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并结合一个具体实例,从多方位观测、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解释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准确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可靠更丰富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某煤田三维地震勘查资料精细解释达到高精度为原则,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等层位标定、波组对比、瞬时振幅、连井时间剖面、等时水平切片、方差体等解释技术,重点抓住小褶曲、小断点等地质现象的识别、分析和解释,可靠地控制了主要煤层等目的层的赋存及断裂构造的发育情况,为煤矿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三维地震勘查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铁法矿区大隆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例,阐述了地震方差体解释技术、道积分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及断层解释方法及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对煤矿采空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地质的解释精度,丰富了地质资料的信息,为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思路。应用济宁三号煤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精细处理与解释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三维地震勘探为基础的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煤矿采区的开发决策、巷道布置与开拓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了地震解释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山西宁武煤矿地形和地质的特殊性,从多方面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武煤矿采区的应用过程,指出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率,应广泛用于煤矿采区。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4):110-112
开滦矿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面积已达93.61 km2,通过探采对比获得了常规地震勘探成果资料的准确率为40.8%。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得到了三维地震数据成果动态应用的准确率为56.8%,准确率提高了16%。分析讨论了小型断层构造、薄煤带、岩浆岩侵入体等实例的三维地震曲线显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可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晏云翔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38(4):147-148,161
针对焦作某三维地震勘探区的构造解释需要,在常规三维地震解释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位自动追踪技术、水平切片以及多属性分析技术等地震解释方法,对勘探区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解释成果显示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构造解释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简述三维勘探技术意义,三维地震与二维地震的比较,从野外数据采集、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利用三维资料认识地下构造,阐述了三维地震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银星二号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为例来说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对地震资料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解释,从而将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康德权 《资源与产业》2009,11(2):140-145
针对大庆外围东部地区葡萄花油藏为窄砂体、薄油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通过引进并学习先进的地震解释软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识别小断层、小砂体及微幅度构造的“三小技术”,实现了钻井成功率逐年提高的开发效果。并针对油田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储层条件和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综合应用精细构造解释、波形畸变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多井约束反演、储层正演技术、储层预测技术、地震相解释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了复杂岩性油藏的描述精度,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为大庆外围东部地区后继的钻井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在防治煤矿突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或其它构造分布.利用该项技术对邱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导水陷落柱的空间位置、边界和大小,为封堵导水通道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和岩性变化,从而对水文地质异常做出判断,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对煤层进行构造和岩性解释。利用该项技术对恒源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陷落柱的位置、煤层冲刷变薄带的范围和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米田  张奋轩  曹新领 《陕西煤炭》2012,31(6):108-109,115
煤田小构造的解释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准确率及精度均较低。本文从三维地震属性入手,结合三维勘探区应用实例,分析了三维地震属性在解释中的辅助作用,较直观地反映了小断层的空间的变化,为矿井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复杂构造地震资料解释辅助技术,它可以提高解释员从三维地震中快速获取地质信息的能力。系统地介绍了三维可视化的基本原理,以方正断陷为例,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直接进行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属性提取及精细刻画构造圈闭形态,优选构造有利勘探目标,经探井钻探取得显著效果。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描述储集体的宏观及微观展布特征,提高油气藏勘探的精确度和成功率,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的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选择和应用了VSP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铁法矿区7个矿11个采区三维地震资料工程实践为例,介绍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采集、处理与解释技术)理论与应用成果。对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锁亮  刘大锰  林玉成  陈强 《煤炭学报》2009,34(8):1015-1021
以煤田三维地震的应用为例,结合其他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利用断层等构造引起的相位调谐体上相位不稳定的特性,对山西阳泉矿区南部某矿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发现一些常规解释技术难以发现的断距小于5 m的小断层;并基于煤层气(瓦斯)富集引起的高频吸收衰减特性,利用不同频率的调谐振幅变化,预测了研究区15号煤层的含气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的基础上,利用赵楼煤矿采区工作面形成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地质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对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充分挖掘三维地震数据反映的地质信息,得出符合地质规律的三维地震勘探动态解释成果,提高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煤层结构、构造的解释精度,为采区工作面合理布置、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综采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涡北煤矿厚度大、地质构造发育、煤层多、埋藏条件较差的特点, 从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成果解释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取得的构造超前探测效果等方面, 论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指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查清煤矿5 m以上落差的断层, 为采区、工作面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淮北矿区构造复杂,断层密度大,断层已成为严重制约淮北矿区采区接替和增储保供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三维地震动态解释应用于淮北构造复杂煤矿的生产中,在煤矿工作面设计、巷道掘进和工作面贯通等多个生产阶段开展地震动态解释,针对大巷掘进过程中地质保障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地震动态解释工作。应用实践表明,煤矿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地震动态解释工作将分析对象限定为一个工作面、一条巷道甚至一条断层,研究对象更聚焦,更精准,且时效性强,能够为煤矿工作面生产过程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助力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