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对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有机化学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在有机化学授课中很有必要引入有机化学史,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虑有机化学的特点,需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这样可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雅琴  葛云霞 《煤》2011,20(12):79-81
在煤矿中传统使用的瓦斯传感器存在着测量精度低、稳定性差、无法自动预警等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AVR单片机的煤矿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在方案当中的传感器采用了多个瓦斯元件,并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最小二乘数据融合算法,将多个瓦斯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实现了瓦斯检测反复测试和信息化处理功能,整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瓦斯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反复测试良好、维护性能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斌  刘莹 《煤矿机械》2008,29(6):10-11
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和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举例说明其在微摩擦测试装置中的使用、应用效果以及优缺点,探讨了光纤传感技术和光纤位移传感器今后的使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绳提升机钢丝绳动态张力测试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直接测量钢丝绳动态张力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了应变式剪切测量原理,具有体积小,测量范围大,便于安装,不改变连接装置结构等特点。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其静动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查剑锋  徐孟强 《金属矿山》2015,44(9):131-134
仿真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从传统教学的不足与仿真教学的优点入手,针对传统矿山开采沉陷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开发了基于VB的开采沉陷预计与控制仿真试验教学系统,将仿真教学引入到矿山开采沉陷学教学过程中。在论述系统开发原理及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系统3大模块——地表移动变形分析模块、动态演示模块及开采沉陷控制技术模块的功能与特点。基于本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地表及岩层破坏机理,开采沉陷预计、开采沉陷防治等重点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将计算机仿真教学纳入到矿山开采沉陷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最前端的信号采集设备传感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煤矿井下传感器技术有待改进和提升。基于此,开展了煤矿井下无线定位多功能传感器的研究,并对传感器定位性能、多信息传输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矿井下传感器的无线传输、定位、故障诊断等核心功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廖波  周国庆  毋磊  赵光思 《煤炭学报》2012,37(9):1576-1580
以填充型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为基础设计了新型压力测试传感元件,重点分析了新型压力传感器的优点及价值。对传感元件的压阻机理进行了介绍,并与普通型振弦式压力盒进行了对比,新型压力传感器结构具有制作多点压力分布测试传感器的明显优势和特点。通过室内压力试验及对某选煤厂筒仓基坑工程加筋土垫层中的压力实测,初步验证了新型压力传感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总体表明,基于导电复合材料的新型压力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性强等优点,为岩土领域压力测试特别是压力分布测试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Wifi的巷道离层和变形监测节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基于Wif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到煤矿监测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使用位移传感器对巷道离层、变形进行监测,节点硬件开发基于低功耗Wifi芯片GS1010,软件开发基于μ-velosity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发送。介绍了节点的软硬件设计,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节点射频发射功率为9 dbm,节点与无线接入点AP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38 m,监测节点可在井下复杂环境中正常工作,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气敏传感器的原理及在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瓦斯爆炸的危害、瓦斯爆炸的原理引入,分析了气敏传感器在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中的重要作用,设计了应用气敏传感器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应用电路,并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确定了组成电路各元器件的选用方法、功能特点及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新民  于栋 《煤矿机械》2007,28(6):38-40
介绍了矿用通风机性能检测过程中风量测试的3种方法:机械式风表测风、传感器测风和静压差测风,以及它们的特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详细阐述了静压差测风方法中测压断面的选择、差压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及理论公式的推导等。  相似文献   

11.
刘喜双  王知强  王玉峰 《煤炭技术》2012,31(12):222-223
单片机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分析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单片机课程建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电子竞赛成绩、毕业设计和就业情况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杨兆楠  张枢  冯福生 《煤炭技术》2013,32(2):206-207
针对机械工程及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学,提出分组教学方法,并对分组教学的实施、作业的布置、课程的考核提出了具体方案。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学>的课程特点和不足,本文介绍了进行"工程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并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回访和总结,指出"工程案例"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弥补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4.
柳翠寅  蒋斌  欧方平 《煤炭技术》2012,31(3):246-248
文章分析了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及旧的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能力存在的不足和现实状况。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项目设立几个方面来研究"项目教学法"教学体系的实施。通过逐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比,证实了这一教学体系更加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需求,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以工程为载体,以文化为背景,以人文精神为内在核心,传递给学生"科技以人为本"的工程伦理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理渗透,培养文理兼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一本科生开设的《工程教育》课程为例,介绍了该门课程围绕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人文精神培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及进行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为理工科院校培养文理兼容的优秀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煤炭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兴趣分班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许多高校进行了推广,选课制得到了广泛地实施,然而对于教务管理来说,如何进行网上选课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高校体育选课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选课,能够针对大量数据实行统计与检验,避免了人工处理时的错误,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PowerBuilder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精心设计项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工程项目课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改革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工程项目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模拟工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模拟工程项目",学生将学习从模拟工程项目分析、实施到最终实现这个模拟工程项目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李明新 《煤炭技术》2013,(3):238-240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限制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图》的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加全面、立体地向学生展示《机械制图》的空间结构和绘图方法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文章研究了信息技术下应用SolidWorks软件辅助《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从而推动我国《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彭德红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2):333-334
根据《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特点,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强调课程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意义;精心挑选教材,备足教学参考资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执业资格证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