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一台因高温过热器氧化皮大量脱落发生爆管事故的600MW超临界锅炉,进行了炉内分级送风比例对于高温过热器热偏差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炉内分级送风对于减小炉膛上部切圆直径、降低水平烟道内的热偏差作用明显;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增大炉内分级送风比例使高温过热器管壁温度分布更均衡,峰值温度降低5℃~10℃,使受热面运行安全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T23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性能,阐释了T23氧化皮形成机理,分析了末级过热器出口段T23氧化致使入口段12Cr1MoV长期超温爆管的原因,提出了T23材质氧化皮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的磨损导致受热面爆管、泄露是困扰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西山热电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受热面磨损问题,提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些防磨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的原因,对增加防磨金属护板及防磨非金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解决了CFB锅炉普遍存在的承压部件磨损严重,金属受热面频繁爆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生过冷沸腾是产生锅炉受热面管变形、爆管等水循环故障的根本原因.改变了SZW4.2-0.7-95/70-AⅡ型热水锅炉的进水方式,使得水冷壁内水的流速尽量达到或接近安全流速,使目前频繁爆管的现象有所改观或彻底杜绝.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机理分析与防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已投产的440T/H级CFB锅炉,因设计燃料种类和颗粒度不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热面磨损泄漏、过烧爆管等缺点,本文分析了受热面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兖矿科澳济三电厂对局部易磨损部位受热面主要是密相区进行的改造,克服了设计及施工上的诸多缺陷,并采用了一些主动防磨控制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的技改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研究了超音速电弧喷涂涂层的中/高温封孔行为,包括氧化和水冷热震测试。结果表明,在400℃中温氧化条件下,常规低温型S100封孔剂出现了明显烧蚀,导致涂层表面和内部通孔直接暴露在大气环境中,涂层出现了较严重氧化。采用S400型中温封孔剂的涂层氧化程度显著低于S100封孔剂。在400℃水冷热震考核中,S100封孔涂层出现明显剥落,S400型涂层抗热震性能则更优。在700℃高温考核条件下,高温型S700封孔剂依然能够较好地填充涂层孔隙,因此涂层的抗氧化性得到提升。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发现,中/高温封孔剂在温度升高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对涂层表面及内部孔隙可形成有效覆盖和填充,因此阻隔了外界氧气的渗透,进而提升了涂层抗氧化性和抗剥落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NiCrTi涂层,研究了封孔、表面喷丸+封孔及NiAl面层涂覆+封孔等后处理工艺对涂层高温氧化和水冷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涂封孔剂的涂层在700℃氧化过程中生成了疏松多孔的Cr氧化膜,该氧化膜偏厚易剥落;在水冷热震过程中涂层出现严重剥落现象。喷丸+封孔能使NiCrTi涂层内部更加致密,表面更加平整,氧化过程中形成了致密且更薄的Cr氧化膜,涂层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能俱佳。采用NiAl面层+封孔后处理时,涂层表面生成了致密的Al氧化膜,对NiCrTi涂层起到较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但由于无法消除涂层内孔隙,涂层在水冷热震测试时依然发生了开裂。综合分析来看,喷丸+封孔后处理工艺对NiCrTi涂层高温性能提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12Cr1MoV屏式过热器长时超温爆管原因。结果表明: 屏式过热器的长期超温运行导致钢管显微组织退化(珠光体球化)以及氧化膜快速生长, 两者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钢管高温力学性能剧烈下降。在恶劣的高温高压服役环境中, 蠕变孔洞首先在晶界生成, 并进一步扩展成裂纹; 裂纹沿晶界扩展, 并最终导致爆管。  相似文献   

10.
焦煤集团演马电厂1#、2#35t/h锅炉1992年投运,至1994年受热面已开始频繁出现泄露,爆管事故,炉墙、保温等损坏严重,跑火、漏灰比较频繁,锅炉停炉、压火次数增多,从1995~2001年,演马电厂陆续对锅炉各受热面及炉墙、飞灰等系统进行了改造与完善,保证了锅炉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水文地质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对潘三矿1221(3)工作面第一个切眼掘进中突水原因和1211(3)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分析了1211(3)工作面缩小防水煤柱开采的可行性,提出了工作面总体布局和回采方案。  相似文献   

12.
煤矿提升机大都为缠绕式 ,其筒壳崩裂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隐患。为了搞好安全生产 ,对我矿的几台提升机筒壳崩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代树红  王晓晨  潘一山  刘柳 《煤炭学报》2019,44(6):1726-1731
为研究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可行性,选取4组冲击倾向性强弱不同的煤样试件,测定各组煤样试件的模量指数、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声发射信号,分析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模量指数对煤加载过程中内部能量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同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各组冲击倾向性相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较小。各组冲击倾向性不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很大。煤样模量指数的大小和煤的冲击倾向性强弱相关,煤的冲击倾向性越强,模量指数越大。依据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结果,同其它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样的软化模量是决定煤的模量指数大小的关键因素,弹性模量对模量指数大小的影响较小;煤样内部能量的释放特征和模量指数的大小相关。模量指数小的煤样在全程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频繁出现,模量指数大的煤样在破坏前后阶段没有明显的声发射事件出现,但在临近载荷曲线峰值的冲击破坏阶段集中出现高能量的声发射事件。模量指数可用于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模量指数对煤样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可用于指导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兴隆庄煤矿地质采矿条件,结合松散含水层赋存特征,分析了四采区4303综放工作面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出水的原因,探讨了防治三含水的技术途径和留设防砂煤柱的合理尺寸。  相似文献   

15.
祁东煤矿7_1煤层7_114工作面出水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祁东煤矿特殊的地质采矿条件,结合松散含水层赋存特征及71煤层覆岩破坏特点,分析了一采区7114综采工作面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出水的原因,探讨了防治四含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武强  解淑寒  裴振江  马积福 《煤炭学报》2007,32(12):1301-1306
为解决我国煤矿区普遍面临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邢台章村煤矿三井的9煤层开采为例,通过将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与传统的突水系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和拟合分析,证明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妥善地解决了脆弱性指数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断裂构造导致工作面出水的规律性,包括断层与工作面的关系,断层性质和断层条数以及矿压对工作面出水的控制作用。采用模糊数学的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工作面出水的评价和预测,并经开采证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灾害发生,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水力特征、煤层底板隔水岩段防突性能、断层、褶皱和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特征、矿压破坏以及底板承压含水层导升高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煤层底板突水实际的新型实用主控指标体系,具体研究了体系中各突水主控指标在矿井突水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我国浅部煤炭资源已所剩无几,转而开采深部煤炭资源。目前我国有很多矿井开采深度接近或超过1 000 m,煤层所处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开采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底板奥灰特大突水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文中提出一套"圈"、"探"、"校"、"支"、"定"、"堵"、"检"、"排"相结合的大采深"针状"陷落柱特大突水治理技术,在某矿大采深"针状"陷落柱特大突水治理实践中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强  张志龙  张生元  马积福 《煤炭学报》2007,32(11):1121-1126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应用多源信息集成理论,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或证据权法或Logistic回归法或层次分析法的耦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工作程序,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脆弱性指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