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自1984年以来,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建的建筑中有80%以上为智能化建筑。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其他国家如法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国家也不断兴建智能建筑。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政府全面规划的“金信工程”提出:以实现家庭信息化为目标,基本实现三电一体、三线合一。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深圳新建的住宅社区大多悬挂着“长城宽带网,信息化社区”、“聚友网络,宽频家园”的宣传条幅,一股住宅“宽带热”席卷鹏城,势不可挡。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深圳市智能化住宅社区的代表作:桃源村、创世纪滨海花园、梅林一村等,对深圳的智能化住宅社区的状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政府有关部门日前宣布,新加坡正着手建设首家完全用食品垃圾作原料的发电厂,该厂的建设方案一经公布便得到许多企业家的积极投资,目前,项目建设经费已全部到位。据俄罗斯新闻社2月12日报道,负责设计该发电厂的新加坡理工大学有关专家表示,该国目前的垃圾处理站平均每天要处理大约1400t食品垃圾,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这些垃圾的运输费用也在迅速增加,导致清洁城市的市政开销持续膨胀,因此,政府委托有关专家研究对策,希望将垃圾变废为宝。新加坡理工大学的有关专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后,从这些有机垃圾中提炼出了沼气等生物有机气体并设计出以这些气体为燃料的发电机组,最终,食品垃圾发电厂的建设方案得到政府方面的肯定。该国政府有关官员表示,建设首家垃圾发电厂是新加坡社会向环保、节约及可持续发展型社会转变的重要一步,该工厂投产后制造的电能将主要满足该国工业地区的用电需求,因此许多企业都积极给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此外,如果利用生物有机气体进行发电的实际工作做得好,那么政府下一步将组织专家研制能用生物有机气体做燃料的汽车发动机。■转载自《国际在线》2006-02-15新加坡建造该国首家用食品垃圾发电的电厂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发展经历了典籍藏书、官私和书院藏书和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等阶段。在信息化、数字化影响下,当代图书馆正由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图书馆变迁。图书馆员要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外语水平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满足复合图书馆对其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航 《家电科技》2003,(9):14-16
李翔宇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首批金融MBA。现为《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编写组组长。曾任国内外若干大中型企业经理,具有丰富的跨国公司管理经验。采访背景社区数字化建设是未来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今年6月,飞利浦、IBM、惠普、英特尔和富士通等17家公司联合成立了数字家庭工作组,将在已经建立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数字家庭设计指导原则;而美国家电协会则联合发起了智能家电互联的技术标准《CHA-1-2002》;日本也联合了本国企业提出了针对家庭…  相似文献   

6.
开展社区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新使命.高校和社区共建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延伸.高校图书馆应以其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与社区共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和咨询服务,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阅读倾向进行的详尽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了图书馆在馆藏建设、采购机制和开展导读活动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对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家电科技》2003,(5):17-17
2003年4月16~1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2003年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研讨会”,大会由《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主办。该标准由建设部牵头组织,信息产业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参与制定,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几百家企事业单位将参与,计划在两年内完成标准的编制工作。在本次会议上,编委会公布了这个标准的初步框架。标准将分为四个独立的部分:《建筑及住宅社区控制网络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9.
黄波  孙双 《中国电力教育》2012,(25):119-120
从学分制环境下学风建设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建设大学生"学习型"社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大学生"学习型"社区的七项修炼,即环境修炼、管理机制修炼、管理人员修炼、社区学生干部修炼、社团组织修炼、文化修炼、持续性修炼,以期找到建设大学生"学习型"社区的有效途径,从而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国家将出台家用电器抗菌功能的标准2003年7月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家用电器抗菌功能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来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和海尔集团等多家企业的主管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此项国标的内容框架和指导思想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据悉,该项国标将于今年10月1日前正式颁布。目前,该标准正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组织制定工作。《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已完成2003年8月1日《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  相似文献   

11.
汪君 《中外电器》2014,(12):58-58,61
本文根据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微信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并研究了微信用于图书馆服务中的可行性,讨论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提出了通过微信发布信息增加图书馆服务信息的关注度、通过微信客户端提供用户在线咨询、以微信为基础建立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学习社区等方式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  相似文献   

12.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主阵地,通过在公寓中建立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在公寓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公寓工作中的积极性,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加强对公寓卫生、生活秩序、安全稳定等规范化建设,深化"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作用、意义,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化体系.通过文化建设的实施,笔者真切体会到了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业信息     
正北京地方标准《住宅设计规范》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发布《住宅设计规范》,从居住安全、居住品质、居住科技等多方面出发,提升住宅全生命周期品质。在居住便利性方面,规定4层及4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 m的新建住宅建筑,必须设置电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化管理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构建四元一体社区化管理组织体系模式,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运用社区网络平台,发挥党团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团润滑剂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从而实现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6.
周睿  王艳 《中国电力教育》2013,(22):210-211
随着高等教育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区服务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已经成为学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阵地,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社区物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和谐社区、亲情社区的理念,将社区的文化建设纳入到现代社区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包括:房屋与室内外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绿化管理、保洁管理、安全管理(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并对各类管理从含义、内容、注意事项、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照明设计》2011,(4):116-117
香颂湖国际社区建造于世界双遗产城市四川都江堰一青城山下,金马河边,生态自然状况良好。香颂湖国际社区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原有的生态资源,创立真正适宜于这块土地的居住社区,创立出新式的“原野景观、湿地系统的原生态住宅社区”,创立出健康时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从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等方面,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新时期高校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必须在服务理念、服务深度、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图书馆需要提高馆员素质,优化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改善管理体制,为服务创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