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大部分城市在开展文化旅游建设的基础上,也开始重视城市博物馆建设。而博物馆选址的好坏与否对博物馆各项工作影响极大,不仅影响博物馆的建设,还关系到城市的形象与品位,因而,应高度重视博物馆建筑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外城市都拥有自身的文化历史及发展的不同路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表达的大凡是历史传统与艺术成就,更是城市的象征与发展的缩影.当代社会文明进程证明:没有博物馆,城市将变得贫穷;而没有专属的城市博物馆,城市无法对其历史文化展开收藏、研究、教育和传播,也更难从传承的文博视角编织城市文化振兴的创意之道.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近年来,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多,加之其本身的开放性、公众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性,人们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也对博物馆的设计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博物馆进行调研,初步探讨当代博物馆设计如何更好的融合当地城市生活和体现地域文化,并总结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5.
程旭 《建筑创作》2010,(10):148-151
<正>博物馆事业是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正处于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热潮最高峰,近10年的发展是一个奇迹。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由物质积累开始转型为打造城市文化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体系。建筑设计本身的变化不仅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反映着主导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时代文化的积淀,如何使博物馆既能记录时代的变迁,又能充分发挥城市文化核心功能,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布局与区域战略调整、枢纽选址与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以及枢纽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应对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不能只注重交通价值而忽视城市功能价值,在城市功能价值中则应注重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经济到城市空间发展的综合功能,而不是只注重形象关学功能.相关城市规划应加强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培育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端  胡长春 《城乡建设》2007,(11):69-70
一、城市化催生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城市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城市不仅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而且还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一个单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即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缩影,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荟萃地,是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历史积淀的物化地,城市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及新兴地区的城市经济和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转而越来越重视本城市文化的打造,寄望通过文化造城的手段来塑造自身的灵魂和品牌,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在文化造城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亚洲新兴国家和我国今年来也逐渐兴起文化造城运动,在这里城市艺术区和博物馆群落的建设往往是这一运动中最核心的部分。该文通过当前城市艺术区及博物馆群落兴起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在文化造城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启示及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注重其造型和结构的美观,尤其是博物馆建筑的造型设计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的特点象征着国家和地方的的文化,是对地域性特征的表现,也是地方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之一,因此,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必然要合理使用其地域性因素.本文将对地域性因素在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未 《城乡建设》2005,(11):42-43
城市是国家或区域发展的中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区域.和谐城市应是以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城市发展应符合客观规律,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应协调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应合理保护与利用,城市文明与城市特色应充分实现和体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应依法进行,成为充满繁荣、祥和、法治、高效和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