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调制度测量轮廓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垂直测量 ,特别适合于探测表面有高度剧烈变化或不连续区域的物体 ,研究实用的基于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的测量系统对三维传感和机器视觉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的原理出发 ,分析了获取条纹调制度信息的原理 ,提出了两种易于实现仪器化的垂直扫描方法 ,提出了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的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本文的工作对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的实验设计和实用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连生 《中国激光》1980,7(8):38-42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低频调制法测量超声驻波光强调制器的调制度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克服了一般光电测量系统无法同时测量直流与高频交流分量的困难,可直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光电讯号的直流分量及一个幅度等于高频交变分量幅度1/2的低频讯号,从而可利用调制度的原始定义计算调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结构照明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中 ,条纹的调制度对测量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讨论了结构光场的非正弦性对条纹调制度测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规律 ,即相移次数为L时 ,只有n =mL± 1次谐波会对调制度产生影响 ,调制度误差频率为L倍基频频率 ,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本文的工作对调制度测量轮廓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角法的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投影光轴和观察光轴之间的夹角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遮挡和阴影,需要通过两次或多次不同方向的测量和拼接解决。与三角测量不同,基于调制度测量的三维面形测量方法采用了垂直测量原理,将投影光轴和观察光轴重合,从而摆脱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光学三维传感方法中阴影、遮挡等限制。对一种连续相移和垂直扫描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三维面形重建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类型的结构光扫描条纹的特点,基于这种特点介绍了几种同步扫描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提取调制度及三维重建算法,比较了几种算法的特点,实验表明采用适当的三维面形重建算法,可以在垂直测量的模式下实现115 mm深度测量范围,对被测面积为120 mm×120 mm检验平面测量,标准差可达0.19 mm。  相似文献   

5.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这一新的光学三维测量方法。这个方法不用测量位相,而是测量正弦条纹的调制度。运用此方法时投影方向和探测方向一致,可避免在FTP和PMP中存在的阴影、遮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和 《电视技术》1997,(9):51-52
用视频自动测试仪检测图象调制度重庆现代视声技术公司陈和电视发射机在运行中视频信号调制度的正确与否对电视发射图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调制度过大,画面会出现负象,调制度过小则图象比对度不够。电视发射机上调制度的调节有一个旋钮可以进行控制,调制度应为多大才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兼顾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的测量速度与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移与调制度比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方法。使用一个由柱面镜和普通投影镜头组成的特殊投影系统,将竖直与水平两组相移正弦光栅依次投射在测量区域,柱面镜使两种光栅条纹的"像面"分离,两"像面"之间构成测量区域。利用相移算法得到两组正弦条纹在测量区域的调制度分布,并建立两种条纹的调制度比与实际物理位置的映射关系。测量时,将待测物体放置于测量区域,并根据物体表面两种条纹的调制度比与物理位置的映射关系,即可重建物体的三维面形。通过对实物的测量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频域内测量调制度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出了基于Xilinx公司Spartan-3A DSP系列的XC3SD1800AFPGA芯片的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用硬件方式实现了FFT算法和Cordic算法,完成信号从时域到频域的转化,并利用频谱分析法准确地测量出广播调制度.  相似文献   

9.
于连生 《中国激光》1979,6(6):33-37
本文介绍工作于拉曼-乃斯范畴的超声驻波光强调制器的原理、设计与测试问题。围绕调制度问题,提出了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20兆赫光强调制波形及声光介质甲的声场照片,同时用两种方法对调制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TVU316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工作原理,调机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发射机输入视频信号的幅度按我国电视标准规定应为1V_(p-p),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幅度往往不符合标准要求,本文分析信号幅度变化对发射和接收带来的影响。我国电视广播采用的是负极性调制(如图1所示)。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亮度信号特征电平的调制度:黑电平为25%,白电平为87.5%。正常情况下,电视发射机的调制度是在输入1V_(p-p),标准接口电平的全电视信号时调定的。  相似文献   

12.
调频参数的测量,诸如调制频偏、非线性失真、频率响应,通常可采用KF调制度测量仪进行测量。当载频高于1300MHz或频偏大于400kHz时,目前还无法用仪器直接测试。本文介绍一种用频谱仪测量S波段遥测发射机的调制频偏及调制非线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采用5步法测量白光干涉中零光程差位置的理论推导。提出在测量中以双光束干涉条纹间距的1/4大小作为干涉光强空间采样间隔;以被测点附近5点测量数据作为一组基本数据来确定干涉条纹的局部调制度;采用重心法确定干涉条纹调制度的最大值位置,并以此作为零光程差位置。对不同干涉光强分布公式生成的模拟测量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光电测量系统中的机械精度与光电测量精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本方法的最大零光程位置测量误差不超过1/4干涉光中心波长。  相似文献   

14.
空间光强分布不均匀对二阶单次自相关脉宽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郝欣  朱启华  王逍  耿远超  周凯南  黄征  王凤蕊 《中国激光》2008,35(10):1553-1557
为研究空间光强分布不均匀对二阶单次自相关脉宽测量的影响,分析了二阶单次自相关测量脉宽的原理,重点讨论了周期性调制和局部暗区/强区对脉宽测量的影响,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调制形式以及不同调制度可能引起的测量误差,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近场空间光强分布有周期性条纹状调制时,在一定范围内条纹越稀疏,调制度越大,CCD的测量值偏差越大;当近场有局部暗区(强区)调制时,在暗区宽度不大的前提下,暗区宽度越宽或强区宽度越窄,调制度越大,CCD的测量值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5.
BSO晶体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含有自然旋光的BSO晶体的电光效应,并采用自然旋光与电光相移相补偿的方法和调制度函数法测量了不同生长条件下BSO晶体的半波电压。  相似文献   

16.
王建亚 《电视技术》2001,(7):98-101
1  引言对于电视发射机的指标及测试方法,原广电部部颁标准GY36-84和GY35-84已作了详细的说明,此外还有不少专门的论著,似乎不必再多言了。其实并非如此。笔者长期从事电视播出和发射工作,其间参与AP-102型音频处理器和TG系列全固态电视发射机(省级科技成果、2000年获江苏省广电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研制,并参加了泰州广电局所属各县市电视台发射机指标的测试(包括音频通道的指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2  图像调制度视频图像信号是一个单极性信号,它对电视发射机图像载波采用负极性幅度调制,调…  相似文献   

17.
在相位测量型光学3维传感技术中,为了正确恢复物体的真实相位,采用了一种基于调制度轮廓线连接极点的相位展开算法。该算法将调制度分布图与分支阻断法相结合,利用图像增强技术中拉普拉斯算子检测边缘,从被测物体调制度分布中提取物体的轮廓线,用于指导极点的连接和截断线的设置,最后结合菱形算法快速展开被测物体的截断相位,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相位展开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结合了调制度分布图展开相位可靠和分支阻断法计算时速快的优点。在面形存在陡变和凹陷的复杂情况下,新算法甚至比可靠度排序法更能够有效地恢复出物体的真实相位,保证了测量的精度,而且运算速度比可靠度排序算法快了3倍。  相似文献   

18.
中短波广播智能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全景搜索、调制度数字测量、可听度自动评估及系统综合集成等新技术在中短波广播智能监测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并针对性地对这些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缆电视系统中交调干扰及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祖德 《电视技术》1994,(2):40-40,57
电缆电视系统中交调干扰及排除湖南凤凰县广播电视局田祖德在电缆电视系统中交调干扰在多频道系统里是突出故障之一,本文主要就交调干扰的排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交调干扰在多频道系统里的主要表现交调干扰,它的主要表现是在电视画面上有明显白色竖带,并从左至右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相干反斯克斯拉曼光谱(CARS)技术,根据在低浓度时极化率的共振项对非共振项的调制与被测气体的浓度有关,提出了通过测量调制度求出微量气体浓度的方法,建立了共振极化率的调制度与被测气体浓度,温度之间关系,验证了数量关系式的正确性,其结果理论值与实验值在低浓度范围内的偏差不超过4.5%,并实测了酒精火焰中不同位置处的CO浓度,讨论了气体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