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建筑设计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人,而现在,他们之间的工作只能是顺序完成,由于参与设计人员的任务相互关联,这就很难保证设计任务按时有效地完成.本文描述了一个集成设计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协同设计的优势.这个环境主要包括一个存储共享设计决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数据库通过基于知识的查询和更新方式,增强其功能,可在可视化环境中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CoVer:一种支持协同技术的版本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heckou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多用户协同设计的工程数据加版本模型CoVer。通过引入多工作区、代理、告知、语义协调检查、锁和观察等机制来支持长持久性的,交互的,协同的设计活动。虽然CoVer模型是根据IC CAD技术的,但它对其他的工程领域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协同设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的问题,建立了一个相互支撑的集成平台使得两者互相协调发展.从协同设计过程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知识的实体化特点和过程性观点,提出了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及知识管理集成模型.应用知识资源的元数据技术和知识的业务视图技术,实现了知识资源与特定设计过程的集成.在以隐性知识活动管理为主的过程管理研究中,讨论了知识过程建模及其与协同设计过程的集成.以国内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的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例,进一步对协同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协同商务环境下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在分析现有知识创新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协同商务链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该模型将协同企业的知识创新平台构筑在企业内部数据库与知识库、协同数据库与知识库,以及链外知识库这5个库基础之上,支持企业参与协同知识创新过程,并分享知识创新的利益.探讨了协同企业以完整产品为导向,从组织的文化、制度和结构3个层面开展创新活动的机制,并总结了模型对于协同企业降低知识创新成本和提高知识创新效率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资源注册中心的网络协同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支持协同设计的智力资源单元的发布和发现的生命周期模型,从知识资源的构建、发布、发现和维护管理4个阶段研究了如何利用基于UDDI协议的知识资源注册中心来实现网络协同设计。以涡轮膨胀机主动控制电磁悬浮转子系统的改型设计为实例.实现了基于UDDI协议的知识资源注册中心的网络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6.
设计数据管理增强分布式VLSI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数据管理解决协同设计中存在的快速设计演化、数据版本和容量激增以及在多站点设计协作中的网络带宽限制及其在设计交接期间的数据完整性维护等问题,提出模块化技术、基于树的模块版本化、分层版本管理、推动式发行和增量式发行等解决办法.借助DMC的帮助,在高复杂度的ASIC芯片设计中,提高了分布于5个远程站点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8.
协作模型的分析和优化是提高协同工作效率的关键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协同设计等工程领域。利用贴近度理论和Petri网技术,分析了协同活动事件间的模糊时间关系,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建模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描述模型元素的数据结构,设计了系统仿真算法。实验表明,该建模和仿真方法提高了对协同设计过程的描述能力,实现了对协同设计过程时序推理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Checkou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多用户协同设计的工程数据库版本模型CoVer.通过引入多工作区、代理、告知、语义协调检查、锁和观察等机制来支持长持久性的、交互的、协同的设计活动.虽然CoVer模型是根据ICCAD提出的,但它对其他的工程领域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User-based协同过滤推荐和Item-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推荐算法。该算法融合User-based协同过滤推荐和Item-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思想,通过形成项目相似集来填充用户评分矩阵,并利用高评分阈值来计算用户相似性,有效改善了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数据稀疏性和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异地协同设计中PDM与ERP的信息集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PDM与ERP信息集成的必要性,分析了在异地协同设计中PDM和ERP功能的异同,提出两者信息集成重在解决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数据的一致性。在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PLM)的信息管理框架下,构造了异地协同设计中PDM与ERP集成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给出协同设计中设计BOM与制造BOM之间基于工作流的信息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协同设计系统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理论和技术在企业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为确保系统信息安全这一协同设计系统应用推广的基本前提,以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协同设计系统的系统特性为基础,确定了协同设计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至少需要满足系统功能特性、系统分布特性和系统技术特性三个方面的安全需求,并应用面向信息系统的安全视图方法提出了一个由安全功能视图、安全系统视图、安全技术视图以及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和之上的约束有机构成的面向分布式应用的协同设计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从总体上指导了协同设计系统的安全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处理多流程协同图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复杂的图档文件关系、图档的协同操作及冲突,提出了协同图档流程模型,定义了图档文件集、文件关系和协同图档操作,并通过协同图档文件操作规则和协同图档流程处理来描述协同图档流程管理模式,给出了计算文件操作冲突集的方法,并提供了冲突解决规则及算法.结果表明,协同图档流程模型能很好地解决了多流程下对复杂关系图档集合的协同操作,能充分发挥三维CAD协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异地合作设计环境下方案评价的特点与传统方案评价进行了比较;考虑到参加评价专家的分布性,通过评定专家权重和专家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建立了异地合作设计环境中产品设计方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水面无人艇协同仿真平台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面无人艇仿真的实际应用,引入协同仿真技术,提出了水面无人艇协同仿真框架和配套的开发方法.阐述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和信息流程,对运动控制的协同仿真模型进行了说明,在建立的仿真系统中进行了航线跟踪和自主航行的仿真试验,验证了协同仿真框架及开发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该协同仿真平台克服单一模型难以精确描述非线性关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仿真可信度,对保障海试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船舶协同设计团队模型及智力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船舶设计行业的需求,论述了船舶协同设计团队构成及其组织结构,建立了基于矩阵式管理和合同网并具有学习能力的协同设计团队组织模型,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智力资源的正确评价与选择是建立高效团队的先决条件.影响资源评价与选择的因素很多,选取了9个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要进入团队的智力资源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候选智力资源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择优选择.此方法为智力资源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使船舶协同设计团队能够得到合适的智力资源,提高了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ulti-closed-loop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The 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deployable mechanism has been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loop constraint equations. The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given aperture diameter and the range of opening angl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imension optimization of the deployabl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design variables are bar lengths,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include maximizing the expansion ratio and the minimal transmission angle, and minimizing the driven stroke. By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a system level which is used to coordinate the inconsistency of the coupling variables in subsystems, and three parallel subsystems which are used to minim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subsystems and the goal of the system level. The dimension parameters of deployable mechanisms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the established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loyment process is smooth without the dead points when the expansion ratio, the driven stroke and the minimum transmission angle are 15∶1, 198mm and 2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