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封二:上海一和雕塑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封三: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 封底:浙江圣发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浙江衢州立鑫石材雕塑有限公司(新厂)于9月26日在衢州经济开发区隆重开业。新厂占地60余亩,一期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办公楼及铺面房2幢,建筑面积达到9200平方米。新厂建成后,浙江衢州立鑫石材雕塑有限公司将整体迁入,临街的铺面将对外招租。  相似文献   

3.
邓惠青 《石材》2004,(12):47-47
浙江衢州立鑫石材雕塑有限公司(新厂)于9月26日在衢州经济开发区隆重开业。新厂占地60余亩,一期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办公楼及铺面房2幢,建筑面积达到9200平方米。新厂建成后,浙江衢州立鑫石材雕塑有限公司将整体迁入,临街的铺面将对外招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9)
<正>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主办的"献礼祖国"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展于9月27日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展出"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工程第一、二、三期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书法作品共41件,这些作品凝聚了浙江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在艺术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昂扬精神,是浙江省文艺界向新中国70华诞的隆重献礼。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是《安徽文化史件的一部分,已由潘国泰、朱永春和方咸达三位先生编撰完成。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共分七章,约5万余字。内容相当丰富,论述十分清晰,并有独到的观点。为了使本刊读者在全书出版前,能够先睹为快,编辑部征得潘国泰等先  相似文献   

6.
雕塑作为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特有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人类的意识变化。雕塑艺术主要通过雕塑的材料、造型、色彩、立意以及雕塑与建筑、雕塑与环境、雕塑与雕塑等方面来加以表现,而现代雕塑在材料、立意等方面变革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为建筑空间和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色彩是雕塑的元素之一。具象雕塑作为雕塑的范畴,其色彩是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传统具象雕塑的纵深发展,社会的变化,传统的具象雕塑色彩在资源方面呈现出可贵性。尤其,近些年,随着人们欣赏水平、文化消费的提升,民族性色彩较强的传统具象雕塑成为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所追求的。这样以来,传统具象雕塑与当代具象雕塑在色彩上产生了一定的关系。可以说当代具象雕塑是对传统具象雕塑色彩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汤士东 《山西建筑》2007,33(5):8-10
结合建筑与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建筑与雕塑的紧密联系,提出建筑与雕塑的语言交流在不断深化,近几年出现的建筑形态雕塑,扩展了传统的雕塑语言,使雕塑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与建筑环境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雕塑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如著名的石窟雕塑、陵墓雕塑、大型寺庙雕塑等,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不为大多人重视的民间祭祀雕塑,在每个时代都占有一席之地.它继承和发扬了民间传统雕塑“真、善、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文章分析了传统雕塑与三维数字雕塑的特征与区别,提出三维数字雕塑在视觉效果与审美表达方面不同于传统雕塑的独特优势,认为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传统雕塑的审美需求,并且创作出更富有表现力的数字雕塑,是更加行之有效的雕塑表达。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4)
吴为山先生运用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察方法和造型手段,融合现代、后现代的雕塑形式结构,塑造了具有浓郁个人风格的写意雕塑。其写意雕塑亦成为当代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与核心,对于中国当代雕塑发展而言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文章从吴为山雕塑的写意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雕塑写意精神的建构与空间认识基础,同时通过对吴为山及其写意雕塑作品的介绍,探索现代社会雕塑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2)
雕塑语言主要是指用雕塑的手段表达作者艺术思想的方式。它在运用、处理和表达上有着鲜明的个性、时代性和民族性。雕塑涉及许多领域,其作品就是这些因素和信息的综合体。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雕塑理论的不断发展,空间的概念已经成为雕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雕塑的语言范畴。新型合成材料以及多其他新型媒体材料的运用,扩展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形态表现途径,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当下雕塑的时代性,突出雕塑艺术的视觉魅力,从而使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表现材料、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更多的视觉突破。这也是当代雕塑艺术表现的精髓所在。雕塑艺术必须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和表现世界,突破桎梏,往多元化、多维的时空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3.
雕塑设计可以提升工业园区景观体系的丰富性,充分传达地域文化,助力城市形象建设。本文以德化城东工业园四期景观提升设计为例,从主题雕塑布局原则、主题雕塑规划分区、主题雕塑规划结构三方面,阐述了景观设计中雕塑宏观布局。在“瓷光山色”主题雕塑、“紫气东来”主题雕塑方面,对主题雕塑的设计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旨在为其他地区的主题雕塑设计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雕塑可以说是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存在,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全世界和平交流的年代,如何让我国的雕塑艺术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其他国家认识并欣赏我们的雕塑艺术的同时,一定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艺术,要带有中国的艺术气息,体现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中国的雕塑一直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传承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升华,雕塑也发生了改变,这就出现了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现代雕塑又称为城市雕塑。传统的雕塑注重的是精神上  相似文献   

15.
金属材质在环境雕塑中应用广泛,不同金属材质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雕塑造型本身的结合制造出了金属雕塑的特殊效果,这种效果是别的材质无法代替和表现的。在当代金属雕塑的应用中,除了传统的雕塑设计本身,金属与其他材质的混搭也造就了雕塑表现语言的丰富和扩展,环境雕塑的实用性和丰富性在以金属为基础材质的表现下予以更深入地表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8)
现代陶瓷雕塑改变了传统的陶瓷雕塑形式,增加了更具有审美价值的创意。现代陶瓷雕塑通过优美的材质、独特的表达、丰富的内容,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启发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7.
雕塑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景观要素,本文研究了隐喻主义雕塑创作思路,分析某城市广场雕塑设计。景观雕塑的本体创作,以造型再现、材质肌理、色彩隐喻、文化传承实现雕塑的隐喻表达。景观雕塑与环境的融合,构建内敛和开放两种隐喻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许琛 《现代装饰》2013,(11):122-123
由于建筑和雕塑的混淆,雕塑化建筑存在诸多弊端。文章通过例证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雕塑的共性和差异,引出雕塑化建筑是由于建筑雕塑相互融合形成的。并指出雕塑化建筑只有在满足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3)
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渗入雕塑领域,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语言的边界不断延展。文章重点阐释了雕塑概念、观念、空间、材料与雕塑创作者拓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浅析现代雕塑在公共景观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海娜 《山西建筑》2010,36(16):32-33
阐述了现代雕塑艺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现代雕塑与公共景观在多样的形式中的共同点和二者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探讨了现代雕塑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雕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