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我国华南近20个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其中包括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可形成于花岗岩体内(内带型)或花岗岩体外(外带型),矿体形态可各异,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地层层间破碎带、基性岩脉等形态的控制。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外带型铀矿床的矿石成分较内带型铀矿床的复杂。该类型铀矿床中大多数矿物的粒度较细小,胶状、偏胶状结构发育。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这些均反映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低温、快速、浅矿源特征。矿床围岩的热液蚀变种类较多,但是蚀变程度大多较弱,铀矿化仅出现于面型热液蚀变区的某些部位,围岩的线型热液蚀变较强烈的地段常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较大的面型围岩蚀变是在华南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华阳川U-Nb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地区,矿床内可见含独居石、磷灰石、贝塔石、褐帘石脉体及旁侧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为探讨矿化蚀变特征,对矿脉、矿旁蚀变带岩石、近矿蚀变带岩石以及围岩的结构构造、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围岩→近矿蚀变带→矿旁蚀变带,石英、斜长石含量逐步减少,微斜长石含量显著增多,微斜长石的存在使得蚀变岩石显现红色,并可作为寻找U-Nb矿体以及判别蚀变程度的标尺;细小黑云母、微斜长石沿裂隙或粒间贯入碎裂围岩中,证明存在碱性流体,同时微斜长石交代石英和斜长石说明存在碱交代作用,微斜长石、黑云母化可作为U-Nb矿化的寻找标志;稀土元素配分图、微量元素蛛网图以及差异明显的δEu、(U/Th)_N均表明矿液和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岩浆岩中的大部分铀与副矿物有关。采用裂变径迹法扩大了研究铀分布状况的可能性,并能评价一系列岩浆期后作用对铀行为的影响。一些文章已论述过铀在近矿蚀变过程中,特别是在黄铁细晶岩化时的行为。本文阐述了与铀矿化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交代蚀变引起的、最初集中在花岗岩类副矿物中的铀的再分布特征。矿化围岩是含巨大石英闪长岩捕掳体的花岗岩。矿化产于陡倾斜的构造破坏带中,是由方解石-沸石和沸石-石英-氟磷灰石细脉组成的透镜状矿体,含硅钙铀矿和变钙铀云母的矿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矿主岩、围岩蚀变等热液型铀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研究内容,较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大桥坞矿床(671)、白虎岩矿床(670)和杨梅湾矿床(621)及部分铀矿化点的成矿特征和控矿规律.发现各矿床(点)的含矿围岩虽然不尽相同,但围岩蚀变类型相近且构造控矿特征尤为显著,以此为依据构建了研究区典型铀矿床成矿模式(热液型),为后期借助模式找矿、预测评价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504矿床是贵州省碳酸盐岩中唯一具有工业价值的铀-汞-钼多金属矿床。在野外调查和收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从铀矿体空间定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铀的存在形式、铀与某些化学成分及元素的关系、成矿年龄等方面对铀矿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铀矿化受F_1、F_2控制,与黑色蚀变等多种蚀变关系密切,产于一定层位;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岩性-构造组合、围岩蚀变以及有机质。根据该矿床外围找矿工作结果并结合对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下一步工作应探索矿床深部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桂北苗儿山中段红桥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陆块江南地块南缘。分析了红桥矿床铀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区内铀源丰富,主要出露护卫岩体、张家岩体以及石坪岩体,属高硅、强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铷、钾、钍和铀,亏损钡、锶、磷和钛,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特征,并指出石坪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可能具有更强的产铀能力。区内NW向含矿断裂数量多,规模大,且次级断裂密集发育。铀矿体多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且主矿体沿走向延伸稳定;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类型为铀-萤石型、铀-赤铁矿型以及两者的叠加型。围岩蚀变强烈,成矿期蚀变为紫黑色萤石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硅化,其中尤以紫黑色萤石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可继续在红桥矿床外围对NW向断裂带进行揭露,同时适当地进行深部探索,扩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比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Бобриков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北部Kombolgie盆地西侧鳄鱼河谷地区,产出多个世界级不整合面型铀矿床。Jabiluka、Nabarlek和Ranger铀矿床多受构造控制,矿体产于断裂之中或其两侧,赋矿围岩为古元古界角闪岩相高级变质岩。铀矿物以晶质铀矿、沥青铀矿为主,伴生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赤铁矿化蚀变。Jabiluka、Nabarlek和Ranger铀矿床主成矿作用发生于1680~1640 Ma,叠加3次后期矿化,时间分别为1360 Ma、1100 Ma和900 Ma。矿床成矿流体为氧逸度较高的盆地流体,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盆地中含铀碎屑或是盆地基底中含铀矿物。  相似文献   

10.
尼日尔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Niger)阿泽里克(Azelik)铀矿位于阿尔利特(Arlit)砂岩铀矿省西南部。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阿泽里克铀矿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对各种野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阿泽里克铀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均位于NE与NW向断裂交叉处。矿化同时受沉积控制,矿化层为下白垩统阿萨乌阿(Assaousas,Kla)组砂岩。矿化砂岩以河流相中粗粒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良好,利于流体在砂岩中流通。矿床热液蚀变现象明显,存在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铜矿化、还原性流体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坝多金属铁氧化物角砾杂岩型(IOCG型)矿床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铀矿和世界前三大铜矿之一,探明铀资源储量2171359 t,品位为0.020%,目前正在开发中。铀矿化产于一个大型、复杂漏斗状热液角砾岩体—奥林匹克坝角砾杂岩(ODBC)中,后者受构造控制,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侵入的罗克斯比A型花岗岩中,形成环境类似于玛珥湖高位潜水岩浆火山机构。铀矿化与富含赤铁矿、氧化的热液蚀变组合空间相关,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成矿年龄可能晚于1590~1580 Ma。伸展运动导致的陷落地块有利于保存在近地表形成的富赤铁矿-富铀IOCG型矿床;而周围上升区域将表现出更深的富磁铁矿-贫铀IOCG型矿床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华南最重要的铀矿化类型。与下庄铀矿田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帽峰岩体。选择以帽峰岩体为突破口,从岩石地球化学的角度来阐述华南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其岩体构造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3.
高田地区位于桃山铀矿田的东北部,区内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的富铀地层。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的斜脑山岩体、第三阶段的打鼓寨岩体,均为含矿岩体。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为NNE、NE向,倾向整体呈SE向,局部F2构造倾向NW。铀矿体受多期次构造、次级构造控制,多赋存于碎裂花岗岩中,矿石构造以微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矿化类型有铀-赤铁矿化型、铀-硅化型。区内4条铀矿化带中发现了多个工业矿体和矿化体,以U5、U6为主要矿体。通过对铀源条件、构造活动、铀矿化特征、热液活动发育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预测高田地区有较大成矿潜力,也为下一步资源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丹凤地区北部加里东期岩浆岩的形成经历了挤压-过渡-拉伸3个阶段,分别形成了花岗岩体、花岗岩株和花岗伟晶岩脉,三者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差异性明显。岩浆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斜向抬升,岩浆运移与结晶分异、成岩及成矿过程大致同步,铀矿化最终富集于拉伸阶段形成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较好解释了目前落实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体南部花岗岩株接触带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的现象,为今后该区铀矿找矿选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十红滩铀矿床为典型实例,通过对大量钻孔岩心宏、微观研究及在充分测试分析数据基础上,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上层间氧化带划分成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亚还原带、还原带及原生带几个亚带,进而阐述了各亚带含矿砂体蚀变特征、矿物组成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鞍肚矿床是碳硅泥岩型矿床,是目前桂东南所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受灵山—藤县区域大断裂控制,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纪灰岩中。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并对成因进行探讨,认为成矿主要是热液改造叠加、后生淋积引起,受构造活动、有利的储矿空间制约,明确了桂东南地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提出用铀矿石样品U 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再进行U Pb等时线拟合,从而获得北方主要产铀盆地更符合实际的成矿年龄。对含矿砂体中碎屑锆石与相应蚀源区中酸性火成岩类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含矿砂体直接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类的剥蚀,指出该物源是形成富铀砂体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蚀源区岩石和盆地含矿地层不同部位的砂体岩石样品的U 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论证了地浸型砂岩铀矿的铀源一是蚀源区活性铀高的中酸性火成岩类;另一铀源是有铀预富集的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8.
龙巴岭铀矿床矿化类型不同于相山铀矿田已知的水云母-萤石型和钠长石型铀矿化类型,它以石英-晶质铀矿矿物群产于碎斑流纹岩中。根据铀矿化产出形式、矿化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群的组成及生成顺序,这种铀矿化类型既区别于已知的铀矿化类型,又与这两种铀矿化类型存在某些关联。介绍这种矿化类型可能会有益于对相山铀矿田的铀成矿认识和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