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雷敏 《建筑》2014,(18):76-76
连梁是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采用合适的连梁截面对结构抗震尤其重要,同时要选取合适的配筋方式提高连梁的延性确保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龙湖中环路西立交主线高架桥为依托,选取主线3×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比较不同设计体系下结构的具体抗震性能以及不同抗震体系对结构布置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隔震体系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从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理念出发,选取典型的城市高架桥,通过研究其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性能指标,分别采用延性抗震设计和减隔震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对比这2种方法在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经济上的差异,表明减隔震抗震设计不仅可获得更优的抗震性能,还可有效地减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4.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某框支剪力墙结构计算分析、参数选取以及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这里着重介绍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措施设计,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对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松岩  冯树宝  焦红 《建筑技术》2023,(22):2742-2746
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对结构的抗震分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性能分析的一系列问题,以一个带有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为例,分析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下,对如何进行结构性能目标的选取及是否满足构件性能目标的评估方法给予说明,为此类建筑进行抗震性能化分析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东振  林树枝 《福建建筑》2010,(8):47-49,82
本文通过PKPM结构设计软件对三层砖混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做了对比,并选取较为典型的底层抗震薄弱部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结构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和弹塑性变形能力的改善程度,并对两种加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加固方法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引言 在应用SATWE软件中,正确地理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全面地掌握软件的功能特点,准确地选取设计参数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给出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基础上,在长期应用SATWE软件基础中,对SATwE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对现行抗震理论的再认识:兼答专家对“框”文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宪恩 《四川建筑》1999,19(4):22-23
人类对抗震的启蒙认识起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20年代才有了静力法,经过遭遇地震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本世纪40年代,产生反应谱法,使人类对抗震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以后又出现振型分解法或振型分解时程法、时程分析法(步步积分法、逐步积分法)、波动理论等。当前研究着重于地震波的选取。结构抗震能力、非结构抗震能力,如隔震、外加机构抗震──伺服法等。既然我们能够精确地获得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地震反应,并按此结果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为什么一次大的地震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生命损失?人们会认为这是地震复杂性所致,而绝不…  相似文献   

9.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抗弯刚度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2,他引:3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设置数量的多少是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是否安全、经济、合理的关键。抗震墙设置过少,结构不安全;抗震墙过多,地震作用加大而不经济,不能充分发挥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结构优越性。根据框架-抗震墙结构连续化原理,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可准确地求出框架-抗震墙结构所需最优抗震墙的抗弯刚度值。同时求得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具体位置,并据此求出7、8、9烈度区不同高度框架-抗震墙结构层面积为1000m^2时所需的抗震墙抗弯刚度值,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高层大跨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估算、弹塑性静力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塔楼与连廊之间的地震位移,确定支座抗震缝的选取.结果表明高层连体结构采用柔性连接是可行的,合理选取抗震缝宽度和支座搁置长度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局部集中损伤破坏易导致整体倒塌的问题,及超静定次数消耗集中且不充分的结构地震失效本质,确定了高层结构耗能构件分批次充分消耗超静定次数的多阶段塑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高层结构塑性发展充分、失效方向可控、失效路径延长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同时,考虑结构多阶段塑性发展过程中地震作用的往复特性、高阶振型影响和非线性内力重分布特点,建立基于多阶段振型组合的标准地震作用,给出了多阶段塑性发展的抗震性能量化需求,建立了基于渐进地震失效模式的高层结构抗罕遇地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层结构渐进地震失效全过程的复杂设计简化为有限塑性阶段的分段抗罕遇地震设计,解决了高层结构难于抗罕遇地震量化设计的难题。为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一幢10层高层结构进行了抗罕遇地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结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以及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对比分析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与按现行规范方法设计的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2g作用下耗能提高了57%,在非线性静力推覆作用下非线性抗力(基底剪力)最大值提高了15.59%。  相似文献   

12.
斜交网格筒-核心筒结构地震非线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交网格筒新型结构体系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为建造高层、超高层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目前该类型结构的地震非线性性能尚未被明确掌握,导致在结构设计中面临体系构件屈服顺序不明确、外网筒斜柱受力和屈服机制不清楚、外网筒地震失效路径不清晰等关键性抗震问题。通过对典型高层斜交网格筒-核心筒结构地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典型模块子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针对该类型体系构件的屈服顺序、斜柱受力和屈服机制以及外网筒的地震失效路径等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类型体系的上述地震非线性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局部集中损伤破坏易导致整体倒塌的问题,及超静定次数消耗集中且不充分的结构地震失效本质,确定了高层结构耗能构件分批次充分消耗超静定次数的多阶段塑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高层结构塑性发展充分、失效方向可控、失效路径延长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同时,考虑结构多阶段塑性发展过程中地震作用的往复特性、高阶振型影响和非线性内力重分布特点,建立基于多阶段振型组合的标准地震作用,给出了多阶段塑性发展的抗震性能量化需求,建立了基于渐进地震失效模式的高层结构抗罕遇地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层结构渐进地震失效全过程的复杂设计简化为有限塑性阶段的分段抗罕遇地震设计,解决了高层结构难于抗罕遇地震量化设计的难题。为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一幢10层高层结构进行了抗罕遇地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结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以及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对比分析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与按现行规范方法设计的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2g作用下耗能提高了57%,在非线性静力推覆作用下非线性抗力(基底剪力)最大值提高了15.59%。  相似文献   

14.
吴黎珍 《城市建筑》2013,(10):54-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建设超高层结构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和优化。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超高层结构建设的现状和现有的抗震性能优化方法、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优化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全文,展望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吉林财富广场工程属于超限高层复杂结构,本文分析了该工程结构体系设计的关键问题,基于现行规范确定了该工程合理的结构体系.针对工程的超限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技术措施.根据抗震设计要求,明确了该工程抗震性态设计指标,并进行了结构的整体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的采用,该工程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蒋晓燕  谢建民 《建筑技术》2010,41(11):1032-1035
汶川地震后,西安的高层建筑业受到地震波影响,某高层建筑填充墙发生较大损坏,从地震能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震害原因,提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并对抗震理论研究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新规范中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念恩  谭正清 《山西建筑》2009,35(15):53-54
以某小区高层商品住宅楼设计为范例,对2008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抗震等级的确定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填充墙的影响作了介绍,从而优化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平面特别不规则的高层住宅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这类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些技巧和应该重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明  叶献国  蒋庆  常磊 《工业建筑》2013,43(6):47-51
巨型结构体系是适应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但目前针对巨型框架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较好地研究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按照我国工程设计规范设计了一个55层39 m×36 m×201 m高超高层巨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7度设防、Ⅱ类场地),以此作为振动台试验原型结构,设计制作1/25的缩尺整体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主要介绍了该试验模型材料的选择、动力相关系数的设计及试验方案的设计,为今后相关类型的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进行了介绍,说明了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