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相对稳定、适度抬升的盆地构造背景有利于后生含氧、含铀水的渗入改造及铀的迁移和再富集作用;盆地北部蚀源区变质岩中含有品质铀矿,长期隆升的古老蚀源区为盆地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目的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组为温湿气候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平原河流相主砂体是铀富集成矿的有利赋矿空间;区内经历了多次后生氧化改造作用,氧化带规模较大,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是铀矿体聚集、赋存的有利部位;矿化一般产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上、下翼。半槽河地区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盆地构造环境及后期构造演化特征、有利含矿建造形成期及形成后古气候演化、找矿目的层沉积体系及砂体发育特征、氧化带类型及其含矿性、盆地水动力系统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阿尔塔拉盆地砂岩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该盆地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具备形成中小型砂岩铀矿的潜力;分析了盆地铀成矿的不利因素;明确提出该盆地惟一找矿目的层位为巴彦花群赛汉组,找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在盆内圈定了一片一级成矿远景区,并对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潮水盆地是我国北方发育砂岩型铀矿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一,地处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之上。总结了盆地目的层岩性-岩相、砂体、后生氧化及典型矿点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并指出了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认为下白垩统庙沟群和中侏罗统青土井组是潮水盆地主要产铀层位,也是找矿目的层位,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有利相带,砂体规模较大,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及砂体等有利条件,U与∑S、Corg及Fe3+/Fe2+等地球化学环境参数关系密切,后生改造作用对铀的叠加富集成矿非常有利,目的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多期抬升掀斜改造作用,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形成砂岩型铀矿化。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下白垩统庙沟群杂色层的找矿方向为长期隆升的富铀花岗岩体周缘、红色建造中富含炭屑的灰色层扇三角洲相砂体及潜水氧化叠加部位,以寻找沉积成岩叠加潜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中侏罗统青土井组的找矿方向为宽缓的构造斜坡带、富铀花岗岩体、含煤的辫状河相灰色砂体及层间氧化后生改造部位,以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  相似文献   

4.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内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定位于冲积扇扇中颗粒流-砾质辫状河沉积砂体中。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用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铀矿化受蚀源区岩石、基底凹槽(冲积扇扇体)、地层层位、岩性岩相、潜水层间氧化带控制,热水改造作用控制了富铀矿体的展布。研究成果对在梁河盆地内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6.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7.
504矿床是贵州省碳酸盐岩中唯一具有工业价值的铀-汞-钼多金属矿床。在野外调查和收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从铀矿体空间定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铀的存在形式、铀与某些化学成分及元素的关系、成矿年龄等方面对铀矿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铀矿化受F_1、F_2控制,与黑色蚀变等多种蚀变关系密切,产于一定层位;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岩性-构造组合、围岩蚀变以及有机质。根据该矿床外围找矿工作结果并结合对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下一步工作应探索矿床深部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潮水盆地北缘断块构造特征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潮水盆地北缘宝家井、阿右旗—唐家沟和陶家井3个地段断块-斜坡带的特征及其成矿条件,认为正向斜坡带有利于蚀源区的含铀含氧水进入盆地盖层的层间,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反向断块-斜坡带和掩埋型断块-斜坡带不利于含铀含氧水进入层间,从而不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阿右旗—唐家沟地段是铀成矿有前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9.
控铀构造-蚀变带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地区的控铀构造-蚀变带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构造-蚀变带的影像特点、地质特征;讨论其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通过应用遥感信息与野外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巴什布拉克地区铀矿床是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新认识。且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该区控矿的主导因素和分布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铀矿找矿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坑铀矿床产于赣西北修水矿化集中区内的董坑—东港小向斜西端南翼地层中。根据地层、钻孔剖面、电子探针矿物分析、岩矿化学分析、硫同位素测定、U-Pb同位素测年等对矿体、矿石特征、铀矿物成因及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董坑矿床断裂构造发育,岩性复杂,矿体主要赋存陡山沱组Z_1d~4中;地层中的工业资源量占全区资源量的83%,其中69%位于Z_1d~4层中;矿体产状、形态严格受层位控制,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浅部可见铀黑和铀的表生矿物,多产在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中;黄铁矿作为主要共生金属矿物以3种不同形态赋存,其中呈细脉、网脉状产出的黄铁矿与沥青铀矿共生于脉体中,黄铁矿处于半氧化状态时有利铀富集;围岩蚀变单一,主要有退色化和赤铁矿化;次一级的NNE向断裂构造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展布,层间破碎带主要分布在NNE向断裂构造的两侧,是主要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从岩体特征、构造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物质成分等方面总结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铀成矿特征,剖析铀矿化成因。在此基础上开展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具有铀源丰富、构造发育、热源充足、蚀变强烈4个有利成矿条件。中部褶皱构造发育区找矿前景最好,是本区下一步白岗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2.
燕辽成矿带西段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火山盆地铀矿远景区,历经三期演化,区内形成了六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大型火山塌、断盆地,同时也导致了铀的三次预富集和多期成矿作用,通过铀的逐步累积增量和迭加再造,最终导致区内铀矿床的形成。通过对该区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了贯通式火山塌断盆地多源混合热液铀成矿模式;总结了七条找矿判据,并据此对该区成矿远景作出了肯定的评价;确定了主攻方向;圈出了五片成矿远景区和三个最有利的成矿地段;提出了该区进一步突破大型、超大型铀矿的关键是加强深部研究和钻探,大力探索深部层位和基底中的铀矿的找矿新思路和找矿模式;并对已知矿区进行了深部盲矿预测,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动力分带、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期及深层地下水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两个重要的铀成矿期。用同位素水文学及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揭示了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动力机制;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指出了苏崩及努和廷铀矿床所处位置均为地下水性质的强烈变异部位,并确定了找矿指示元素。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油气运移及地下水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表明区内油气上逸对铀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出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可能存在适合于地浸开采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并据此划分出两片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岩浆岩中的大部分铀与副矿物有关。采用裂变径迹法扩大了研究铀分布状况的可能性,并能评价一系列岩浆期后作用对铀行为的影响。一些文章已论述过铀在近矿蚀变过程中,特别是在黄铁细晶岩化时的行为。本文阐述了与铀矿化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交代蚀变引起的、最初集中在花岗岩类副矿物中的铀的再分布特征。矿化围岩是含巨大石英闪长岩捕掳体的花岗岩。矿化产于陡倾斜的构造破坏带中,是由方解石-沸石和沸石-石英-氟磷灰石细脉组成的透镜状矿体,含硅钙铀矿和变钙铀云母的矿  相似文献   

15.
红化(赤铁矿化)是热液铀矿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近矿围岩蚀变,长期以来已成为普查铀矿的一种找矿标志。因此,红化蚀变一直为铀矿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对其成因曾提出了多种看法和解释。其中流行最广的一种看法认为,红化蚀变的地球化学实质在于含铀热液中的六价铀和围岩中的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致使六价铀还原成四价铀,形成沥青铀矿沉淀,与此  相似文献   

16.
卡姆斯特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喀拉萨依矿产地。前人对该区含矿建造、构造类型、铀源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地下水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欠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扩大铀矿找矿成果和总结铀成矿规律,建立研究区找矿模式有重要意义。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总结水动力场特征;利用热力学计算水中铀存在形式,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判断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认为划分的4个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规模不同。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补给区地下水处于弱氧化环境,铀以溶解、迁移为主,水铀氧化-还原电位差和水中铀存在形式表明地下水处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径流区是找矿有利地带。综合分析认为:喀拉萨依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最有利,红盆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较有利,5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有限,4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7.
高田地区位于桃山铀矿田的东北部,区内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的富铀地层。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的斜脑山岩体、第三阶段的打鼓寨岩体,均为含矿岩体。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为NNE、NE向,倾向整体呈SE向,局部F2构造倾向NW。铀矿体受多期次构造、次级构造控制,多赋存于碎裂花岗岩中,矿石构造以微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矿化类型有铀-赤铁矿化型、铀-硅化型。区内4条铀矿化带中发现了多个工业矿体和矿化体,以U5、U6为主要矿体。通过对铀源条件、构造活动、铀矿化特征、热液活动发育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预测高田地区有较大成矿潜力,也为下一步资源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独松地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诸广复式岩体南部。矿区发育NE、 SN向构造带和NE向云煌岩脉,铀矿化赋存于构造带与云煌岩脉重接和截接部位。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成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独松地区铀成矿条件与下庄地区"交点"型铀矿相似,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的勘查成果以及收集该地区的煤田勘查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双龙地区的铀成矿特征。该区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J2z1-1),为一套辨状河沉积,泥-砂-泥岩性结构稳定,砂体厚度适中,显示出良好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区内发育渗入氧化蚀变和渗出还原蚀变,其中绿色蚀变是油气渗出二次还原氧化砂体而形成,是古氧化带的标志;利用沥青铀矿物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测得双龙地区铀成矿时代可分为两期:早白垩世沉积成岩期,成矿年龄为125.2~98 Ma和始新世主成矿期,成矿年龄为52.6±2.2 Ma~41.8±9.3 Ma,与店头矿床属同期成矿。铀矿化赋存于斜坡带上隆起与洼陷的过渡部位,主要发育在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研究发现,双龙地区显示良好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具有广阔的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20.
桂北苗儿山中段红桥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陆块江南地块南缘。分析了红桥矿床铀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区内铀源丰富,主要出露护卫岩体、张家岩体以及石坪岩体,属高硅、强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铷、钾、钍和铀,亏损钡、锶、磷和钛,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特征,并指出石坪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可能具有更强的产铀能力。区内NW向含矿断裂数量多,规模大,且次级断裂密集发育。铀矿体多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且主矿体沿走向延伸稳定;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类型为铀-萤石型、铀-赤铁矿型以及两者的叠加型。围岩蚀变强烈,成矿期蚀变为紫黑色萤石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硅化,其中尤以紫黑色萤石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可继续在红桥矿床外围对NW向断裂带进行揭露,同时适当地进行深部探索,扩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