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炼化碳四不仅是炼化企业的重要炼油以及化工副产品,而且还是碳四加工装置的重要资源。炼油气分轻碳四分离工艺在炼化企业中应用广泛,其分离效果对化工MTBE装置的进料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轻碳四的结构,并分析了炼油轻碳四和乙烯裂解碳四的组分情况,然后采用Apen Plus对轻碳四异丁烷异丁烯分离情况进行模拟,同时对比分析了单双塔两种方案,最后得到最优方案,从而为分离工艺包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炼油、芳烃和烯烃产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炼油工业也从大量生产清洁燃料逐步转型为兼产基础化工原料。本工作分析了传统炼油型方案加工催化柴油(LCO)等劣质资源的技术现状,指出稠环芳烃资源化工型利用是助力传统炼厂向化工转型和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可低成本生产芳烃和烯烃等化工原料。在提出化工型转化方案必须满足的五项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可实现联合副产稠环芳烃资源化工型利用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策略。不同于炼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建议采用低空间指数沸石开发化工型加氢裂化催化剂,提高芳烃产品收率和纯度。为消除加氢精制过程生成的氨对沸石酸性中心的抑制作用,建议采用加氢精制-选择转化两段转化工艺方案。结合化工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和两段转化工艺方案,能够实现稠环芳烃资源的高效化工利用,轻质芳烃的质量收率大于45%,二甲苯纯度大于98.7%,碳九、碳十重芳烃满足芳烃装置进料要求,联产的饱和轻烃产品和乙烷满足蒸汽裂解装置进料要求。  相似文献   

3.
炼油气分轻碳四经过异丁烷异丁烯分离塔分离后,塔顶的异丁烷等轻组分留在炼油区供烷基化;而异丁烯等重组分经过脱硫精制和选择性加氢处理供化工MTBE装置.本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轻碳四异丁烷异丁烯分离,并进行单双塔方案对比,得出最优方案,为工艺包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炼油气分轻碳四经过碳四分离处理后可满足化工MTBE装置的进料要求,从而实现炼油、化工物料互供,提高公司碳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对中海炼化惠州炼油二期项目新建烯烃转化装置进行了介绍。新建烯烃转化装置采用LUMMUS技术来源,通过碳四原料预处理、碳四选择加氢、反应精馏和烯烃转化反应等单元,将碳四和乙烯原料转换为丙烯,充分利用炼化装置副产碳四组分,并达到增产丙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固体核磁共振(13C NMR)测试方法,对五类不同煤化程度的10种煤样进行分析测试,对谱图分峰后所得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煤化程度煤中各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内在联系,阐明了各官能团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整体呈互补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脂碳率下降,芳碳率上升.氧接芳碳和侧支芳碳含量减少,氧接脂碳含量增加;受煤化程度、构造应力和破坏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他结构参数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贤勇  宗志敏  孙林兵  秦志宏  赵炜 《化工进展》2006,25(10):1134-1142
介绍了重质碳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资源,其高效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制约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是人们迄今缺乏对其中有机质大分子组成结构的了解。评述了以分子煤化学理论作为指导,利用可分离和非破坏或轻度破坏性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质碳资源中可溶有机质,特别是有机大分子成分的组成结构及研究进展,可以为开发从重质碳资源中直接分离高附加值化学品和定向转化重质碳资源为洁净和高热值燃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工艺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福建炼油,乙烯合资项目的碳四烃资源组成和数量的分析,对将来碳四烃的综合利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给石化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绿色低碳的转型工作已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以2021年亚洲炼油技术会议(ARTC)为出发点,分析并总结了亚太地区石化行业的最新现状及其在炼油、化工、生物燃料、装置设计维护、资源循环利用和制氢方面的发展动态.综合法规政策、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行...  相似文献   

9.
张丽  马善恒 《应用化工》2023,(6):1874-1878
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资源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的机理和主要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类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保证碳资源转化利用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煤资源非能源利用的物质基础出发,分析和讨论了煤化中炼油和煤焦化工、煤气化、碳一化学工业、电石与乙炔化工、煤的裂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煤化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雪静  李振宇  张璐瑶 《化工进展》2012,31(6):1389-1393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停滞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炼油业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总炼油能力已占世界份额的28%,成为了推动世界炼油业发展的生力军。本文分析了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的炼油企业面临的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和原油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炼油产能过剩、来自中东的竞争压力显现、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增大等挑战,提出了扩大原料来源、强化炼化一体化、加强技术创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FTIR和13C NMR对印尼油砂沥青中的脂肪烃结构、芳香烃结构、含氧官能团以及碳骨架进行研究,并就印尼油砂样品中较高的硫含量进行XPS分析。结果表明:4个印尼油砂样品沥青中脂肪碳含量均占到了70%左右,脂肪烃主要由亚甲基构成,甲基与次甲基次之,样品中有大量的烷基侧链。FTIR无法准确分辨芳香烃部分的苯环取代结构,通过13C NMR发现芳香烃中质子化芳碳的含量较高,桥头芳碳与侧枝芳碳为主要非质子化芳碳,由带质子化芳碳的比例大小可以推断样品芳香环上的取代度为2~4。样品含氧官能团部分以C-O形式存在于醇和醚中,部分以羧基形式存在。样品中硫主要为有机硫,芳香族硫化物含量最高,其次为脂肪族硫化物,存在一定比例亚砜。无机硫以黄铁矿硫与硫酸盐硫形式存在,由于油砂表面被有机质包裹,无机物裸露较少,XPS没有测得硫酸盐硫,黄铁矿硫的检测值也偏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化工品如低碳烯烃及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BTX)等存在缺口,因此应推动炼油向石化的生产转变,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提高化工品供给。我国原油馏分偏重且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利用重油生产低碳烯烃等化工品成为技术关键。本文介绍了重油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裂解单项技术典型工艺,包括重油深度催化裂解(DCC)、催化热裂解(CPP)及重油裂解制烯烃(HCC)工艺,认为催化裂解技术的发展在于催化剂的改性与反应器型式的革新优化,下行床反应器前景更为广阔。同时,本文也介绍了从重油或原油通过加氢裂化联合催化裂解、蒸汽裂解及芳烃装置一体化生产化工品的几种国内外工艺技术及工程项目。在单项技术无法取得明显突破之前,炼化一体化生产化工品具有集约化、高效化、灵活性高及经济效益好等优势。一体化技术的重点在于重油(渣油)的深度转化,可通过渣油的加氢裂化工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应走跨行业联产的高效节能之路(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不同煤化工工艺、煤电联产工艺、煤-电-化联产工艺路线的能耗和经济效益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的煤炭资源优势,建议以生产石油产品、低碳烯烃、替代天然气为目标产品的煤化工企业与炼油、热电企业联合,以达到减少投资、降低能耗、优化管理、减少CO2排放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Physical refining of edible oils has received renewed interest since the early 1970s when the process was reintroduced on a large scale to refine palm oil in Malaysia. Subsequent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have also shown that physical refining can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caustic or chemical refining, not only for high free fatty acid (FFA) oils such as palm, but also on low FFA oils such as soybean oil. In either case, the physical refining system results in lower oil loss than chemical refining and also eliminates polluti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oapstock acidulation. In physical refining, however, the oil pretreatment and efficiency of the distillation are two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to guarante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produ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hysical refining system as it is today and how it can be used on two different edible oils. An actual case study showing the effects of the pretreatment in a commercial operation is also presented. Presented at the 73rd AOCS annual meeting, Toronto, 1982.  相似文献   

16.
王擎  崔达  迟铭书  张宏喜  许祥成 《化工学报》2015,66(7):2670-2677
通过控制桦甸油页岩干馏终温,得到5个不同终温下页岩油样品,对各页岩油样按沸点300℃进行切割,其中轻质油馏分(<300℃)进行GC-MS检测,对产物分类统计,分析页岩油组成成分随干馏终温变化规律;重质油馏分(>300℃)进行了1H和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谱图积分获得其氢、碳分布情况,研究了干馏终温对页岩油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轻质油组成中脂肪族化合物占绝大部分,其中正构烷烃、α-烯烃和正构醛、醇三者具有同源性,均由烷基自由基生成。随着干馏终温的升高,长链烷烃分解,支链烷烃侧链断裂,使轻质油脂肪烃碳链长度变短,重质油直链脂肪烃增多,页岩油发生更多的芳环缩合反应导致轻质油与重质油芳香环数量均增多,同时轻质油中芳环缩合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铝、树脂、活性炭对矿物油中的苯并[a]芘等八种多环芳烃吸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在温度200℃和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八种芳烃脱除效果明显,脱除率可达48.2%。吸附剂种类及吸附温度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效果影响较为关键,该方法可应用于生产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的原料预处理或产品后精制过程,使生产操作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8.
干馏终温对油砂油化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擎  戈建新  贾春霞  许晓飞  刘洪鹏 《化工学报》2013,64(11):4216-4222
引言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油砂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一种,因其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不断降低而越来越受到资源需求者的极大关注。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蕴藏油砂资源,主要油砂资源国有加拿大、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美国[1]。据统计,全球油砂可采资源量约为891×108 t,占世界油气资源可采总量的32%[2]。油砂又称沥青砂或焦油砂,是一种含有沥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化学转化产品谱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勇  朱莉伟  邢杨  孙润仓  蒋建新 《化工时刊》2011,25(6):49-55,66
生物质生物精炼是替代化石精炼维持社会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生物精炼体系将采用平台精炼方式生产谱系产品,其精炼产品能同时满足社会对能源和化学品的需求.生物精炼主要采用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方式进行炼制,化学转化具有更高的可设计性和应用范围.甘油、3 -羟基丁内酯、乙酰丙酸、2,5-呋喃二甲酸、葡萄糖二酸及山梨醇是6种...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干酪根化学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对5种不同地区的油页岩干酪根分别进行XRD、13C NMR与FT-IR分析,获得重要结构信息。通过XRD检测分析,确定5种干酪根以长程无序的聚合状态存在。采用13C NMR技术表征出干酪根的碳原子化学结构,并获得碳骨架结构的18个重要参数。最后利用FT-IR技术对干酪根官能团进行定性分析,与 13C NMR实验结果互相验证,得到干酪根化学结构的详细信息。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酪根脂碳结构最多,高达60%~90%。其中又以亚甲基碳为主,有77%~90%,且多数为直链结构,脂环或支链结构较少。芳碳结构除桦甸以单环为主外,其余均为单环和多环结构并存,其中多环结构以迫位缩合为主。氧结构总体以碳氧单键(醇、酚或醚基)和C=O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羧基类C=O多于羰基类C=O。变质程度低的干酪根中存在较多C=O,而高变质程度的干酪根则以碳氧单键C-O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