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厂遂道窑余热锅炉未采用自动上水前,锅炉工人为了监视水位,一天要爬上窑顶十几次,稍一马虎就有发生事故的危险,为了保证安全,正常送气,工人同志开动脑筋、反复实践、设计安装了用水位控制的自动上水装置,此装置只采用一个JP——16A型交流继电器和一支五极工率放大管、结构简单、动作准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锅炉安全运行、水位保持一定,供气正常,实现了锅炉上水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李剑峰 《水处理技术》2007,33(12):91-91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三号煤矿将恒水位变频技术和PLC自动监控装置应用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对污水处理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林栽竹 《水泥》1997,(8):42-42
水泥生产中要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就必须使水塔或水罐内的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们自制出一种较简单实用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1控制原理图中虚框内A、B分别为下水位和上水位探极,各由两块金属板制成,当被水淹没时,两金属板导通。设开始时水塔内无水,则下水位探极A不通,即A(11,17)断开,KA线圈失电,触点KA(13,15)闭合,当开关S(可用拉线开关)合上后,交流接触器KM得电吸合,水泵电机M起动。当水位淹没下水位探极A后,A(11,17)导通,但因上水位探极B不通,故KA保持原失电状态。当水位上升到淹没…  相似文献   

4.
氧发生用钛基被覆电极的损坏及其性能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发生用钛基被覆电极的损坏及其性能的提高高桥正雄1水溶液电解用阳极材料的沿革与进步电能和化学能是直接相互转变的,这种装置是存在的。该装置是由二个电子传导材质(电极)及离子的传导材质(电解质)和把两极隔离的隔膜4部分材料所组成。这种能量的转换功能受4种...  相似文献   

5.
用生物膜法H/O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挂复合填料的淹没式H/O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工艺设计参数,主体设计一体化,建立了一座100m^3/d的小型分散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探讨了生物膜的一些特征。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去除COD和BOD并可脱氧,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GB8978-1996),具有操作管理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和可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俊生 《小氮肥》2007,35(5):26-26
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备锅炉,而且液位检测较落后,一般为玻璃板式或其它简陋方式。液位控制大多数是人工操作。锅炉正常运转存在较大隐患,而且增加了劳动强度。公司曾经出现过一次严重缺水暴管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后经改造为电感浮球式液位计,与电动阀门配套系统,这样锅炉就可以实现自动上水和高低液位报警功能,并且在同等功能下的装置中,可靠性高,价格低廉(只有几千元),较适合在40t/h以下锅炉使用。  相似文献   

7.
汽包水位是表征余热锅炉运行的重要参数,汽包水位的控制直接影响余热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根据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的特点,阐述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任务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汽包水位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测量参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汪洋 《水泥》1996,(11)
自动卸料开关装置汪洋广东省花都水泥有限公司(510820)我厂在水泥磨配料时,使用了一种自制自动卸料开关装置,操作现场不需配置岗位工人和有关的动力设备。用翻斗汽车运输中转,当汽车倒退至该装置下面时,利用车箱的后档板顶开卸料开关装置,而开度的大小可随着...  相似文献   

9.
刘锐锋 《化肥设计》2002,40(2):23-25
汽包水位是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维持汽包水位在允许的范围内,是确保锅炉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锅炉蒸发量、给水流量、炉膛热负荷、汽包压力等。由于它们的存在,汽包水位不断变化,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水位”。为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必要的。1 汽包水位自动调节方案的选定 由于汽包水位的影响因素多,简单的调节系统不能保证水位的稳定,因而采用三冲量串级调节系统,其原理见图1。 该系统中,仪表选型为:调节器UDC6300(美国Honeywell公司产品);水位变送器11…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水泥厂包装车间水泥灌装工序中采用人工插袋的弊端,设计开发了一种摆臂式水泥包装自动插袋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插袋过程控制原理和运行逻辑,列举了系统关键技术参数。整套设备结构可靠、控制逻辑合理、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1.
12.
浅除盐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氮肥厂的应用人手,介绍了浅除盐水处理技术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工业锅炉上推广应用,具有安全、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应用夹点技术确定再生水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节水及废水减排已成为过程工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运用目标导向的夹点分析技术对过程用水网络系统进行系统地分析,可确定过程用水、再生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的最小目标。以固定再生出口浓度为基准,提出基于累积流量-累积污染质量负荷组合曲线图的夹点分析方法来确定用水网络的最小再生水流量,并给出了详细计算步骤和案例验证。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pre-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raw water used to produce pharmaceutical grade water is growing in popularity, especially when it results in better operating reliability and a longer operating lifetime of the downstream treatment plant and equipment. Andreas Müller and Thomas Menzel, Christ AG, Switzerland, discuss the background to pre-treatment, and explain when such systems are necessary and why membrane-based methods, and ultrafiltration in particular, can offer a number of advantages when it comes to the pre-treatment of raw water.  相似文献   

17.
水系统节水优化是一种从系统层面分析水系统节水潜力的方法,借助数学模型可实现节水的量化研究。阐述了一种基于外排水再利用的水系统节水优化模型,并利用Vogel方法实现模型的求解。以火电企业为典型用水案例进行研究,将案例企业用水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灰渣水系统、化学除盐水系统、脱硫用水系统、生活消防用水系统、其他杂用水系统),在污水排放改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成本最优的节水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求解。经案例研究发现,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其次是节水、生态效益。案例企业优化后综合发电耗水、总用水成本、新鲜水取用量降幅分别为10.3%、13.6%、11.2%,对缓解当地水环境污染以及地下水开采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otable water may be extracted from a saline source, such as the ocean, using a concentrated solution of nutrients and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eviously presented theory (1) of the forward osmosis extractor to this case and compares that theory with experiment. Theory and experiment are found to match well.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magnitudes of water extraction rate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indicate that practical devices may be construc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volume of water obtained per mass of nutrient meets the human requirement for fluids and nutrient.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Ultrafiltration of lake water for potable water p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trafiltration with coagulation or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retreatment is used to treat water from a public water supply. While UF without pretreatment i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urbidity, pretreatment prior to UF greatly enhances the removal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trihalomethane precursors. Short-term flux loss can be minimized with backflushing, while long-term irreversible fouling seems to be affected most by the type of membrane polym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