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催动了儿童玩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益智玩具以其独特的功能与实用优势成为玩具市场的新宠。儿童玩具包装的视觉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玩具市场拓展与文化、地域内涵的构建,有助于使儿童益智玩具获得长足的市场优势与发展。包装的视觉表现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消费者建立感官联系,通过对儿童益智玩具包装视觉表现重要意义的深入发掘,探究儿童对其文字、色彩等的心理认知特征,从实例出发探讨了儿童益智玩具包装在文化引入、色彩与文字设计等方面的视觉表现策略。中国作为玩具制造大国,正努力向创新型、设计型制造模式转型,以儿童益智玩具包装的视觉表现研究为切入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儿童益智玩具设计质量,立足民族文化传承创造优质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理念,为同质同类产品的发展提供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2.
张宗登  谭汝捷 《包装工程》2019,40(8):163-168
目的亲子玩具是满足儿童情感诉求的产物。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亲子间爱与陪伴进行亲子玩具设计,旨在创新玩具产品及对现有的优秀亲子玩具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法对亲子玩具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儿童与家长对亲子玩具的心理需求,运用情感化设计理念重点研究亲子玩具的材料、形态、色彩与交互,从中归纳出设计原则提出设计思路对现有的优秀的亲子玩具产品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实践。结论从材料、形态、颜色、交互4方面分析评价亲子互动玩具情感化设计方法,深化亲子玩具的感性功能。通过儿童与玩具、家长与玩具、家长与儿童3方相互影响,满足孩子与父母情感需求,促进双方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税梦瑶 《包装工程》2019,40(22):198-202
目的旨在研究与改良设计学龄前儿童益智教育玩具。方法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总结该阶段儿童心理和生理存在的相关规律和特殊性。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梳理出益智玩具的种类与特征,分析目前市场上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互动性不强、形式单一、传统益智形式再设计不灵活,并针对不足之处对益智玩具产品设计寻找改良切入点。结论益智教育玩具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和各方面能力启蒙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从体验引导提高玩具有效互动、感知方式促进玩具形式、综合体验促进传统益智形式再设计3种方法进行玩具改良设计,通过设计方案归纳出部分设计方法,促进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和该行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蒋晓  赵丹琳  马凤娟 《包装工程》2019,40(16):165-170
目的 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机会和意义;通过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结论 具身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最本能的方式。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以及融合了物理实体和虚拟计算在内的复杂交互系统的特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相结合,提出信息的多通道输入输出、交互行为的自然化和直觉化两个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群  李君梓 《包装工程》2020,41(10):150-156
目的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时代的驱动下,传统玩具正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提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来进行智能玩具创新设计,以期为今后智能玩具的更新换代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首先,对儿童用户进行了解,选择3~12岁儿童进行身心成长特征的分析。再通过对市场上现有儿童智能玩具产品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发掘,总结出儿童智能玩具设计原则。最后,在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智能玩具设计方法。结论智能玩具是传统玩具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设计智能玩具需要将现代技术与设计手段充分结合,并遵循儿童智能玩具的四个设计原则,以提高玩具的益智性、交互性、可玩性,使设计出的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6.
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原则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军 《包装工程》2007,28(12):241-243
阐述了儿童益智玩具是以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开发智力为主要功能的玩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理性和竞技娱乐性.与其他类别的儿童玩具在功能、设计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论述了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的原理,非暴力性设计、安全性、突出功能和创新性等设计原则.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儿童益智玩具产业,培育良好的儿童益智玩具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亲子玩具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亚运  吴凤林  毕飞芳 《包装工程》2016,37(22):173-176
目的设计出一款符合学龄前儿童生长规律的亲子玩具。方法通过分析亲子玩具的现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初步总结亲子玩具的设计原则,提出亲子玩具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亲子玩具的设计实践。结论将父母这个重要因素引入到亲子玩具的设计中,通过儿童—玩具—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创新育儿模式有助于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儿童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玩具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玩具设计对儿童传统文化启蒙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融传统文化于玩具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围绕儿童心理活动的现实性和求新性特点,按照"确立文化主题一确定特征文化要素一模仿与创新设计"的流程,得到体现传统文化的玩具设计方案,最后给出应用该设计法进行套桶玩具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方丽敏  魏洁 《包装工程》2020,41(8):208-212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玩具空竹的造物设计特征和传统造物思想。方法以传统竹木空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空竹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形制的空竹展开对比研究,综合运用设计学、力学等方法对其造型、结构、尺寸、材质工艺、设计原理等展开设计研究。结论空竹作为中国传统玩具,依托于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积累,是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成果,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达了传统科学精神。空竹具有独特、简洁、灵活的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凝结了民间传统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空竹所体现的质朴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设计有借鉴意义,对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解决自闭症教玩具包装使用说明书不适用、包装用毕即弃等问题为目的,从自闭症教玩具相关文献、现有自闭症教玩具包装弊端及自闭症儿童教玩具交互式包装研究价值3方面进行整理。通过剖析"人-物-环境"3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找到自闭症儿童教玩具包装辅助干预训练的契合点,并归纳总结自闭症儿童教玩具交互式包装可实现的交互形式及设计原则。自闭症儿童教玩具应用交互式包装能辅助产品多维展示、缓解包装用毕即弃,并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家庭了解相关讯息等,其设计原则也为规范化此类包装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宇  桂芬  吴江 《包装工程》2019,40(12):273-278
目的 结合传统的户外玩具产品和现有的户外儿童玩具,从功能、理念等方面探究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互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儿童户外玩具的设计与研发。方法 根据目前学龄前儿童户外玩具外形上存在样式繁杂,针对性不强,功能上存在以儿童的娱乐功能为主,缺乏益智和教育功能缺点,从文化、环保、创新、情感、体验等方面用“寓教于乐”理念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结论 设计研究与开发两者必不可少,设计研究为开发指明方向,让开发不再单一而富有文化内涵;结合具体的项目对设计研究进行验证,实践了户外玩具的设计研究,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玩具发展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丽 《工业设计》2012,(2):277-278,280
玩具一直是乐趣和启蒙的化身。玩具为儿童生活世界增添了无数的纯真与快乐,它在娱乐儿童的同时也实现着教化的功能,使社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未来——成长中的儿童。中国的玩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民间玩具到战争玩具再到现代玩具,中国的玩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0年,但与国外的玩具相比的确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与不足。玩具设计的突破口在哪里?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反思并探索新社会环境下玩具设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祺  丁柳 《包装工程》2019,40(12):212-217
目的 探究Q-sort方法在传统提线玩偶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方法 从现代化的游戏形式和现代玩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入手,通过Q-sort方法提取提线玩偶的隐性特征,将这些隐性特征与现代趣味性电子玩具的设计方法及现代益智类游戏的游戏形式相结合,设定该提线玩偶游戏玩具的游戏规则和总体功能,并分析其关键技术与实现手段。结论 传统提线玩偶文化产物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不仅在设计上创新突破,达到增强产品趣味性与刺激性的目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能满足儿童在心智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儿童从寓教于乐之中受益。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巧的提线玩偶游戏玩具构建了现代游戏玩具设计的新风格,对于提升传统提线玩偶的内在价值,传播文化信息,弘扬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永当  付钰 《包装工程》2020,41(20):131-138
目的 针对现有儿童益智玩具中存在的缺乏“益智”性及未完全贴合儿童认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结合TRIZ获得儿童益智玩具的创新设计研究模型。方法 运用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运算阶段思维发展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于益智玩具的需求,通过建立各阶段益智玩具的理想功能模型,结合理想化水平公式进行解析;然后应用TRIZ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儿童益智玩具设计中存在的冲突,通过工具系统中的冲突矩阵找出相对应的发明原理并分析可行性。结果 为针对7~9岁儿童的科学设计益智玩具提出了一种具有互动体验且较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结论 通过将认知发展理论融入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原则与原理,在设计参数间产生出了许多潜在冲突;并由TRIZ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冲突,进而通过解决冲突生成了可行、有效的概念设计方案,对益智玩具行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究儿童玩具设计中叙述性造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晔  李明 《包装工程》2014,35(6):82-85,112
目的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以及玩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与儿童家长交谈和观察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玩具的喜好程度等研究方法来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运用玩具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结论提出了以仿生自然形态、生活形态、动漫元素和传统文化要素为素材的4种提升儿童玩具造型生命力的方法,在其指导下使儿童玩具产品带有情感化的元素,这将会是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最迫切需要的。通过对叙述性造型方法的研究,能够为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袁恩培  李欢 《包装工程》2005,26(3):213-214,217
特色玩具拥有成长迅速的市场,但在对应的包装设计领域仍处在摸索阶段.通过对该类产品市场定位的分析和思考,研究总结了特色玩具产品包装设计在图形运用、色彩、造型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设计者正确的把握产品定位,做到特色玩具包装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卓兴  孙薇 《包装世界》2014,(3):98-99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条分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多少代人带来无数的童年乐趣和美好回忆。本课题将致力分析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和我国玩具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对玩具设计的借鉴意义,并深入探究借鉴传统民间游戏的玩具设计方法,从而指导开发出更有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玩具产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不同环境下观察儿童与玩具互动行为的方法,研究玩具、环境与儿童探索性行为这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分析儿童的探索性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更大程度的被激发。研究表明,新奇玩具对儿童探索性行为的激发是受到环境制约的。当儿童与同伴一起玩耍时,其探索性行为更容易被激发;而且男孩的探索行为比女孩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对熟悉玩具的兴趣减小,对新奇玩具的兴趣增加。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索型玩具的设计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萌  陈书琴 《包装工程》2015,36(12):131-134
目的研究基于儿童敏感期理论的玩具设计。方法引入儿童敏感期概念,依据儿童敏感期规律,对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所经历的不同的敏感期规律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敏感期规律对儿童玩具进行设计审核与调整,进行功能与造型的创新,并根据螺旋状敏感期发展规律开发成长性儿童玩具。结论通过把握各个阶段儿童敏感期的特点,总结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玩具创新设计思路,为促进智商和情商共同发展的玩具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策略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