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采用维纶伴纺技术纺制的3.88 tex维棉混纺单纱,维纶和棉的比例为1:1,3根同向合股后退掉维纶,得到1.94tex×3纯棉股线,股线经过漂白和染色后用单纱浆纱机进行上浆.通过对不同合股捻度色股线浆纱前后的强伸性、毛羽以及耐磨性能进行对比测试,并对在相同上浆工艺下浆过的两种合股捻度的色股线分别进行小样试织,从而对股线的上浆性能做出评估,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浆料和浆纱工艺可以有效提高1.94 tex×3纯棉股线的可织性.  相似文献   

2.
载体纺同向加捻三股线加捻工艺与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股同向加捻股线捻幅分布的分析,提出了同向加捻三股线捻比值的选择要求,并对1.94 tex×3纯棉超细紧密纱线进行了加捻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捻单纱同向加捻三股线捻比值为0.5~0.8时,股线强力较高;当股线捻度大于临界捻度约20%时,退维后的纯棉股线可获得较大的强力.优选出的载体纺1.94 tex×3纯棉股线的加捻工艺为:单纱捻度223捻/10cm,股线捻度89.4捻/10cm.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1.9 tex×2特细号纯棉股线的开发中,使用FILAT010型毛纺细纱小样机对维纶伴纺2.9 tex筒子纱做三股同向并捻加工,单纱捻度257.7捻/10 cm,捻系数442.6.因缺少并纱机,小样机又无导纱设备,致使产生大量"小辫子"纱,影响了股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利用水溶性维纶混纺开发纯棉普梳低线密度纱线织物的方法。采用水溶性维纶散纤维与棉卷混和一起喂入梳棉机以及三道并条混和的方法生产混纺纱,设计了两种组织的股线织物,测试了退维前后织物的表面结构、厚度、吸湿快干等性能。结果表明:开发生产的水溶性纤维普梳低线密度纱线织物经退维处理后结构完整,白度、光泽等外观有明显改善,厚度减小,干燥时间明显缩短,吸水性能显著提高。认为:该种混和方法混和均匀,退维后织物性能的变化与维纶含量、织物规格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维纶纤维(PVA)及其与棉交并纱的水溶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纶纤维是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绿色环保产品,是理想的伴纺材料。通过水溶性维纶纤维和维棉交并纱退维实验,介绍了维纶纤维的溶解性能,定量分析了维纶纤维和纱线的溶解温度。  相似文献   

6.
羊绒及混纺纱线拉伸力学性能与捻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单纱捻度一定,反向合股加捻的条件下,研究测试了纯羊绒,毛/绒,棉/绒混纺纱股线捻度与成纱拉伸性能的关系。指出不同原料成分,不同单纱捻度的纱线,股线捻度不宜按同一捻比选择使用,并且结合断裂强力,断裂伸工率与捻度的关系,适当减小单纱捻度,提高股线捻度,可改善纯纺及混纺纱线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溶性维纶伴纺得到棉高支纱,对PVA的溶解是获得高支纱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根据水溶性维纶短纤维的溶解温度,采用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加热水浴退维。为提高退维效率利用PVA氧化性选用了双氧水退维和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进行退维,以及根据水溶性维纶纤维在硼酸条件下遇碘的显色反应,对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纤维伴纺棉的退维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超声波都对维纶退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平行纺水溶性维纶柔体纱的生产工艺利用空心锭子平行纺纱原理,纺制出涤纶长丝作为芯纱,水溶性维纶作为外包纤维,棉纤维平行排列的三组分包芯复合纱经过退维工艺,制成包芯柔体纱,并对退维前后纱线性能及退维工艺进行了测试分析认为:该纺纱方法退维容易,工艺简单,较好地提升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建议在满足织造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单包纺纱,退维容易且比较彻底还应合理控制退维温度、时间和浴比,并采用连续溢流换水方法,防止维纶分子进入棉纤维使纱线手感变硬,影响柔体纱品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羊绒织物难以达到高支轻薄的问题,采用水溶性PVA纤维与羊绒伴纺的技术,对毛条混合比例、含油率,纱线捻度、织物上机紧度、退维等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提高了羊绒的可纺性能与织造效率.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混纺比例越高,可纺纱线密度就越低,但其所占比例过高则会造成坯布紧度及织造难度增大,退维后织物中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烂;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比例过小,则不易混合均匀,可纺纱线密度降低得少,达不到轻薄产品的要求.因此,设计合理的混合比例和工艺参数,注意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是保证正常生产高支轻薄羊绒羊毛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水溶性PVA纤维伴纺牦牛绒针织衫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与普通的针织服装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牦牛绒针织衫退维工艺前后技术参数的改变以及服装尺寸变化进行研究,探索水溶性PVA纤维伴纺牦牛绒针织衫的合理编织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伴纺牦牛绒针织物的退维率要大于实际伴纺率,为了得到准确的纱线线密度和织物面密度,在织物打样时,应对二者进行测试;该针织物纵向回缩率为  相似文献   

11.
无捻纱的退维工艺是织制无捻纱织物的关键工艺,退维过程的控制一直是困扰水溶性维纶伴纺与混纺产品开发的难点。为准确测试无捻纱退维的时间,采用纱线强力测试法和称重法对无捻纱的退维时间进行验证测试,2种测试方法基本相符,30 min左右合股纱线上的维纶能够全部溶解,为实际生产中无捻纱织物退维时间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特细号苎麻嵌入式复合纱的开发要点。阐述了嵌入式复合纺纱的原理,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及使用长丝卷绕设备,利用苎麻短纤维与水溶性维纶长丝成功纺制出12.7 tex嵌入式复合纱,并与同号传统环锭纺苎麻水溶性维纶短纤维伴纺纱进行了质量对比。由该纱织制的织物经退维处理后,可得到的4.9 tex苎麻纱轻薄织物。认为:苎麻水溶性维纶嵌入式复合纱结构稳定、强力较高、条干均匀、毛羽少、纱体光洁,提高了苎麻纱的服用性能,为开发高档麻类面料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高强维纶混纺纱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高强雏纶混纺纱生产工艺.针对国产高强维纶的性能特点以及混纺纱的技术难点,通过对纺纱工艺流程、混纺比、纺纱方式、捻度以及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的试验与优选,确定了合理的纺纱工艺,使T/CJ/V 60/20/20 19.6 tex高强维纶混纺纱纺纱顺利进行,成纱强伸性能、条干和常发性纱疵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满足了军、警作训服等工装面料对高强维纶混纺纱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讨色纺溶变技术产品的性能特点及生产技术要点。将水溶性维纶与其他纤维混纺、均匀分布于纱线服饰中,通过维纶的溶解消失来实现服饰色彩、结构的变异。主要过程包括可变元素选择、分布方法、控制变换等几个环节。除颜色深浅变化的基本类产品外,与花式纺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色纺溶变产品。指出色纺溶变技术的要点是合理选配维纶原料,采用色纺精密混和技术,水溶性维纶不能作为纱线服饰的主体骨架,织物后处理工艺应避免高温给湿,防止意外溶变等。最终生产出的色纺溶变技术产品性能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聚乳酸和棉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乳酸纤维含量为50%左右时,成纱断裂强力最低,当聚乳酸纤维为50%~65%时,聚乳酸纤维对成纱断裂强力的影响滞后于其对成纱伸长率的影响.纺纱生产时聚乳酸纤维含量应避免50%~65%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纺制赛络纺针织纱并提高成纱质量,针对FA502型细纱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考虑到粗纱定量较轻,为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少意外牵伸,选用两种不同细度的粘胶纤维混纺,同时,选择3.5 mm粗纱喂入间距、比同号数普通环锭纺纱偏大的捻系数、较轻的钢丝圈,使R 19.5 tex赛络纱比同号数的普通环锭纱具有条干好、粗细节和棉结少的特点,而且断裂强度大,单强CV值和重量CV值小,毛羽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圣麻棉混纺细号纱的成纱质量,根据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以SM/CJ 65/35 7.35 tex混纺纱及股线为例,分析了纺纱工艺配置情况,介绍了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实践表明:圣麻纤维与棉纤维采用条混工艺,圣麻纤维强力较低,清梳工序要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注意纤维缠绕,合理设计粗纱和细纱捻系数及股线与单纱的捻比,可以使圣麻棉混纺细号纱质量指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细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的特性;分析了细纱预牵伸倍数对大豆蛋白纤维包芯纱弹性、强伸度、条干均匀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捻度对包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伸度的影响;钢丝圈号数的选择;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后区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进行了优选。纺制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预牵伸倍数是关键,生产中应结合纤维性能合理配置各项细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竹原纤维混纺纱强伸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运用混纺纱强伸性模型,分析了竹原纤维混纺纱的强伸性能。竹原纤维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在临界混纺比处出现变化,当伸长率大的纤维含量超过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伸长率大的纤维含量低于临界混纺比时,断裂伸长率保持不变。竹原纤维混纺纱在临界混纺比处强度均出现低谷。竹原纤维与棉、竹原纤维与竹粘纤维、竹原纤维与Tencel混纺纱中竹原纤维的临界混纺比分别为22%、1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