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实验室水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槽底(壁)糙率、不同水流压缩比与各级流量、水深条件下的淹没丁坝动水压力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坝体周围动水压力分布的若干基本特性,并根据试验资料,得出平板柱头式不透水直立丁坝动水压力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非淹没丁坝动水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槽试验的丛础上,对不同梢底(壁)糙率、不同水流压缩比与各级流量、水深条件下的非淹没丁坝动水压力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坝体周围动水压力分布的若干基本材性。应用Karmao平面绕流旋涡阻力理论,导出丁坝动水压力理论表达式(8),并根据试验资料,求得反映丁坝动水压力基本规律的实用计算式(15)、(16)。  相似文献   

3.
淹没丁坝群壅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将非淹没丁坝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淹没丁坝。结合试验资料,应用因次分析方法及动量方程,导得了对不同间距的淹没丁坝群的壅水计算式。计算结果与水槽中淹没丁坝群的实测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将非淹没丁坝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淹没丁坝。结合试验资料,应用因次分析方法及动量方程,导得了对不同间距的淹没丁坝群的壅水计算式。计算结果与水槽中淹没丁坝群的实测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水槽中用动床模型试验手段研究了涌潮条件下不同透水率的排桩式低丁坝群的水力学冲淤特性,并探讨了低丁坝的护滩保塘机理。结果表明,低丁坝的保滩护塘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涌潮潮头的阻挡作用,对涌潮快水的减冲作用和在落潮期回流淤积作用。本文除对护塘丁坝的设计提供基本数据外,还对新颖丁坝型式和结构的探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涌潮条件下排桩式低丁坝水力学冲淤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在水槽中用动床模型试验手段研究了涌潮条件下不同透水率的排桩式护塘低丁坝群的水力学冲淤特性,并探讨了低丁坝的护滩保塘机理,结果表明,不透水的排桩式丁坝群,其坝田部位可减冲1-1.6m,与相应方案的堆石坝研究结果相近;随着板桩丁坝透水率的逐渐增大,滩地防冲作用逐渐变小,然而透水率大于60%的丁坝,仍有0.8m以上的减冲能力,低丁坝的保滩护塘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涌潮潮头的阻挡作用,对涌潮快水的减冲作用和在落潮期回流淤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涌潮作用下丁坝附近水流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力隐式算子分割法(PISO)求解雷诺时均方程和RNGκ-ε紊流模型,建立了描述涌潮作用下丁坝附近水流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水流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物理变量采用交错网格布置,自由表面应用流体体积(VOF)法追踪。该数学模型得到实测资料的验证后,数值模拟了钱塘江涌潮作用下丁坝附近的流场、自由水面、涌潮变形和涌潮压力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丁坝附近水力特性受涌潮影响较大,来潮初始,丁坝附近紊动强烈,流场和自由水面变化很大;丁坝上涌潮压力急剧增大,且丁坝不同高程处的压力几乎都在同一时刻达到其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强潮河口桩式丁坝减冲促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塘江涌潮气势雄伟,世界闻名,但对海塘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丁坝型式——桩式丁坝,从现场观测资料对比、实体模型试验和机理分析三个方面,分析桩式丁坝的减冲促淤效果,探究丁坝护滩保塘的机理.与堆石丁坝比较,桩式丁坝具有设计合理、施工简易、坝体内无内压力、有效地减轻了局部冲刷、便于维护检修等一系列优点。桩式丁坝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河道整治、海塘保护等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泥沙级配对丁坝附近冲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m  SY 明道华 《人民长江》1994,25(1):59-62
根据大量的水槽试验数据,提出了统一形式的丁坝附近最大清水冲刷深度公式,它仅涉及行近水流要素、泥沙平均粒径和丁坝长度。对于均匀沙和与主流方向垂直布置的竖墙式丁坝,提出了预佑最大清水冲刷深度的经验公式。这项研究还提出了考虑泥沙级配对丁坝附近冲刷影响的函数。不过,在现阶段,这种相关关系只是初步的,尚需更多的数据来证实该方程的通用式。  相似文献   

10.
在涌潮水槽中,通过对漫水堆石水丁坝根部不同附加工程保护措施情况下,丁坝上游侧冲刷坑形态的试验对比分析,以及对坝根部位水流流态特征的观察分析,提出适用于此类漫水丁坝坝根部位防冲保护的工程措施和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1.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是一种新型丁坝。本文以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井柱桩透水丁坝群和实体丁坝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床模型试验。用测针测量各丁坝群附近地形,并用Surfer8.0绘制各丁坝群附近的地形图。结果表明: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累积效应减少局部冲刷的性能最好,其次是井柱桩透水丁坝群,实体丁坝群性能最差。最后详细地分析了各丁坝群减少局部冲刷差异性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建造丁坝是汾河上游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一般而言,丁坝工程往往是以群坝的形式构筑,但现有试验研究大多是针对单个丁坝进行的。本文针对汾河上游重点河段及丁坝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局部概化模型试验研究,系统地观测了不同坝群、坝距等条件下的水、沙运动及局部冲刷规律,获得了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丁坝在堤防险工护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坝这种护岸形式虽有稳定河势的作用,但也破坏了河道中原有的水流结构,改变近岸流态,态必增强坝头附近局部河床的冲刷危险,常有坝头附近形成较大冲坑,危及丁坝自身安全的情况发生,而且在不同条件下,这种护岸形式较平顺式护岸的石方量2-3倍,因此,一般情况下凡达宜修建平顺式护岸的则不修丁坝,尤其不宜修长丁坝。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强潮区排桩式丁坝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桩式丁坝是继传统堆石丁坝之后的一种新型丁坝。从传统堆石丁坝的设计特点的论述到基础深、耐久性好的排桩式丁坝的提出,并对排桩式丁坝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作了深入探讨分析,并推荐一种设计排桩式丁坝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5,(9):54-58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流速降低了约46%,水力插板实体丁坝及井柱桩透水丁坝坝后流速分别降低了约16%和30%;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未出现明显的回流区,使其坝后淤积高度大于另外两种型式丁坝;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比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与井柱桩透水丁坝在维持自身稳定性上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弯曲河流的凹岸易受到冰排的撞击而发生磨蚀、崩岸,该处的护岸工程也会在冰排撞击作用下发生破坏,丧失防护功能。研究冰排的运动规律,进而保护河岸意义重大。丁坝作为治河建筑物会明显改变水流条件,而冰排随水流而动,丁坝的存在必然会对冰排的运动产生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河流凹岸布置丁坝后冰排的运动特性,比较了5种不同丁坝布置形式对冰排运动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从防冰效果看,双丁坝的布置方案要优于单丁坝布置方案;单丁坝布置方案中,弯道60°布置位置最佳;弯道首、尾部的双丁坝布置形式中,长丁坝的布置形式较短丁坝布置形式效果更好;在弯道后加置1~2个短丁坝可以使双丁坝布置形式的防护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丁坝冲刷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长历时冲刷过程试验,探讨了丁坝冲刷随时间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有关因素如床沙粒径,丁坝大小与水流条件对冲刷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清水稳定流条件下描述冲刷过程的表达式。研究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冲刷过程仅仅与时间无量纲数τ有关,冲刷初期,冲坑发展很快,并达到总督绝大部分,以后逐渐趋势于冲刷平衡。最后本文还就试验结果同桥墩冲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单排桩式丁坝的优点及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坝在钱塘江强涌潮区海塘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排桩式丁坝与传统的堆石丁坝比较具有承受涌潮冲击力强,不易损毁,节约抢险与维修费用等优点,对单排桩式丁坝的优越性及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强潮河段弯道海塘建设维护中,如何有效布置丁坝群才能达到最优防护效果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柯桥海塘为例采用整体物理模型对设计强潮动力条件下的不同丁坝布置形式的防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丁坝高程宜布置在平均潮位以上,低丁坝群的坝距与坝长比控制在3.125内较为合适,采用两低一高的布置形式防护效果性价比相对较优。研究结果可供强潮河段弯道海塘丁坝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丁坝是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中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工程实践中多采用抛石透水丁坝,此类丁坝具有一定透水性, 在现有丁坝水沙特性研究中极少考虑透水性对此类丁坝的影响。不同的空隙率和空隙尺寸对改善透水丁坝附近水位场及流速场具有不同效果。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了3种空隙尺寸和5种空隙率工况下透水丁坝周围水面线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隙率和不同空隙尺寸等因素对透水丁坝周围水面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实体丁坝,在一定的空隙率和空隙尺寸条件下,透水丁坝对其上游的壅水效果更佳,同时还可增加其下游水深,降低纵横向水面比降,对改善丁坝右侧束窄段水流形态、减轻丁坝水毁、延长其使用年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