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屏磷矿属前震旦纪海相沉积的变质矿床,矿区主要构造为一北北东向南南西倾没的倒转背斜,有用矿层分布于倒转背斜的两翼。东翼的东山矿区矿石类型为细粒磷块岩,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构造较复杂。矿体走向为NE45°~70°,倾向SE,矿体走向长1012米,厚度2~55米,倾角40°~70°,矿石中等稳固,f=6~8。矿体顶盘为云母片岩和大理岩,均为中等稳固,f=6~8。  相似文献   

2.
在我矿西山采矿场W_(10)~W_(15)线,细粒磷块岩赋存于稳固的大理岩和云母片岩中。矿体近于层状产出,倾角为58~65°,厚15~26米(平均23米);矿石f=6~8,一般属稳固。多年来主要采用水平扇形深孔留矿法开采。矿块沿走向布置,长50米,其中矿房38米,间柱12米,矿块宽与矿体厚度相等;中段高60米。为提高矿石回采率和出矿强度,矿房采用垂直矿体走向平行布置三条电耙巷道的漏斗底柱结构。生产实践表明,这种底部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底柱  相似文献   

3.
(一)地质概况 我矿榛子沟坑320号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纪辽河群浪子山组的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层位稳定,边界明显,矿石稳固,f=10~12。矿体沿走向长400米,倾斜延深150米,倾角为37~45°,幅宽0.5~3米,平均1.8米。 矿体上盘为致密厚层白云岩,坚硬、稳固,f=12~14,局部地段稳固性稍差;下盘为拓榴石云母片岩,节理较发育,不太稳固,f=8~10。  相似文献   

4.
江西新余钢铁厂所属良山铁矿的太平山矿体,为单层多褶皱的沉积变质条带型中厚缓倾斜磁铁矿床。矿体倾角一般为15~20°,垂直厚度4~8米,f=12~14;近地表10~15米矿体多氧化,f=4~6。矿体直接顶板为二云母石英片岩,f=10~12,允许暴露面积400~1000米~2,但在断裂发育处的稳固性较差,直接底板为绿泥石英片岩,f=8~10,稳固性比顶板差。矿区水文地质简单,但矿体中发育有两组大断层,致使矿体赋存条件比较复杂。1979年初试生产时,曾用浅眼房柱法开采顶板较稳固、厚4~5米的矿段。  相似文献   

5.
(一) 概况 云钖松树脚矿1—1主要矿体,赋存于2155~1955米高程,埋深250~600米,走向近东西,倾斜向南,倾角0~25°,走向长最大600米,平均倾向水平投影长300米,厚2~15米,最厚达40米,平均9米。矿石为接触带的硫化矿,一般较坚硬稳固,f=10~12。矿体直接顶盘为大理岩、底盘为矽卡岩  相似文献   

6.
(一)概 述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于辽河系兰灰色结晶灰岩中,属于以交代为主的高温热液交代充填矿床。矿体倾角70°~90°,平均85°;矿体厚度8~30米,平均15米,其两翼及下部逐渐变薄,东段局部有分叉现象,最大夹石厚度约8米。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磁黄铁矿,稳固,f=10~14,含硫品位不高,但具有氧化自燃倾向及结块等特性;顶底板白云质大理岩亦稳固,f=8~12,与矿体接触界限清楚。区内出现有角度较大的平移断层三条,矿体被错动为四部分,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开采无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荆襄磷矿矿务局刘冲矿属浅海相沉积层状磷块岩矿床。矿体直接顶板是灰质白云岩,f=8~10,中等稳固。底板为页岩,具有可塑性,层节理发育f=3~5,遇水具有膨  相似文献   

8.
我矿原设计采用竹笆假顶分层崩落法及浅孔留矿法。出于促进生产的目的,1974年开始在董家坂矿段701采区试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其后即在全矿备采区推行,主要存在问题是矿石损失严重,不能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近年以来,通过试验改进回采方案,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有所改善。 (一)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的硅质磷灰岩矿床,赋存在结晶片岩与混合片麻岩之间,呈倾斜矿体产出,倾角20~55°,水平厚度5~25米、沿走向与倾向均有变化;矿石较稳固,f=4~6。直接顶除局部是稳固的片岩和大理岩外,皆为含石英碎石的不稳固锰土层,厚度2~5米不等;再上为稳固的大  相似文献   

9.
锦屏磷矿矿床属前震旦纪变质岩,有倒转背斜的地质构造,为浅海沉积变质岩矿体。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主要由细粒磷块岩,锰磷矿层和云母磷块岩三种类型组成。矿床分东山、西山两区,东山矿体为透镜状,矿体走向长1012米,厚度为2~50米,倾角40~75°。西山区为层状、似层状,矿体走向长2071米,厚2~30米,倾角40~80°。 矿床的直接顶板、底板分别为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稳固性强,为8~12。矿体中锰磷层岩质极松软,胶结性差,f<5,受地下水影响易塌落。细粒磷块岩和云母磷块岩中等稳固。  相似文献   

10.
盘龙岗硫铁矿床产出于一逆掩断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扁豆状,倾角60~75°,平均水平厚度6~8米。上盘围岩是栖霞石灰岩变质的大理岩,下盘为变质石英砂岩,矿石系共生的黄铁矿及磁铁矿,f=12~16;矿石围岩均较稳固。  相似文献   

11.
开阳磷矿具有矿石品位高,储量大等特点,是我国磷矿石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磷块岩矿床呈倾斜中厚矿体产出,倾角多为30~40°,厚3~7米。矿石性脆,节理发育,f=4~11,中等稳固,凿爆性好;顶板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垂直厚度90米以上,致密而稳固,f=7~12, 凿爆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我矿属浅海相沉积型的磷块岩矿床。开采对象为中、下两个磷矿层(以下分别简称中磷和下磷),其垂直间距150米。矿层厚度一般5~7米,中磷部分为3~4米;倾角一般为30~40°,部分10~30°。矿石以致密磷块岩为主,f=7~11,品位高,较稳固,凿爆性好,但节理发育。 矿层顶板为鲕状白云岩与厚层细晶白云岩,f=7~12,稳固,凿岩性好,爆破性稍差;岩溶较发育。矿层底板为7~15米厚的泥质石英砂岩,f=8~12,较稳固,但凿爆性较差;砂岩下面是紫色页岩和砂页岩,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登     
荆襄磷矿矿务局朱 堡埠矿区Ⅱ号矿体,倾 角为30°~50°,厚1.7~ 5米,磷块岩矿层和白云岩底板均较稳固,但顶板黑色页岩稳固性较差,f=4~5,允许暴露面积300~400米~2,受爆破震动易片落,1967年前试用分层崩落法开采,技术经济效果很差。借鉴国内矿山经验,笔者曾参与试验电耙出矿的规则房柱留矿法,效果较好。该留矿法变形方案已用于开采号矿体的部分矿段。  相似文献   

14.
我矿马槽滩矿区缓倾斜中厚磷矿床的形态较特殊,由成矿条件与倒转背斜构造所决定,形成正、反两层矿,倾角分别为8~23°和18~25°,厚度一般为7~12米,矿石中等稳固,f=8~13。正层矿直接顶为砂质白云岩,中稳至不够稳固,f=10~13;底板为花斑白云岩,有较大起伏的浸蚀面,与含磷层呈嵌入式平行不整合接触。反层矿顶底板岩石情况则与正层矿相反。面对矿体产状变化大,正层矿底板呈波状起伏(参见图1),反层矿顶板则形同驼峰突起,矿层尖灭、薄化和膨大比较常见,并受断裂破坏影响等不利因素,我矿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探索实践,在努力做好生产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遵循“因矿择法”原则,针对不同的矿体类型,选择应用浅孔房柱法、底盘漏斗采矿法或其变形方案,较好地  相似文献   

15.
我矿为黄铁矿型铜矿床,呈不规则脉状产出,共由19条铜矿体及一条单硫矿体组成。1~#铜矿体占总矿石量的92%。在第一中段,矿体厚度为2~20米(平均5.05米),倾角80~85°。矿石有两种类型:一为浸染状矿石,稳固性较差,f=6~8;再是致密块状矿石,稳固性较好,f=8~12。矿体上盘围岩为火山碎屑岩及斜长花岗岩,稳固性较好,而下盘是稳固性欠佳的蚀变花岗岩。特别是矿体直接上下盘为千枚岩或片理化强蚀变花岗岩时,稳定性又较差。  相似文献   

16.
倾斜中厚矿体一般指倾角为30~55°,厚度为4~10米的矿体。在我国,此类矿体的矿石和围岩大都是稳固或中等稳固的,采矿方法多属空场法范畴。由于矿体中厚,矿岩稳固程度在中稳以上,故对应于不同的矿体倾角,采矿方法有不同的方案。本文仅就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采矿方案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倾角小于30°,厚度为4~8~10米,矿岩中等稳固至稳固的缓倾斜中厚矿体,简要论述了一般采用的房柱采矿法典型方案——分层回采耙矿留矿房柱法及其存在问题,并提  相似文献   

18.
大方硫磺矿开建于1951年。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多年来沿用进路式的空场法开采,存在采准工程量大,工效低,坑木消耗多,安全性差等问题。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采用留不规则矿柱及局部充填的房式采矿法,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所改善。 1.开采技术条件: 矿层平均倾角约8°,平均厚度2.67米(最大6米)。矿石为含黄铁矿的铝土岩,f=4~5,松软易风化,稳固性差。  相似文献   

19.
红透山矿为一黄铁矿型脉状铜锌矿床,产出于古老变质片麻岩系中,由若干大小不等的矿体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各矿体形态变化均较复杂,两翼尤甚。矿体厚2~30米不等,倾角50°~70°。矿石为黄铁矿型黄铜矿,含硫24~26%,f=10~12;矿岩均属中等稳固。矿山以浅孔留矿法和机械化尾砂分层充填法为主要采矿法。目前,充填法应用比重已达60%,留矿法约占30~40%。多年实践表明,这两种采矿法各具优缺点,因而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也就其说不一。本文拟依据现场的实际资料,从矿块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工期,主要技经指标与效果,以及空区处理等方面入手,试就两种采矿法作一经济技术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我矿4011~4014等三个采场所在矿段长约150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倾角64°,厚度8~13米。其底板矿层为细粒磷块岩,厚4~6米;顶板矿层为云母磷块岩,厚2~4米;其间夹层为破碎带,厚1~3米。矿体顶盘围岩为大理岩,底盘围岩是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