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涡管螺旋流排沙技术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螺旋流的形成及排沙机理、涡管泄流比和排沙率以及涡管设计和实际应用情况,作了全面而综合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已的观点,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涡管螺旋流的形成和适用条件,对甘肃长江与黄河流域6座山区水电站动力渠涡管螺旋流排沙应用实践进行全面研究总结.应用研究表明,将涡管段渠道底板优化为"前低后高"型式,可有效增强螺旋流,提高排沙成效,且大流量引水不宜采用"佛汝德数Fr"判别排沙效果,为涡管排沙机理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涡管螺旋流排沙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螺旋流排沙的试验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试验资料为依据,阐述了螺旋流的形成条件,螺旋流强度变化规律,涡管泄流量估算方法,涡管内流速分布图形,纵、横向流速的关系及涡管适用条件和设计方法;最后介绍螺旋流排沙在国内首次应用成功的实例,为在我国应用推广这种排沙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涡管排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涡管槽口的挟沙水流会形成强有力的螺旋流沿涡管流动,能有效地排除底部推移质泥沙。涡管排沙可解决渠道引水的泥沙问题或排除水库泥沙,成本低,效率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分析涡管排沙机理、重要影响因素、排沙效率计算及相关设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上千佛洞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对前池内的排沙方式做了一些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前池底部埋设顶部开口的涡管.利用水流流入管内所形成的螺旋流排沙,排沙率高,而且耗水少,是一种很有效的排沙方式。  相似文献   

6.
螺旋流排沙管泄流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水槽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螺旋流排沙管泄流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螺旋流排沙管泄流量计算公式,并经三座水电站排沙管泄流量原型观测验证,用该公式计算排沙管泄流量简便可靠,精度较高,可供设计排沙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水槽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螺旋流排沙管泄流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螺旋流排沙管泄流量计算公式,并经三座水电站排沙管泄流量原型观测验证,用该公式计算排沙管泄流量筒便可靠、精度较高,可供设计排沙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涡管排砂的原理是在排砂管上部设有一个狭窄的开口,从这里把靠近底层的含沙浓度较高的水流导入排沙管,利用管内产生的螺旋流,以少量的水把泥沙排出。对这种涡管排沙Robinson等作过研究;在日本有吉良,芦田等作过实验研究。这种排沙管过去只认为适用于缓流渠道上设置,本文研究了适用於陡坡急流渠道情况的基本水力特性和排沙效能。这里给出的是室内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省水利水保厅、陕西省水科所共同主办的螺旋流排沙技术推广现场会1991年9月25~26日在陕西省镇安县召开,来自省内外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螺旋流排沙技术的基本的原理是在渠道底部埋设一根顶部开口的涡管,利用水流流入管内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排沙涡管具有排沙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被用于电站或灌溉引水排除中粗颗粒泥沙。涡管泄流量大小决定着排沙量的多少。试验得知:当排沙涡管开口全部被水流淹没而形成满管流后,其开口长度和宽度对泄流量影响较小,涡管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对泄流量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了泄流量和泄流比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涡管分流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涡管排沙中分流量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分析了涡管开口宽度,开口长度及来流的水流强度等因素的涡管分流比和流量系数的影响,结合量纲分析建立了涡管流量系数的半经验计算公式,经两处涡管排沙工程分流量的原型观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流量系数公式简便可靠,用来计算分流量粗度较高,可供设计涡管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术动态     
螺旋流排沙研究及技术推广应用课题,1988年列入新疆水利厅科研项目计划,并在玛纳斯县塔西河引水干渠上修建新疆第一座螺旋流涡管排沙工程,经两年多的运行1991年12月24日,经自治区科委批准,组织了以水利厅唐其钊总工程师等12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课题进行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螺旋流水流运动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螺旋流强度,排沙管泄水量及排沙效率诸因素,提出泄水量、排沙比经验公式,可供设计排沙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涡管分流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沿途这排沙中分流量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资料分析了涡管的开口宽度,开口长度及来流的水流强度等因素对涡管分流比和流量系数的影响,结合量钢分析建立了涡管流量系数的半径验计算公式。用两处涡管排沙工程分流量的原型观测资料验证表明,流量系数公式简便可靠,用来计算涡管分流量精度较高,可供设计涡管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涡管排沙中的几个问题:涡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和挟沙力的研究现状作出述评,并对渠道中水流佛氏数在涡管排沙中的作用做了说明,还展望了涡管排沙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涡管排沙措施以前主要是解决推移质泥沙问题。本通过对悬移质涡管排沙的近似分析,建立了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流比与截沙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从而将涡管排沙技术由解决推移质问题扩展到解决悬移质泥沙问题,试验基本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为了提高悬移质涡管排沙效果,中还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不同立柱体型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加设立柱、加设Ⅱ型和H型立柱支撑系统的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立柱时空气涡贯穿排沙底孔,涡径最大,清水区面积最大,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大;加设Ⅱ型立柱后空气涡产生偏移,涡径减小,清水区面积减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减小;H型立柱下空气涡偏移距离最大,涡径最小,清水区面积最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小。相较于加设H型立柱,Ⅱ型立柱支撑系统下排沙漏斗的总截除率、泥沙排出率、漏斗室内淤积量、排沙耗水率与悬板下方不加设立柱时相近,为保证悬板安全及较高的截除率,可采用Ⅱ型立柱作为支撑体型。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不同立柱体型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加设立柱、加设Ⅱ型和H型立柱支撑系统的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立柱时空气涡贯穿排沙底孔,涡径最大,清水区面积最大,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大;加设Ⅱ型立柱后空气涡产生偏移,涡径减小,清水区面积减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减小;H型立柱下空气涡偏移距离最大,涡径最小,清水区面积最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小。相较于加设H型立柱,Ⅱ型立柱支撑系统下排沙漏斗的总截除率、泥沙排出率、漏斗室内淤积量、排沙耗水率与悬板下方不加设立柱时相近,为保证悬板安全及较高的截除率,可采用Ⅱ型立柱作为支撑体型。  相似文献   

19.
渠道上的涡管排沙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涡管排沙工程,提出了度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涡管挟沙力的计算公式;在电站引水渠、沉沙池上进行涡管排沙的模型试验,得到排沙效率好、排沙所用水量少、工程投资少的结论;并提出了设计方法的要点,介绍了具体工程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金沟河排沙工程涡管排沙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训江 《人民黄河》2012,34(4):131-132
根据金沟河涡管排沙工程的布置形式及排沙要求,提出了排沙涡管开口宽度、涡管直径、涡管与渠道轴线夹角、涡管开口长度、涡管纵向坡度等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排沙涡管截沙率及排沙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排沙涡管进行改进,金沟河排沙平均耗水量占引进水量的4.51%,符合原设计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