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钢高炉由于受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特殊性的制约,其铁损远远高于普通高炉.通过现场测试取样分析,首次确定了攀钢高炉的铁损走向与铁损分布的定量数据以及铁损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高炉炼铁过程中,铁水硅含量是表征炉温热状态的主要参数指标.本文利用包钢6#高炉2011年连续2个月的铁水硅含量700炉生产数据,将金融领域中预测股票波动的时间序列模型用于高炉铁水硅含量的预测中,建立了铁水硅含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重点考虑了炉温的波动性、非对称,性、异方差性,克服了以往炉温控制模型只针对炉况较稳定时才能预测的缺陷.因此该炉温模型预测命中率达到80%,取得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作者应邀来我院讲学的演讲稿,今将原稿译出,供读者参考。对铁水处理的评价是在以前的研究工作的墓础上进行的,讨论的中心是CaO欢添加剂脱磷。前言自_L世纪以来,炼钢和高炉炼铁已成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工艺过程。一般铁水含有一定浓度范围的硅、硫、磷,它们取决于炉料中的原材料的质量和高炉的操作情况。考虑到铁水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最后产品钢所规定的成分,最好,在  相似文献   

4.
攀钢高炉由于受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特殊性的制约 ,其铁损远远高于普通高炉,通过现场测试取样分析,首次确定了攀钢高炉的铁损走现与铁损分布的定量数据以及铁损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7,26(4):317-317
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2500m^3高炉是不锈钢冶炼铁水的主要来源.对以直接利用高炉铁水冶炼不锈钢为特点的宝钢不锈钢分公司来说,高炉铁水的质量和成本显得更加重要,而高炉节能技术对我国现有炼铁技术水平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2500m^3高炉为了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鱼雷罐周转数量和评价指标已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考虑不全的问题,为实现合理预测鱼雷罐周转数量和科学评价鱼雷罐运行效率,本文以W钢厂鱼雷罐、高炉和连铸机为研究对象,解析了鱼雷罐运行过程和时间,建立了鱼雷罐周转周期数学表达式,提出了用于分析高炉供铁量和连铸机需铁量关系的铁水供求因子,计算出不同高炉利用系数和连铸机不同连浇炉数条件下的铁水供求因子;对应铁水供求因子分别小于、等于和大于1,建立了数量计算模型、周转率模型和有效利用率模型,形成了较完善的鱼雷罐控制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实际,不仅可有效减少鱼雷罐周转数量,提高鱼雷罐周转率和有效利用率,而且为炼铁-炼钢界面系统运行优化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充实了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钢70t转炉炼钢系统优质高碳硬线钢生产数据,分析了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对硫含量的控制。结果表明:依据原辅料条件,控制入炉铁水S≤0.005%,入炉总硫量≤12.47 kg,转炉终渣碱度3.5-4.0,终渣Fe O20%,转炉终点温度1630℃-1650℃,转炉终点平均硫含量为0.012%。钢中硫含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满足产品要求,并实现了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高能耗、高污染、极为复杂的冶炼过程中,高炉是极为重要的反应器。软测量技术是在线实时预测反映高炉能耗和运行稳定性质量指标的关键技术,在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和带来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高炉炼铁过程中的数据驱动软测量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目前尚无关于高炉炼铁过程数据驱动软测量技术的系统性总结与评价。本文详细总结了高炉炼铁过程数据驱动软测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现状。具体而言,首先对高炉炼铁中使用的各种数据驱动软测量建模方法(如多尺度方法、自适应方法、深度学习等)进行了全面分类总结与分析。其次,对高炉炼铁中数据驱动软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如硅含量、熔铁温度、气体利用率等)作对比分析。最后,展望了数据驱动软测量技术在高炉数字孪生、多源信息融合、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方面的潜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炉硅含量预测控制的时间序列混合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间序列原理,对铁水硅质量分数w(Si)序列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主体成分.综合炼铁工艺理论和6号高炉炼铁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铁水硅质量分数w(Si)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w(S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料速、风量、喷煤、透气性、富氧率、铁水物理温度和渣碱度.建立了由AR(2)、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混合构成的w(Si)预测控制的传递函数模型.使用包钢6号高炉生产数据验证表明,此模型克服了以往炉温控制模型把炼铁理论和统计知识分离的缺点,炉温预报的命中率高达84%,预测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冶钢的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共产党员:他们是本单位运筹帷幄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名字与一个炉台、机组乃至一个分厂的指标、效益紧密相联。岳强他出任一炼铁厂长之前,该厂3座高炉,生铁产量长期徘徊在月产3万吨左右,高炉系数、焦比、吨铁成本等等指标均遭  相似文献   

11.
喷吹不同的煤粉对高炉冶炼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煤粉本身费用(包括运输,加工费用在内)的变化;其二是炼铁焦比,高炉产量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本文提出了更换煤粉时对生铁成本、经济效益影响的计算方法及算式。它有助于指导高炉对喷吹用煤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配料计算数学模型以物料平衡为理论依据,以炼铁原料成分、辅料成分、燃料成分及铁水成分等多组参数为计算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计算铁水所需数据.计算流程基于该数学模型和具体生产工艺设计.系统软件包括原料成分输入和配料计算等子系统.系统采用了ORACLE数据库系统和c#语言进行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高炉操作人员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计算精确性和界面的美观便利下成功应用于高炉配料现场.  相似文献   

13.
高炉内煤气流分布是高炉冶炼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以五、六十年代自己在太钢的实践为基础,观察和回顾了建国后国内炼铁生产的实践,探讨以高炉为主体设备,以矿石(包括采用烧结、球团矿,还是天然矿入炉或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主要原料的炼铁生产,有没有一种能使高炉顺行较好,并可取得较好的生产指标的基本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模式? 作者从煤气流分布与高炉顺行、煤气流分布与冶炼低硅生铁、煤气流分布与降低焦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正确的焦比计算公式,它与目前沿用的方法相比较,基本上不受给定焦比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可以用来检验设计时选定焦比的合理性。本文还提出了应用这个焦比计算公式,在电子计算机上用迭代计算方法,求得炼铁设计中合适焦比及一整套工艺计算数据的计算方法。本文为电子计算机在炼铁设计中的应用及炼铁设计在工艺计算上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炉法冶炼钒钛磁铁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TiO225%左右的高钛渣。含钛高炉渣是宝贵的二次钛资源,但大量堆积会污染环境,湿法提钛工艺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湿法冶金处理含钛高炉渣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酸浸湿法冶金的工艺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含钛高炉渣的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不断推动实现攀钢含钛高炉渣的真正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控制系统的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控制理论的有关知识,建立了高炉铁水硅含量的模糊控制预报模型,并用某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为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1300~1500℃内处理高炉钛渣,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温度对Ti(C,N)晶粒的生成及其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温度范围内合成钛渣碳氮化后都有Ti(C,N)生成。随温度升高,Ti(C,N)相含量逐渐增多,晶粒明显长大。1450℃时Ti(C,N)相生成最多。与合成钛渣相比,攀钢高炉渣中生成的Ti(C,N)晶粒明显要大,合成钛渣中的为1~3μm,攀钢高炉钛渣中的为3~5μm。攀钢高炉渣中的Ti(C,N)相易附着在金属铁上形成或长大。金属铁提高Ti(C,N)晶粒尺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攀钢低钒铁水成分,通过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低钒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情况进行平衡计算分析。O2,CO2和FeO三种氧化剂,都能够使铁水中的硅、钛、锰、钒氧化进入到钒渣中,氧化顺序为钛、硅、锰、钒。三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比较,FeO最强,O2次之,CO2最弱。氧化低钒铁水的钒渣的组分的最大的区别是FeO的百分含量,最少是CO2作为氧化剂时,百分含量为20.1%,钒渣的质量相对较好,所以能够使铁水中各元素的选择性氧化最佳的氧化剂为CO2。  相似文献   

19.
在1977年7月冶金部负责同志主持的渡口会议上,决定由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钢、株钢、重庆大学、中南矿冶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十多个兄弟单位组成“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及高炉冶炼试验组”,对攀枝花铁精矿氧化球团进行实验室、实验室扩大和半工业性试验研究。我院炼铁专业根据这次会议的决议及冶金部(77)冶科函第203号文件的精神,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先后派出文光远、李曼玲、郑富源、罗海荣等同志及炼铁专业76级的学员到株洲、西昌参加此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高炉高温区热平衡的计算,对炼铁焦比 K 同铁的直接还原度 r_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 k=m+n·r_d 公式。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m 和 n有确定的值,是个常量。它们均由两项构成,即 n 是与铁的直接还原耗碳耗热有关的量,m 是与其他因素耗碳耗热有关的量。通过对 m 和 n 的分析,可以得出鼓风温度及其他因素耗热量变化时对焦比的影响,修正了过去的某些不正确概念。本文为焦比的计算提供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