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
在动画作品创作中,原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动画原画设计这门课程在动画类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就动画原画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动画发展的当今,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开始成为广大动画创作者新一轮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丰富而有意的养料,努力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动画设计的融合点,探求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的方法,进而实现融入中国元素的动画创作理念的创新,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
动画造型是动画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意义上决定了动画的整体风格。所以,近年来我国不断地探讨如何提高动画作品中动画造型的质量,以求创造出更高质量、中国特有的造型风格。目前,部分动画创作者尝试在动画造型中加入一些我国传统视觉元素,但是效果不佳,往往停留在沿用传统元素的形式上,并没有追求元素本身的文化内涵,最后设计出来的动画造型不伦不类。如何推陈出新,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较好地融入中国动画造型,是目前动画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探讨如何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
我国是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传承下来,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更为许多现代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尤其是动画中的传统元素,更是比比皆是,不仅增强了动画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可看性,而且增强了动画的艺术性。文章从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入手,对动画中的传统元素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5.
王宁宁 《现代装饰》2014,(11):169-170
<正>动画作品中创意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创意的来源不会是凭空而来,创意归根结底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就给动漫创作带来独特的视野和无限的素材,本文就以"中国学派"动画为例来分析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给动画创作带来的深刻启迪。中国动画史册中不能缺少四个关键人物,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早在1925万氏兄弟就成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他们将美国动画制作经验与中国的皮影戏、走马灯相融合。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4)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创作出更多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在动画场景中体现传统建筑元素,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传统建筑元素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元素,有利于充分彰显民族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传统建筑元素与动画场景设计,探讨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说起传统中国元素,是我们每个人都足以自豪的屹立民族之林的本土文化。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界、影视界、文学界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动画界必然也是如此。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广泛应用是近年来的持续热点。文章将从欧美动画、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等多角度,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设计中如何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元素不仅能作为珍贵的典藏,也能洗涤人们的心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和动画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于动画中,不仅能增强动画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动画的艺术性。基于此,该文作者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文章从本土化与本土化动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本土化对动画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动画现状做了分析,指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将本土元素从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并加以合理运用,必定为动画创作注入多样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无纸动画是随着图形图像(CG)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型绘画创作方式,通过电脑将原有的美术设定、分镜头设计、原画、色指定、合成特效等尽数完成,可以兼容各种元件补间动画,是一种对主流动画技术的跨越性升级,不依赖纸面绘画的制作形式。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动画教育应引入无纸动画技术,丰富学生创作方式,激发学生制作热情,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该文分析了无纸动画的概念和应用现状,阐述无纸动画教学的优势、无纸动画教学内容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皮影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对现代动画的制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纵观国产的动画作品中,或多或少可以发现皮影艺术元素的踪迹。本文首先通过对比皮影艺术和动画创作的过程,认真的分析了皮影艺术与现代动画在表现手法、制作流程以及创作思想宗旨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意在通过对这些相通之处的了解,在进行现代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皮影艺术的独特的动作特征和造型艺术,来加强动画作品的动作与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动画"国际本土化"的的开放个性和兼容并包的动画创作理念为我国民族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我国动画在民族性方面的缺失,通过立足于传统文化,汲取动画创作营养,积极走出国界有选择性地吸收我国动画创作所需元素,可有效增强动画创作的民族性特征,并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文章结合我国动画实例,从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中国动画的特色方面分析中国动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动画的民族化和个性化特色的分析,过渡到对中国动画的美学基本内涵的阐述,只有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面对欧美、日本等动画强国的挑战,当前中国现当代动画产业应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设计并得到人们的认可。文章意在分析中国动画的现状,阐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及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视觉传达角度探讨优秀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动画场景设计的关系,分析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及优秀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只有将传统文化和动画艺术合理地结合,我国的动画才会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9)
动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动画角色作为动画的灵魂,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动画发展过程中,动画和文化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动画也以"走民族风格之路"为宗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在美、日动画占据动画主导市场的今天,中国动画艺术更要结合、传承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艺术风格。我国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发扬,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动画影响深远。在这样的趋势下,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并将其与动画巧妙地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以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探讨和分析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视觉元素,并论述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体系中一个庞大而独立的系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动画场景的创作中,建筑元素在每一部动画电影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中国古代建筑在墙壁和瓦楞墙上具有独特民族性和地域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正是动画场景所需要的,是动画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并结合动画场景中使用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进行案例研究。指出将中国古代建筑运用到动画场景所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创新性,挖掘中国建筑元素在动画创作中存在的潜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邓雅方 《现代装饰》2014,(2):145-146
正动画是高度依赖文化资源的产业,中国几千年文化资源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包括动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前提。所以立足于当下依靠和挖掘文化资源是发展动画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动画人要不断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不断的发掘提炼,然后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再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切身体会大众的精神期待,在创作中给予正确的导向,不断推进中国动画在民族化形式和内容的探索和创新,"中国"动画才真正谓之中国动画而存在,并且不断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21)
中国的传统元素种类繁多,中国动画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中国的特有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都细腻动人,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和生动的效果,彰显出中国独特韵味。中国动画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墨动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初期广泛的应用民族艺术元素,它主要借鉴水墨画的"精"、"气"、"神"三大要素,各个角度展现水墨在动画中的应用,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有的动画,在国际动画领域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逐渐脱离生活和制作成本的提高,使得二维水墨动画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水墨动画又重新已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还在另一方面展示出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