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现代装饰》2012,(7):26-27
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er)的作品展是伦敦乃至整个欧洲最期待的展览之一。他出生于英国西部港市布里斯托尔,是英国青年艺术家队伍中的主要人物。迭明安·赫斯特的作品总能激发现者或爱或恨的情绪,让人无法对之热视无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
<正>2017年6月6日,"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遴选了刘诗园、许宏翔、石至莹、杨牧石、宗宁、厉槟源、黑一烊、王洋等具有代表性的、已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展览中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给予每位艺术家最充分的展示,回溯他们的个人艺术发展历程,呈现他们的创作环境与思维方式,梳理出他们的创作脉络与隐含逻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正>"在路上·2013"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不久前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批评家和青年艺术家汇聚一堂,在为深圳奉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当代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在理论上进行了必要的审视。据策展人之一盛葳介绍,"在路上"实际上代表了在发生过程当中的这样一个概念,这次展览的组织方式也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展开的,参展的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7)
<正>不久前,由联合国人居署青年赋权与城市生态安全委员会支持、各国青年人联络组织的"睛彩·2017国际青年艺术展"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盛大开幕,集中展现了全球青年艺术家的创意灵感。睛彩国际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各国青年人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增强相互理解为宗旨,由中国青年人发起,邀请各国青年人和公益组织参与,为青年艺术创作者打造展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正>"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于2019年12月1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旋转展厅开幕。展览以"美·遇"为主题,意在展现在校研究生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力,呈现新时代中国青年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潜能;意在激发艺术家思考美在新时代拥有的多种可能性;意在启示艺术家行动,为美的传播与推广作出贡献。展览从造型艺术、设计艺术、跨媒介艺术以及文字艺术四个方向征集了大量的作品,经过专家组的层层评审,最终选出了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26日至7月13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推出《谜途:时间·空间·织毯》展。展览展出6世纪至今的百余件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的织毯艺术作品。在这个带有"温度"的展览中,我们将与艺术家一起从生活经验角度,重新发现和探讨装饰、物件、手工艺和现当代艺术的关系。20世纪,让·吕尔萨、毕加索、柯布西耶等艺术家、建筑师开始重新关注织毯创作,并将其视为艺术与设计,绘画与雕塑之外的另一个方向。织毯因其灵活性、可塑性和强烈的质感,很快成为康定斯基、索尼亚·德劳内、米罗、克利等抽象艺术家的表达语言,而后继续被用在如约翰·马·阿姆兰德、迈克·凯利等艺术家的装置作品中。上世纪60年代的"新壁毯运动",使织毯成为了如雅科达·布依克、安奈特·梅萨奇、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奇等女性艺术家表达政治或女权理念的载体。这些兼具视觉和触觉之美的作品带动了西方艺术家朝手工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艺术人类学界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对各类艺术有所关注,但是行为艺术往往难以受到关注。由于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类型不同,其强调最多的是现场性与直接性,因此具有强烈的"不可重复"性与"不可收藏"性等特征,就算同一名行为艺术家表演同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显现的意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文章以现当代行为艺术家马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其行为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与解读行为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1)
女性艺术家群体在艺术界往往被特别"关照",我们经常能看到在介绍男性艺术家时称之为艺术家某某,而当介绍女性艺术家时称其为女性艺术家某某。在自由的艺术国度里依然出现的性别标注是否与性别观念有同一脉络的关联,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6)
<正>8月18日,"写象——首届当代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将在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由杭州市上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办。青年画家白杨、庄丹华、张赫、郅伦飞、黄东兴坚持心中的艺术理想,走在对绘画探索与追求的路上。此次展览是由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发起的"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的首个展览。"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为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学会动态     
正012016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原第十一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审结果公示中国建筑学会于2018年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评审工作会议,本届(第十一届)青年建筑师奖申报者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5所设计单位的119名青年建筑师。评审委员会由13位建筑学界著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担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3)
<正>1月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现代工笔画院、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艺术家创作的精致工笔作品,包括入选作品257件(含入会资格作品61件),特邀名家作品40件,以近年来工笔画家前沿的精品力作为主,既有名家参与,又有青年艺术家竞艳,体现出现代工笔画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1)
在女性主义的观念中,"性别"指男性与女性的文化建构。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起,绘画研究开始不局限于仅仅将女性作为绘画对象,更多的是探索女性作为创作者的艺术语言。潘玉良作为中国首批参加对女性开放的美术课程和留学的佼佼者,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该文从女性画家的身份问题出发,分析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探索女性形象在女性艺术家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并比较分析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3.
展讯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大自然的赞歌——刘中绘画作品展》,《静界·境界》田旭桐水墨作品展,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Anais Martane)《北京肖像》个展,韩国艺术家裴馨京个展,台湾艺术家范姜明道个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5)
<正>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之一的"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于2017年2月24日至3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举行。展览展出了17位亚洲青年艺术家的20余件最新作品,旨在探讨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亚洲,当代艺术家如何使用艺术语言探寻与西方及全球的对话方式,如何将东方的传统文脉传承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亚洲特殊的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5)
<正>2018年3月8日,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湖北站)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该展全国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展览共有48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包括38件获得"曾竹韶奖"的系列作品与10件获得提名奖的作品。来自全国18所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继承了老一辈雕塑家的艺术精神,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9)
<正>"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作为国内首次以古今中外优秀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具有历史回顾意义的展览,由策展人王薇倾力打造。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湮没的自我;解放的自我;观照的自我;表达的自我。将呈现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跨越十个世纪的优秀作品。展览将她们视为一个整体,讲述女性崛起的故事,历经古代的自我湮没,近现代的自我解放,当代的自我观照与自我表达,展现女性艺术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薄发于外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王青云  栾雪雁 《建筑知识》2011,(11):114-117
走进展览现场,空间中散落的衣柜、桌子、椅子、床,还有无处不在的各种不同功用、材质、色彩的织物······仿佛不经意间闯入了一位女性的"闺房"。当解读了这其中隐藏的信息后,人们又顿悟,这何尝不是艺术家本人的精神世界呢?它如同一本日记一样承载着栾雪雁了的心路历程。批评家Marie Terrieux在文章《友情如织》中,对展览这样评论道:"展览以廿几件装置艺术作品展示了她的生活线索以及她与身边人的联系,这种联系见证了她对身边的人的眷恋,也表明了她日渐成熟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0)
<正>不久前,为期20天的"幻·留存——中国当代青年写实油画代表十人展"在北京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行。作为"美丽道青年艺术计划"的第三场展览,此展汇集了陈承卫、蔡杰、来源、任志忠、唐伟民、仝紫云、吴威、张飞、张晓鹏、周梅元10位青年油画家的50幅代表作。主办方表示,此次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借助写实绘画这一媒介,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准确地阐述和表达了各自对于时间、空间的认知。在展览的学术主持尚辉看来,一批以"70后""80后"为主要代表的探索当代视觉经验  相似文献   

19.
荷兰留学的青年策展人高原联系我想做个展览,中国和荷兰艺术家进行展览对话与交流,她给我看了荷兰艺术家的"栖息",与我多年想做的"生物物态"展方案有共同之处,作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状态和环境。我们商榷了几次,定以"生物生态"为题。我愿望多数的艺术家用生物  相似文献   

20.
复感·动观     
《城市环境设计》2011,(7):204-204
"复感·动观(Flourishing and Flowing)——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简介"复感·动观(Flourishing and Flowing)——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3月7日开展。本次展览主题由"复感"和"动观"两个关键词构成,旨在讨论艺术本体中语言与观念之间关系的学术命题。两岸各有12位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以装置、新媒体、影像、新材料艺术构成,共24组,反映了两岸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其中上海青年建筑师卜冰作为唯一的建筑师应邀参展。以"复感·动观"作为"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学术主题,一方面隐喻进入21世纪的当代生活,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瞬息变化的惊人速度与复杂过程,全面牵动两岸社会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活动,并对人们最亲近的日常节奏与景观产生出结构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复感·动观"也标示着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