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雷达转台神经网络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PID控制算法简单,便于工程实现,传统上雷达转台多采用PID控制.但是雷达转台是非线性时变系统,制约了基于准确线性数学模型的PID控制的控制品质.文中提出了转台位置环采用神经网络控制,速度环采用传统PI控制的复合控制方式,一方面采用复合控制模式可以减少控制系统的运算量,便于工程实现,另一方面位置环采用神经网络控制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提高雷达转台的控制品质.最后对复合控制方式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方法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电对抗装备模拟训练中跟踪伺服转台实时性能仿真实现问题,运用数字转台概念,采用Matlab/RTW/xPC Target工具构建了能够模拟实物跟踪转台功能、性能的实时仿真分析环境,在普通PC机上实现了跟踪伺服转台实时性能的半实物仿真。完成了实时仿真分析平台软硬件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能够模拟自动跟踪、外引导、操作手单杆跟踪三种状态下装备跟踪转台系统性能,既保证了实时性也大大减少了开发成本,也能够快捷高效进行跟踪控制算法的设计调试与快速控制原型实现,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左韬  肖永军 《半导体光电》2014,35(2):296-299
针对移动信标光跟踪系统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了移动信标光跟踪仿真系统。采用双DSP和两轴精密转台搭建了粗跟踪的硬件平台。采用中值滤波来消除光斑图像的噪声干扰,质心算法实现对光斑位置的精确提取。采用仿人智能PID控制来改善系统动态跟踪性能,增强了系统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台运动下的二维动态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跟踪系统有较好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陀螺测试速率转台低速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系统低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补偿控制和重复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新模式,详细分析了复合控制原理,和复合控制应用于陀螺测试速率转台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了摩擦补偿控制器、重复控制器和速度控制器,并进行了软件设计。仿真表明复合控制对转台低速运行时的摩擦干扰抑制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系统低速的跟踪精度。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低中轨道双层卫星光网络的分时切换半实物仿真演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精确模拟验证低中轨道(LEO/MEO)双层卫星光网络及其关键技术,按1:30的比例设计了分时切换双层卫星光网络半实物实验演示系统。系统包括计算机仿真环境和硬件平台两部分,通过SITL模块互联而成。软件部分由虚拟网络组成,实现灵活、可扩展的配置;硬件平台由1个圆形往复转台、6个伺服机构、6个无线激光通信终端和6组自动追...  相似文献   

6.
转台和天线阵列是射频仿真试验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射频仿真试验系统的精度是以天线阵列角精度来表征的。由于转台误差以及转台中心与天线阵列球心不重合等原因,会影响天线阵列角模拟精度。针对转台的运动性能,结合天线阵列三元组工作原理,研究计算了转台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转台对天线阵列角模拟精度影响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转台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驱动器-电机-减速器和转台的数学模型及其Simulink仿真模型。介绍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Matlab模糊工具箱实现了模糊PID控制系统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转台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超调小、响应快、精度高、鲁棒性强等优点。将模糊控制方法与PID控制结合起来,用模糊推理方法进行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异步电机数学模型,逆变器模型及空间矢量电压的分析来阐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仿真平台,通过0SP硬件平台设计和软件开发编写DTC控制程序,最终由实验得出该控制方法具有牵引力大,起动电流小,调速性能好,节能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NI公司的Labview软件,针对地面二维转台的远程控制,设计开发了一个可通过TCP/IP协议进行远程控制的二维转台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主要远程控制客户端和数据转发服务器组成.其中远程客户端是人机交互控制界面,通过以太网与服务器通讯,服务器通过RS-232串口将指令发送给转台内的DSP处理器,以控制转台运动.整个系统可完成对转台双轴实时位置的数据采集、保存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无人艇被探测概率,降低无人艇整体雷达散射截面(RCS),对无人艇载常规外形光电转台散射源进行了分析,根据载荷需求,设计了特征尺寸相当的球形和U型光电转台,利用FEKO软件仿真比较了两型常规外形转台周向RCS变化,设计了封闭型、内倾壁面结构的六棱锥形光电转台,通过仿真比较,验证了周向RCS极值点和后向散射均优于常规外形光电转台.为无人艇载光电转台外形隐身设计优化选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