慢推出洞门的过程.盾构姿态调整是盾构接收的关键工作,为确保盾构机准确通过洞门,姿态调整要提前进行.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游泳推进问题,建立了手掌和前臂的联接模型,并生成3D非结构网格,计算了两种不同手姿态:并拢和张开在不同来流速度和攻角下的推进阻力和推进升力,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了流场分析,研究了两种手姿态对推进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攻角状态下,手并拢划水均能获得更高的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5.
小型数码航空摄影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湖南省永州市1∶1 000大比例尺航测成图工作实践,阐述了采用轻型飞机或动力三角翼作为飞行平台获取高分辨率数码影像,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测绘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装有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三角翼飞机进行航空摄影,采用三轴电子陀螺稳定平台对相机姿态进行控制,以有效减小航摄仪的姿态角,提高影像质量。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航摄补飞灵活、减少影像扫描误差、能有效保证工期要求的特点。其成图精度能满足大比例尺成图要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多波束校准是多波束测量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校准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质量。通过分析表面声速与声速剖面测量误差对多波束姿态校准的影响,得出声速对横摇偏差、纵摇偏差、艏向偏差校准精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麟游散记     
常春 《陕西水利》2011,(2):183-183
1沟道里的残雪扮演着溪流的姿态。满坡寒树纤枝竟上,似索天的指爪痛伤着昔日满头婆娑的叶……麟游县城被山树围拢着,卧在昏黄的夕阳里。晚上,圆圆的一个毛月亮挂在幽幽的青莲山头,一渠杜河水用微微的波掰碎了圆月,让它在拉开薄冰的帷幕里欢快的跳跃……  相似文献   

8.
FTD——5.2型风力提水发电机是由水电部长春机械研究所设计,新疆水利机械厂试制的。于1986年9月20~22日在新疆通过了部级鉴定。该机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用电问题。机上设有畜力提水装置,保证在无风的情况下,正常进行提水作业。该机成功地解决了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行提水和同时将风能转变为电能进行发电的问题,并具有调速、调向、蓄  相似文献   

9.
1工程概况沿山河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部的丘陵、平原交界地带,东起扬子江中路,西至仪邗交界的乌塔沟,总长9.8km。它是扬州城区西北部重要的截洪、行洪河道,也是扬州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将沿山河以北14.6km2山丘区洪水归槽,调向西排至乌塔沟入江,解除  相似文献   

10.
中开剖分式双向轴流泵进口设直导叶 ,进口收缩锥管与泵出口导叶扩散管对称布置 ,泵段沿轴向中开 ,在需要调向时 ,泵轴和电机不动 ,泵及前后联接壳体调头 ,改变直导叶和扭曲导叶的位置 ,更换转轮体 ,不动机泵联接及支承 .利用此泵在淮安市兴建了两座低扬程小型双向泵站 ,据应用研究表明 ,这种双向轴流泵站具有投资省、切换方便、运行管理简单、正反向效率不变等优点 .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东三环站至蜀王大道站区间隧道在盾构掘进至小半径曲线段时,由于盾构机导向系统、设备自身问题以及地层原因,盾构机姿态及管片姿态偏差达100mm以上,对此,通过调整管片选型、油缸推进力及行程、注浆压力及配比、增加垫块、铰接油缸行程等一系列措施,将盾构机姿态及管片姿态调整到设计允许范围,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CCS水电站输水隧洞TBM管片安装为例,对管片的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了TBM管片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控制TBM姿态及千斤顶推力,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根据TBM姿态拼装管片,调整拼装方式使其与TBM姿态一致,提高管片拼装质量。管片拼装后立即回填砂浆和豆砾石,从而最终保证管片成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鱼雷三自由度纵向姿态运动的分析,运用“固化系数法”,讨论得出入水鱼雷带空泡航行保持姿态运动稳定的条件。由此,提出入水鱼雷尾部稳定器设计原理思想,并初步论证了尾部稳定附件的功用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计及航行姿态变化的高速多体船阻力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速航行的船舶,由于船体航行姿态变化明显,以该吃水下设计浮态为基准的阻力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预报其实际航行阻力.本文针对多体船高速行驶的兴波问题,采用动网格技术实现了基于动力学平衡预报船体航行时姿态变化和阻力计算,研究中就高速行驶的三体船绕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和相关实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动网格技术应用避免了由于船体运动造成流场网格扭曲与计算发散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船体姿态的影响,对高速多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预报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土建4标兴隆站~天府新站盾构区间大直径盾构泥岩地层施工为例,通过研究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姿态上漂的关键因素、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为盾构姿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保证盾构掘进姿态可控、高效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UUV能源受限而导致航程短或者完成任务时间长等弊端,高空滑翔UUV和飞机空投UUV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该文针对UUV复杂的入水过程,采用FEM/SPH耦合方法,对UUV入水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UUV入水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和入水初始段UUV姿态的变化。仿真分析发现UUV入水时头部会产生低压力,造成UUV入水时呈现"低头"趋势,对入水运动姿态有重要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在仿真模型中模拟了UUV入水时的低压作用,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低压力的变化趋势,仿真得到了UUV入水初始段的真实运动姿态。研究结果可为UUV入水初始段的弹道设计和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青草沙水库围堤龙口截流工程的顺利进行,设计并研制了专用于高流速、高落差水域进行水位、流速及流向测量的水文监测系统。系统将GPS移动台置于密封的浮球内,浮球内安置姿态传感器、数字罗经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利用GPS实测数据,结合浮球姿态参数、GPS天线在船体坐标系下的坐标、船体坐标系到水面的垂直距离,通过PPK解算、姿态改正等处理,联合确定水面的高程和流速。实际监测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有效地解决了高流速、高落差龙口水域流速、流向和水位难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流场观测和斜拖试验,分析了高速方尾船在斜航状态下的绕流流态,船体运动姿态和水动力特点,认为航速引起船体航行姿态的变化是导致这类船水动力变化的首要因素。采用Hess-Smith方法计算了船体运动姿态随漂角和航速的变化规律;用在重叠模表面分布复合型奇点的边界元法,并在船体背流面分布剥离涡片,直接求得船体表面压力分布和绕流场。计算中考虑到方尾船尾流特点,将船尾流线延长形成“假尾”。文中计算了船体横向力、首摇力矩和压力分布,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受波束角效应和测船姿态变化的影响,复杂水域水深测量的精度经常难以保证。众多的文献和研究表明,基于窄波束探头配合姿态传感器与定位定向系统的精密水深测量系统能有效改善测量精度,但鲜有文献对精密水深测量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和校准进行过报道。本次研究采用波束角较小的换能器探头,配合一定精度的姿态传感器和POS系统,通过特制的一体化安装装置,组成基于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的窄波束测深系统,经适当方式的陆上校准后,在长江干流苏通大桥附近水域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将综合测深精度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铅鱼挂载的水下测量装置功耗高、铅鱼上流速仪无法测量水流流向和确定铅鱼位置,以及水文缆道人工测深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研制出智能铅鱼水文信息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超低功耗电路延长水下测量装置工作时长,采用三维姿态电路实时测量铅鱼三维姿态,并结合卡尔曼数据融合算法提高测流精度并获取水流流向,采用水深测量电路实时测量水深,并结合涌浪传感器滤除波浪对水深测量精度的影响,解决了人工测深精度低的问题,并大幅提高了水深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