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第一座零碳绿建筑——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亚方舟"启航 台湾保界最注目的焦点,号称世界第一座"亚热带绿建筑教育中心"的"绿色魔法学校",2009年已顺利取得台湾"钻石级绿建筑候选证书"之认证,未来预计将取得美国绿建筑协会"白金级绿建筑"的认证.  相似文献   

2.
1绿色理念2000年台湾成立了"绿建筑标章"的审核制度,以"生态"、"节能"、"减废"、"健康"4个面向9大指标检视建筑。尔后10年,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陆续完成了一些台湾绿建筑分级最高等级—钻石级的绿建筑项目:北投图书馆(2005)、台北国际花博新生三馆(2010)、工研院六甲宿舍(2009)、淡水艺术工坊(2009)、嘉义产业创新中心(2011)和那玛夏民权国小(2011),随着台湾的绿建筑运动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中央财政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以下条件:新区已按绿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在这些规划和行动方案中都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简称:绿建委)全体成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学术团体的组织平台作用,围绕发展绿色建筑核心业务,利用建立起来的工作网络,推动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深圳建设领域绿色建筑主题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纲领和配套的9个文件、80项具体工程,出台了《打造绿色建筑之都行动方案》。在第四届困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关于建设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将156平方公里的光明新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绿色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作为地方行业组织,也是中国绿建会深圳分会。自2008年12月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寻求发展之道。在中国绿建委的指导下,在地方行业主管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度协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更大的收获是锻炼了一支团结、实干的队伍,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8年4月2~3日,以"推动绿色建筑迈向质量时代"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简称"国际绿建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国内外3 000余名代表出席。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一、绿色工业建筑学组成立2008年10月7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称"中国绿建委")根据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及社会需求,积极推进我国工业建筑在"四节二保一加强"方面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建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优势和作用,决定在中国绿建委下设立"绿色工业建筑学组"推广机构。学组成员由科研院所、工业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的12个单位的14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行动方案》,其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使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绿色建筑浪潮的重要基地,把深圳打造成绿色建筑之都。围绕该目标,深圳下一阶段将落实细化既有成果,并重点推进绿色建筑标识的工作,为全面探索和普及具有深圳特色的本土、低耗、适宜的绿色建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财政部定于2008年3月31日~4月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举办"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城乡建设模式的转型,也有利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远利益;要从规划、设计、技术等方面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4月1日,"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主持,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丹麦、世界绿色建筑协会等国内外政府官员和业内知名企业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演讲。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绿建大会因为此前《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颁布而引得业界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都市绿色住宅——沪上·生态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立足"沪上"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光、影、绿、废"5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家"的"乐活人生",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展示并探讨都市绿色住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建筑节能》2013,(12):106-10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动全国绿色建筑更加广泛、深入、健康的发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绿建委1印发了《关于申报地区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姐知》),正式启动并稳步推进“建立地区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绿色建筑基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1江苏省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概况汀苏省于2010年起,率先设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从单一集成应用、规划化应用方向发展,积极实践绿色生态示范区。2010~2013年,示范区内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近7500万平方米,约占全省绿建项目数量的71%。2014年,新增10个示范区,其中8个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县(区),将从更大的城市层面开展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2低碳生态专项规划方法研究低碳生态专项规划重点领域包括城市空间符合利  相似文献   

15.
获得台湾"2006年最佳优良绿色建筑大奖",以及"2009年钻石级绿色建筑标章"认证的台达电子公司南部科学园区厂房办公大楼,落成后3年连续完成节能34.5%的成效,员工问卷调查的满意度高于95.0%。它并不是昂贵的绿色建筑,而以最普通、廉价的一般绿色建筑技术(建造费只有一般水平),达到美丽、生态的永续建筑水平。  相似文献   

16.
景泉  贾濛  周晔 《建筑技艺》2022,(2):49-53
以"文绿一体"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设计模式与技术体系为基础,梳理乡土聚落与民居的传统生态营建方法,提出"在地生长"设计创作路径并建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设计体系,建立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运行效果后评价体系,对示范工程的建成运行效果进行论证、评估及最终检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国内外大环境更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加大了推进发展绿色建筑的力度.我国政府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国家战略.推进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中国绿建委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坚持横纵两条线的机构发展建设路线,推进组织机构的建设,使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发挥绿色建筑专家队伍的优势,积极开展绿色建筑专业培训,推广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绿色建筑机构以及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国外企业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建筑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对各省的要求,2013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3〕18号。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  相似文献   

20.
《建筑》2009,(17):95-95
自2006年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生效后,借助标准之力的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也逐渐驶入了快车道。5月21日,由飞利浦照明主办的“绿色之光点亮未尜’绿色办公建筑研讨大会,围绕着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各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其中,与标准融合的先进技术与创新的金融手段,成为这届大会中令人瞩目的亮点,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继续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