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采用粘接堵漏技术,将热裂化车间的复合塔顶馏出管线粘接堵漏修复。介绍了磷酸—氧化铜无机粘合剂的配制和在粘接堵漏中的应用,以及管线泄漏处的粘接工艺。并对粘接堵漏技术的应用结果作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粘接技术用于设备堵漏,能解决某些生产急需。自1983年以来,我们就经常利用粘接技术对设备进行堵漏抢修。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原油杂质含量变化,设备腐蚀加剧,我们每年要去生产现场进行堵漏抢修数十次,其中多数是不停车堵漏,为生产急需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解决了很多问题。粘接堵漏技术是通过胶粘剂在泄漏部位表面固化,以堵住泄漏的技术。它包括表面处理、选用胶粘剂、粘接堵漏工艺、补强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强粘接性堵漏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杰 《石油钻探技术》1997,25(1):21-23,43
针对漏失通道的尺寸、形状随井内压力变化的复杂井漏,提出了“强粘接性”概念。介绍了强粘接性堵漏剂的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情况。探讨了强粘接性堵漏机理及粘接强度影响因素。现场实践证明,强粘接性堵漏与常规封堵相比,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并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和可靠性强等特点,为今后复杂地层堵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埋地管道不开挖修复技术是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受到政府、企业的普遍重视,在原有管道内做衬层修复是广泛采用的修复方法。影响钢质旧管道内衬玻璃钢软管修复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玻璃钢软管与钢管内壁之间的粘接强度。钢质旧管道内衬玻璃钢软管修复的目的在于获得钢塑复合管,即钢管和玻璃钢管二者粘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以终止钢管内腐蚀,增强钢管强度,延长钢管寿命。钢塑复合是管道内衬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钢塑复合的重要发现是在粘接理论指导下提高其界面亲和力的实践过程。论述了粘接理论指导提高粘接强度实践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5.
粘接技术在炼油厂的应用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克拉玛依834003)助理工程师叶天明关键词粘结剂炼油厂粘接技术应用在炼油厂,常会遇到设备泄漏问题。常规处理方法是将设备停车,进行预处理后用电气焊补漏。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且大大限制了设备的使用率。采用特种...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输油输气管道防腐涂层技术和以聚乙烯为主要成分的防腐涂层补口技术的现状,介绍了提高聚乙烯涂层粘接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笔者在国外工作期间开发的一项新的聚乙烯表面紫外光接枝改性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实用化程度高等优点。文章还对影响接枝物粘接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输油钢管防腐保温泡沫夹克生产工艺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使管道工程技术向前迈进一步。“一步法”成型工艺技术中夹克与泡沫间的粘接一直是个技术难题,它是进一步完善“一步法”的关键。胜利油田油建一部机具研究所科研人员已于1987年10月成功地在“一步法”生产线上实现了夹克与泡沫层间的粘接,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这种粘接易于实施,费用低,适用于“一步法”等多种工艺,  相似文献   

8.
丁少君 《胜炼科技》2001,23(2):25-26,29
列举若干采用粘接技术进行设备堵漏与修复的实例,用以证明该技术成本低、方法简便、施工周期短,能实现装置不停工处理问题。针对石油化工设备易出现渗、漏、松、缺等问题.建议采用粘接技术处理设备故障。若能推广应用,将会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焊接工艺加工动力钻具用PDC止推轴承,很难达到平面度要求,且成本高.设计了工装,采用加压力和粘接的工艺制造PDC止推轴承,达到了技术要求,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介绍了工装的结构和粘接步骤.试验证明,采用粘接工艺制造的PDC止推轴承能够满足动力钻具及井底工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该技术是在涂漆或未涂漆金属表面涂上一层聚氨酯,然后在成型时使金属与塑料粘接。这种聚氨酯涂层是在该公司Disercoll U系列产品基础上开发的产品,在注塑或挤出过程中,塑料与有涂层的金属件接触温度达70~80℃时开始形成交联反应,最终达到较高的粘接强度。金属嵌件表面的聚氨酯粘接膜不仅连接逐渐变硬的塑料,同时起防止塑料部件助剂迁移和提高热稳定性作用。由于热塑性塑料升至一定温度后才能起到粘接作用,因此上涂层的预处理过程可由预处理厂家完成,然后发放涂有粘接膜层的部件到下游加工厂。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电磁评估技术的产生、发展、研究现状,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应用技术开发和理论模型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介绍了该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石油钻采设备、油气输运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为油田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该领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电磁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纳米复合材料插层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插层技术的开发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技术的有景,提出了尽快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原理及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属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学的无损检测方法,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更便利、更准确、更可靠的优势。首先从产生磁记忆的最初出发点——地磁场开始介绍磁记忆的原理,同时介绍了自磁化与磁记忆的区别,并且与现阶段比较通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对比,最后针对磁记忆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焊接机器人是智能化焊接制造的关键装备,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发展的当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我国焊接机器人应用情况,分析了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市场发展现状、行业应用现状及我国焊接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并对焊接机器人的本体技术、焊接电源技术、传感技术、协调运动控制技术、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做了简要概述。有助于全面展现我国焊接机器人应用现状,为我国焊接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钻井液技术的现状、挑战、需求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钻井液技术的新进展,包括井壁稳定、防漏堵漏、抗高温钻井液、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低密度钻井流体、大位移井钻井液、储层保护、绿色钻井液等技术,以及“十一五”期间中国钻井液技术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钻井液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十二五”发展需求,并讨论了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所用催化剂主要依托于Y型分子筛,而后处理技术是优化提升Y型分子筛性能的必要途径。对现有后处理技术对Y型分子筛孔结构和酸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单一后处理技术多以牺牲分子筛酸性能来达到二次孔构建的目的,很难直接实现孔结构性能和酸性能的同步提升;而后处理组合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种单一后处理技术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优化与组合,可实现分子筛多级孔的构建和酸性能的优化提升。但分子筛后处理技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分子筛后处理技术,提高分子筛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的长输管道防腐蚀技术———石夹克技术,结合国内常用的防腐蚀涂层,与石夹克在技术与费用上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石夹克技术是目前在长输管道岩石地段既能够有效达到管道防腐蚀功能,又能保护管道防腐蚀涂层在施工过程中不被损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数据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内容,地震数据存储是地震数据采集必不可少的手段.野外地震数据的存储由地震勘探仪器来实现,且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地震数据存储技术也是地震勘探仪器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文章从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历史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介绍当代主流的数字存储技术来说明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地震数据存储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当前主流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空间为参考,通过分析地震勘探采集规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存储技术的要求,探讨了未来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的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地震勘探多年攻关效果不佳问题,改变攻关思路,采用三维设计理念,利用宽线采集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地选择施工机具、精细表层调查技术、高速层追踪岩性激发技术、因地制宜地选线选点技术、复杂区钻深井工艺技术、检波器埋置工艺接收技术、静校正技术等一系列实用物探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基础工作,严格野外施工,大大提高了单炮资料信噪比,改善了剖面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攻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