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针对智能变电站特点,结合当前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设备布置形式,分析了各层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及可能遭受的雷击入侵,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一系列与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技术规定,通过对变电站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故障录波与网络报文分析、保护装置与测控装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二次系统功能整合方案,例如建设220kV及以下或者规模不大的500kV智能变电站,优先采用故障录波与网络分析一体化方案,可以解决动态和暂态报文的记录问题,同时还简化了网络配置。通过整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功能,在满足保护测控装置可靠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二次系统相关设备,优化二次系统网络架构,以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投资,方便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协同作用,中国的变电站建设正在逐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变电站的潜力,提升控制水平,必须采用单一的规范格式,并对设备进行正确的规划。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智能变电站可通过与计算机软件相融合,实现更精准的成本控制,从而提升其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电力与能源》2015,(3):348-35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广阔。随着大量智能站的建设投运,其如何验收已经成为当前智能站管理重要的一环。作为变电站的核心部分,继电保护、回路等二次设备方面的验收成为全站验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方面如何验收提出了相应标准和见解,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智能变电所次级设备模型研究多集中在通讯层次上,在信息语义层次上的互用性研究相对薄弱,很难支持自动化的业务功能配置。随着以二次设备信息为核心的智能变电站运营管理等先进应用技术的广泛使用,二次设备模型在语义上的不足日益成为制约智能变电站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为更好地解决传统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建模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以智能变电站模型应用为基础,探讨可实现间隔关联的二次设备建模设计,为智能变电站模型应用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基础,实现智能变电站自动化配置,提升变电站配置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建设,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在过程层网络、站控层网络等相关联回路中引入了组合监控模块、智能终端、故障录波等智能组件。二次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的不断多元化,一些传统的维护、监测方法将不再适用。如何对二次回路设备的智能元件及相关电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可靠的监视,发生故障时立即给出智能诊断结果,成为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和继电保护需要关注的难题,而现阶段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虚电路的目标是利用可视化的运行状态信息和通信数据信息对二次回路进行在线监测。本文将对现阶段常用的检查和监测方法进行讨论和比较,以促进继电保护二次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概率神经网络(PNN)在二次设备故障定位中训练规模较大、容易受到平滑因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蝙蝠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BA-PNN)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在PNN的求和层中采用拉普拉斯分布代替高斯分布,并用BA算法来获得最优平滑因子,进而提出一种改进蝙蝠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其次,基于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特征分析,选择故障特征量并对其映射,建立了基于BAPNN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模型;最后,以某智能变电站故障定位为例,对BA-PNN神经网络进行样本训练,实现对故障元件的精确定位。仿真表明,该方法缩小了神经网络的训练规模,提升了神经网络的计算性能,增强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变电站二次回路及系统运行状态因设备自身及物理连接等原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次系统故障定位难度较大。提出一种基于连接状态定位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将二次系统设备拓扑连接关系抽象为矩阵描述,二次系统设备节点状态量作为相应矩阵元素;然后通过矩阵算法对二次系统连接状态进行定位,确定与故障有关的矩阵元素;在连接状态定位后利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将故障相关矩阵元素与故障集中各故障情况对应,进行故障搜索定位。故障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带宽及技术的发展,多人在线协作技术已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目前智能变电站多人在线同时展开设计的工作模式尚未得到有效展开。为此,在分析了设计单位的网络环境和智能变电站设计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人在线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图纸文件压缩后存放于数据库中,再结合功能管理模块、权限校验模块、通信模块等模块,解决了多人在线协同设计冲突问题,有效地增强了设计人员的协同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间隔智能组件的二次系统构架,并基于该构架对间隔智能组件提出解决方案,包括线路/母联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主变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以及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技术方案。面向变电站间隔的智能组件纵向集成多种业务功能,设备光口数量大为减少,采用短电缆进行采集和跳闸,有效提高保护速动性;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充分利用共享数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上述方案解决了智能变电站光纤众多、速动性低、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通过与传统变电站巡检技术比较,结合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功能定义、系统结构与技术实现等内容详细分析.确定了机器人巡检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对该系统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了讨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在变电站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且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熊先云 《江西能源》2014,(2):8-10,18
主要介绍智能变电站的结构、组成,以南昌的智能变电站为例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比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各个方面,归纳出不同点,从而得出实际工作中得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相似文献   

14.
从一种变电站站用交流系统典型接线形式出发,介绍了该种系统智能化工作方式的具体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种站用交流系统试验、检修等运行维护注意事项,对变电站站用交流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变革和延伸。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比较,从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IEC61850标准通信网络等主要方面分析了智能变电站技术优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多个方面的分析、探讨,论证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实例证明智能变电站在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分析变电站相关故障对输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改进了断路器与母线的可靠性模型,建立了变电站主接线的端口可靠性等效模型.充分考虑了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母线短路故障及倒闸操作的影响,并根据变电站主接线各端口与输电系统的可靠性逻辑关系对后者的可靠性参数进行修正.对带有三种不同接线形式变电站的RBTS可靠性测试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计算,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智能箱式变电站能够与地调或县调连接,通过配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区域的电网进行负荷优化管理,提高电网的利用效益及性能,完全符合当前电网建设对空间、安全、高效的要求,其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35/10 kV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及优点,通过设计选型的论述,阐明智能箱式变电站选型时应注意的问题,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箱式变电站。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箱体散热效果不佳导致500kV芝堰变智能终端柜内温度过高,使智能终端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智能终端当前的运行现状,提出加装隔热柜、加装空调、加装热交换器三种降温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选择。结果表明,加装翅片热板隔离式热交换器后箱内温度与未改造箱体相比降低了15℃,散热效果比较理想,基本满足了智能变电站室外场地智能终端正常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含风电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尚未考虑无功功率影响的缺陷,在风电场常规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无功电源故障的影响,建立了风电场综合可靠性评估模型,定义了表征系统局部无功不足的可靠性指标。采用三级切负荷策略对计及有功功率短缺、无功功率短缺、电压越限的含风电场发电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根据第三级切负荷策略确定了最佳无功补偿位置,应用就地无功补偿代替负荷切除,有效解决了电压越限问题。并以太原220kV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确定最佳无功补偿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