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正> 稀土中锰铁球(以下简称中锰球)在有色矿山的生产与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制订了国家标准GB3180-82《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和金相图谱JB/Z179-82,为稳定和提高中锰球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1977年7个有色矿山(大冶、杨家杖子、红透山、东川、桃林、昆明  相似文献   

2.
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是提高矿山救护队综合素质、提升矿山救护队事故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矿山救护队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阐述了当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培训内容,创新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方式,对提高矿山救护队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稀土中锰铁球(以下简称中锰球)在有色矿山的生产与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制订了国家标准GB3180-82《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和金相图谱JB/Z179-82,为稳定和提高中锰球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1977年7个有色矿山(大  相似文献   

4.
从1985年以来,澳大利亚十分友好地为我国冶金矿山培训了10批组技术人员。为了总结赴澳培训人员消化移植澳大利亚矿山技术经验,更好地做好赴澳培训工作,冶金部矿山司于1988年8月在包头召开了赴澳培训技术项目检查汇报会,包钢、武钢、鞍钢矿山公司、邯邢冶金矿山局、马铜矿山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锰银矿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类型之一,因其具有共生特性,开发与合理利用受到限制.为了对锰银矿资源进一步综合开发与利用,以河北省为例,通过调查其地质环境、矿山基本情况以及开发危害,进行客观的环境评价,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加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结果表明,河北...  相似文献   

6.
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是提高矿山救护队综合素质、提升矿山救护队事故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矿山救护队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阐述当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培训内容,创新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方式方法,对提高矿山救护队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是提高矿山救护队综合素质、提升矿山救护队事故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矿山救护队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阐述当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培训内容,创新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方式方法,对提高矿山救护队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矿工》2002,(4):13
美国的矿山救护队比武始于1910年,当年美国矿山局刚成立。当时,矿山局第一任局长霍姆斯先生找到培训车辆,为采矿业培训了第一批矿山救护专家,以应付意想不到的矿山事故。当年培训工作完成之后,就进行了地方和区域性的矿山救护比武。1年之后,矿山局组织了全国性的矿山救护比武。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塔夫脱还亲自参观了第一届全国矿山救护比武。 救护比武是进行矿山救护培训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预先进行积极的救护准备与培训将增加以后救活失踪和受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目前矿山救护技能的培训手段单一、成本较高、培训效果差的问题,研究与设计了矿山灾害仿真模拟与救援培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关键技术,阐述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模拟矿山灾害演化过程,仿真矿山灾害救援演练,进行多媒体安全教育培训,为矿山救护队员安全培训和技术演练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取某村水塘水和某矿山水为试验对象,研究以钢渣为主的复配吸附材料对水中铁、锰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吸附材料对水塘水吸附后水样呈酸性,铁、锰的去除率分别在70%、25%以上,吸附材料对矿山水吸附后水样呈碱性,铁、锰去除率分别在95%、40%以上。在水样循环处理中,一次处理后,铁、锰去除率分别为91.27%、36.22%,二次处理后,铁、锰去除率分别为98.56%、99.79%,表明在混合水样中对铁的吸附优先于对锰的吸附。复配吸附材料对铁容量大于7.997 g/kg,对锰的吸附容量约为991.82 mg/kg。  相似文献   

11.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矿山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和质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发了以矿山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系统采用C++为开发语言,在标准HTTP协议基础上结合XML技术,进行流媒体数据传输和远程文件管理,实现了WEB服务、流媒体服务和管理。在湖北某矿山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对矿山安全生产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需求出发,以安全教育培训与生产培训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完整的安全仿真培训项目为基础,在凡口铅锌矿建成了安全生产虚拟实训中心,构建了矿山安全生产虚拟实训平台,建成了生产虚拟实训、安全虚拟实训、设备虚拟实训3个子系统,广泛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结合凡口矿虚拟实训平台建设和应用,探索采用虚拟仿真+三维动画+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实现安全知识可视化表达、沉浸式培训教育,创新矿山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方式,以期为我国现代智能矿山建设及安全生产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小燕  王永松 《现代矿业》2020,36(1):207-208
以紫金山金铜矿安全培训中VR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VR技术在矿山安全防护用品培训、安全防范意识培训、应急救援培训、操作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实践,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估,说明了采用VR技术进行矿山安全培训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冶金矿山高级技工培训中心是面向全国冶金矿山企业,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基地。1987年建立,1988年开始招生。该培训中心是冶金部矿山司选点确立的。三年来,矿山司司长张树麟、副司长董稼祥以及矿山司、人事司的其他负责同志多次到“培训中心”考察和指导工作,并拨给经费;武钢公司领导、武钢矿山部以及武钢有关部处室也都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因而使“培训中  相似文献   

15.
格鲁特岛矿业有限公司(Gemco)是布罗肯希尔有限公司所属的一家独资子公司,该公司在澳北区卡彭塔利亚湾格鲁特岛经营澳大利亚唯一的一座锰矿山。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高品位锰矿山之一的格鲁特岛矿业有限公司,于1982年生产119万吨分选锰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矿山人才短缺、工人培训成本高、设备操作不专业等问题,矿山虚拟实训技术应运而生。目前矿山虚拟实训技术应用缺乏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本文从矿山企业自身特点和培训的需求出发,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从虚拟实训的业务角度、安全行为角度以及培训管理的角度构建了矿山虚拟实训系统框架。针对矿山生产业务实训、安全教育实训以及虚拟实训平台管理三个方面内容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多媒体、三维建模、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矿山虚拟实训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工人语言不通、培训成本高、设备操作专业性、安全教育直观性等问题。虚拟实训系统平台可以为全矿各个岗位的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安全教育和课程管理,进而可大幅度提高矿山员工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矿山安全教育培训中的PDCA管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矿山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设备、培训教材和管理支持。在此基础上,运用PDCA管理方法,按照安全科学原理,探讨了提高矿山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虚拟矿山安全培训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堂 《金属矿山》2008,38(2):102-105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井下生产的虚拟环境,并以此为背景,对矿山安全培训系统进行模块化的总体规划,设计了采掘VR安全培训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系统开发中所应用的实时3D虚拟场景的生成、虚拟场景内部对象的生成、立体显示与传感等关键技术。最后利用矿山实际数据,运用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方法进行场景建模,在此基础上,根据矿山安全培训的特点设计了“虚拟灾害环境”和“问答板”两种安全培训方法,由此使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安全培训中的应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化矿山存在的管理模式固化、井下场景不能自动更新等问题,分析了梧桐庄矿数字化矿山工程建设的先进性,介绍了梧桐庄矿数字矿山的总体架构、重点建设内容及实现方案。梧桐庄矿数字化矿山工程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集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生产与安全培训为一体的多元化数字矿山工程,形成了集管理、装备、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管控体系。三维可视化系统根据生产进尺数据动态更新展示平台,实现煤矿生产工作面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了人工输入工作繁重的问题。虚拟现实培训系统率先以本矿实景为模型,再现煤矿真实三维场景,提供生产系统运行操作、矿井环境认知、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模拟演练与培训。梧桐庄数字化矿山工程提高了现代化矿井精细化管控水平,促进了梧桐庄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升了经济效益,可为全国同类矿井数字矿山建设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3月19日至25日,在昆明召开了“一机、冶金系统耐磨铸铁衬板技术攻关座谈会”。37个工厂、矿山、高等学校、研究院、所的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交流了五个单位研制马氏体冷硬球铁、锰钒钛球铁、锰钨耐磨铸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