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介绍了水电厂发电机的灭磁方式,逆变灭磁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逆变失败对机组造成的严重后果。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某电厂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在停机过程中发生逆变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所提出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为同类逆变失败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逆变"对交流侧灭磁与直流侧灭磁的影响,分"逆变"产生的反压峰值大于或小于灭磁电阻全部导通的残压2种工况分别讨论。然后通过1:1模拟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得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赵涛 《青海电力》2005,24(4):54-55
在发电机启、停过程中,由于发电机调速器抽动或操作不当,会造成发电机低频过激磁,而励磁系统的V/F限制不能可靠动作。文章对产生发电机低频过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造发电机逆变灭磁二次回路的思路,通过改造有效地防止了发电机过激磁。  相似文献   

4.
发电机在正常和事故停机时,一般利用灭磁开关来消耗转子中剩余的能量。但这种传统的灭磁方式不仅使励磁系统的结构过于复杂,也增加了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无开关灭磁技术根据发电机组不同运行工况下可能产生的转子过电压情况,结合逆变灭磁,并利用跨接器可快速开断的优点,合理设计控制策略,满足发电机安全、可靠的灭磁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1台机组单元控制直流电源消失,使相应机组调节器逆变灭磁,分析了该公司机组相关直流控制回路接线及调节器试验结果,给出了消除直流控制电源对调节器影响的方法,提高了调节器的稳定性,保证了机组及电网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造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弱磁运行区间过窄的一个关键因素--逆变电路环流;提出了一种新型驱动拓扑电路,此新型电路结构在传统三相逆变桥的基础上,在每个半桥臂下方反向串联一个相同的功率器件,同步控制其通断,达到消除逆变环流的效果.通过与传统逆变电路拓扑的对比,分析了此新型电路拓扑消除环流的原理,并对传统驱动拓扑电路和新型驱动拓扑电路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拓扑电路消除了环流,进而消除了弱磁区间环流引起的负转矩.实验中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调速比从传统电路的1.22增大到2.58,有效地扩展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调速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直流灭磁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发电机灭磁成功的条件和因素,结合华泽电厂改进实例,提出了事故停机、正常停机和异常保护动作后灭磁方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串、并联逆变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电路结构,并通过电路分析,从整流、滤波、带不同负载的逆变环节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东邹县发电厂300MW国产汽轮发电机组灭磁方式的改进,以及改进后的试验结果和运行情况。取消发电机灭磁开关(DM2),利用AVR的逆变功能和跳开主励磁机灭磁开关LMK对主励磁机进行快速灭磁、发电机自然灭磁,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传统的晶闸管(SCR)逆变和现今普遍应用的SPWM逆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它们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电路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根据仿真结果,重点分析这两种逆变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各发电机的完整的实用三阶模型,通过将发电机内部的不可测变量转化为发电机端的可测变量,在未做任何近似或简化的情况下,实现了仅采用本地可测量的多机系统中各发电机励磁控制的精确线性化。在具体的励磁控制器设计中,选取机端电压作为被控量再附加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环节进行辅助控制,使得同时满足系统对电压稳定性和功角稳定性的控制要求;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逆系统方法实现精确线性化,避免了对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依赖,使文中方法更实用。针对一个2区域4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安装ANN逆励磁控制器可以极大地提高被控机组的稳定性能,同时,全系统的稳定性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车载用电设备的需求,采用全桥逆变.高频变压.全桥整流方案设计了24VDC输入、220VDC输出、额定输出功率500W的DC-DC变换器,给出了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过程。在详细分析全桥逆变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理想的车载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贝叶斯参数反演方法仅考虑反演过程中的随机性,忽略了渗流参数的灰色和未确知等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熵-盲数理论的贝叶斯渗流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在反演模型中引入熵-盲数理论,将待反演参数视为盲数,充分考虑反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采用差分进化自适应Metropolis(DREAM)算法对渗流参数的后验分布进行推导,利用响应面模型替代渗流场数值模拟的正演模型,解决传统贝叶斯渗流参数反演方法需要大量调用正演模型进行运算才能达到收敛、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算例分析及某碾压混凝土坝坝基的渗透系数反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中形成状态矩阵的计算需求随系统规模扩大而急剧增加。通过分析状态矩阵的形成过程、重组相关算式、引入矩阵降阶求逆等方法,提高计算速度。针对插入式建模技术,将一阶状态传输块、关联矩阵和一阶导数的算式混合;通过进一步的算式变换,形成状态矩阵的最终表达式。矩阵求逆采用分块矩阵降阶求逆的方法,矩阵存储采用三元组技术,处理循环及独立的程序段等采用Open MP技术的并行计算功能。对两个不同规模的算例进行分析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起发电机进相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失磁保护动作事件,详细分析机组失磁保护整定计算过程、机组进相试验工况的确定及校核情况以及试验过程中低励限制参数设置情况,分析出本次失磁保护动作原因:REG126保护说明书中失磁保护整定计算方法有误、试验工况校核过程计算有误以及失磁保护装置本身存在一定误差。最后,为避免发生类似事件,提出防范的技术措施,建议对国外某公司生产的REG126型保护进行全面核查失磁保护定值,并提出进相试验工况失磁保护校核中电压值和裕度设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SPWM逆变技术、方波逆变技术和消谐式逆变技术的电压转换系数进行分析,证实了消谐式逆变器可以使输出的电压大于输入的供电电压。因此,将消谐式逆变技术应用于逆变器有利于电压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车运动过程中轨迹跟踪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控制算法的智能车运动轨迹跟踪算法。首先,建立智能车的运动学模型;误差模型和动态模型。然后,根据反演控制算法,设计出合理的分部虚拟控制量,并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设计智能车运轨迹跟踪控制律;最后,在Simulink上进行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车运动轨迹跟踪算法相比于迭代学习算法或者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具有更好的实时性且跟踪精度好,且满足不同车速环境下智能车稳定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An inversion iterative algorithm for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algorithm is tuned depending on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ystem inverse exists,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constructs the system inverse by attempting to achieve on‐line the perfect tracking. The inversion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input–output pairs. The resulting control scheme requires a very low a priori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dynamics. Moreover, low‐engineering efforts are needed to apply the control scheme to a particular control problem or to modify i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system.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直流送端系统配置的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存在无功反调特性,换相失败情况下该特性会助增直流送端的交流系统出现暂态过电压。文中首先对直流送端系统暂态电压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其谐波主导频率,并对SVC控制系统进行相频特性分析,揭示了SVC发生无功反调的内在机理,即SVC滞后特性是其在换相失败时发生无功反调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VC电容器投切控制策略。通过在电压恢复阶段切除部分电容器,有效抑制了SVC无功反调现象,仿真验证了SVC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确定非均匀传输线网络时域灵敏度的伴随网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量分析、特征值灵敏度和数值逆拉普拉斯变换技术,提出采用伴随网络法计算含有耦合均匀与非均匀传输线网络的时域灵敏度。通过求解原网络方程和伴随方程,可一次计算出任意输出对网络元件以及传输线电气参数的灵敏度,与扰动法相比效率更高。通过仿真实例与采用扰动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和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